提到三國時期的魯肅,很多人腦海中都會呈現一位“忠厚似愚昧,儒雅近可欺,穩重卻膽小”的人物形象。歷史上的魯肅真是能力不濟的窩囊人嗎?答案是否定的。史上真實的魯肅是三國時期最具戰略眼光戰略家,是東吳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活動家。正如陳壽《三國志·吳書》贊之曰:“周瑜、魯肅;建獨斷之坍;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它的戰略眼光超過孫權、劉備,甚至也超過諸葛亮。
魯肅父親死得早,但祖父頗有家資。少年魯肅喜歡打獵,喜歡騎馬射箭,更喜歡結交有能力的人作朋友。後來青年的魯肅結識了周瑜,當時周瑜在居巢任袁術手下的縣令,因為沒有糧食,就去向魯肅去借。魯肅的慷慨程度令周瑜驚訝。魯肅竟然將家中糧食拿出一半,即一倉三千斛贈給周瑜。周瑜感激萬分,由此認定魯肅是他情同骨肉的好朋友。
後來周瑜東渡長江,投奔孫策,魯肅與他同行,把家留在了曲阿。見到孫策後,孫策很賞識魯肅。魯肅祖母去世時,他回東城去辦理喪事。期間,孫策去世,孫權接替了哥哥的位置。周瑜馬上向孫權推薦魯肅,說他有才幹,可為輔佐之臣,並且建議孫權應該多方蒐羅魯肅這樣的人才,以成就大業,不能讓他們流散外地。
孫權立即約見魯肅,與其交談,非常高興。等在場賓客起身退出時,魯肅也告辭而出。但不一會兒,魯肅又被孫權悄悄領了回來,合榻對飲。孫權對魯肅說:“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顧,何以佐之?”魯肅答:“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孫權又說:“今盡力—方,冀以輔漢耳,此言非所及也”。君臣二人此番對話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榻上策”,魯肅的這番安邦定國之策,絕對不亞於諸葛亮的“隆中對”,孫權得以成就霸業主要是因為他實踐了魯肅為其規劃的路線圖,可見魯肅的“榻上策”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正確戰略。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命甘寧西攻江夏,斬太守黃祖,然後準備奪取荊州。卻不想被曹操捷足先登,孫權得知曹操準備渡江東侵,召集眾位將領商議,將領們都勸孫權降曹,唯魯肅不發一言。孫權起身入廁,魯肅跟到屋簷之下。孫權知他要單獨表述意見,就拉著他的手說:“卿欲何言?”魯肅回答說:“魯肅說:“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願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孫權聽完,嘆息道:“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三國志·魯肅傳》)。時周瑜正在外地,魯肅勸孫權將他召回。周瑜歸來,更堅定了孫權的抗曹決心。孫權授權周瑜,讓他主持戰事,任命魯肅為贊軍校尉,幫助周瑜運謀劃策。終於在赤壁大敗曹兵。
赤壁之戰是孫劉兩家在強敵面前不得不聯合抗曹的一場戰爭,戰後,關於孫劉倆家下一步怎樣發展,就成為孫權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問題。戰後,劉備派人謁見孫權,請求借荊州。呂範等將領勸孫權扣留劉備,周瑜在外地,也上疏陳說此意。唯魯肅從全域性考慮,勸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以孫劉聯合,共同抗曹。魯肅說:“您(孫權)固然神武蓋世,但曹操的勢力太大了。我們剛剛佔有荊州,恩德信義尚未廣行於民眾。如果把荊州借給劉備,讓他去安撫百姓,實是上策。因為這樣一來,曹操多了一個敵人,我們多了一個朋友。”孫權同意了魯肅的主張。曹操聞孫權借荊州給劉備的訊息時,正在寫信,震驚之下,落筆於地。可以說,是魯肅促成了孫劉聯合抗曹的戰略目標,這使得孫劉兩家最終都得以成就自己的霸業,構建了三國鼎立的歷史局面。
後來,因為戰後利益分割問題,劉備和孫權因為荊州的歸屬問題,使孫劉聯盟遭受威脅。此間還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單刀赴會”,但持單刀的絕非只有關羽,魯肅也一樣是單刀赴會。小說《三國演義》為了突出關羽的英武,只強調了關公的威武,而歪曲了魯肅的智勇。時魯肅與關羽鄰界統兵,疆土犬牙交錯,多次發生摩擦。魯肅為了大局,邀請關羽相見,提出各自將兵馬布置在百步以外,只有將軍們各帶單刀赴會。魯肅做出決定後,他部下將領怕出變故,勸魯肅不要輕蹈險地。魯肅毫無畏懼,他說:“事到今日,應該把話說清。劉備辜負國家,是非尚未論定。關羽又能怎麼樣呢?”毅然赴會。單刀會沒有結果,雙方僵持不下,戰爭一觸即發。時曹操進攻漢中,劉備害怕失去益州,派人跟孫權講和。雙方議定,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三郡屬孫權,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屬劉備。孫、劉休兵罷戰。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病逝,享年四十六歲。孫權親為舉辦喪事,並參加了他的葬禮。諸葛亮也為他舉哀。魯肅死後,孫權評價他有二長一短,肯定了魯肅的榻上策和赤壁戰前的主戰意見,卻有些埋怨魯肅借荊州給劉備的意見。其實,孫權的指責是不公正的。在曹、劉、吳三家鼎立紛爭的局勢中,唯獨魯肅始終不渝地堅持孫劉聯盟,這是因為他看到了聯盟的維持與鞏固,關係到江東生死存亡的長遠利益,這是他目光遠大的過人之處,也是孫權、周瑜、呂蒙、陸遜不如魯肅的地方。
魯肅作為三國曆史上重要的戰略家。他一生的最大功績是倡導、並促成了孫劉聯盟,使三足鼎立之勢能夠形成。赤壁之戰,孫劉兩家以弱勝強,打敗了曹操,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魯肅和諸葛亮的精心謀劃。戰後,擺在孫劉兩家面前的有三條路:一是聯合抗曹;二是各自為戰;三是不戰而降,歸附曹操。只有走聯合抗曹的道路,才是正確的選擇。所以,他終生不渝地堅持這一戰略方針,併為之竭盡全力。
魯肅無愧於三國時期最出色戰略家的稱謂,從某些角度來說,魯肅是促成孫權和劉備成就割據一方霸業的重要參謀。可以說有魯肅在,就有孫劉聯盟在,有魯肅在,孫權和劉備就有了發展霸業希望,魯肅亡,孫劉內訌消耗了大量國力,最終雙雙落得被司馬氏滅國的命運。(文/講史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