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康病逝之後,少康之子杼(也作“予”)承後位。
姒杼:又叫“帝杼”,姒姓,名杼,一作予、寧,夏朝第七任王,共在位17年。他曾參加父親姒少康領導的恢復夏朝的戰爭,並立下許多戰功,發明了甲和矛,並大舉征伐東夷部落,取得了勝利。姒杼在位期間是夏朝最昌盛的時期。夏人對杼格外尊重,為杼舉行過“報祭”。
姒杼繼位之後,瞭解東夷對夏後室的不滿,為了鞏固在東方的勢力,根據《竹書紀年》記載姒杼初期的都城是原(今河南濟源西北的廟街遺址),後來遷都老丘(今河南開封杜良鄉國都裡村附近)。老丘作為夏朝國度長達210多年,成為古都開封在中國文明史上光彩靚麗的第一頁。
據《國語·魯語》中記載“杼能帥禹者也,夏后氏報焉,”認為姒杼一位能夠繼承其祖先大禹事業的一位明君,姒杼繼位之後,定完成其父姒少康的遺願,攻打東夷。但是在第一次攻打東夷時遭到了東夷的頑強抵抗,姒杼的軍隊被東夷部落的長距離武器弓矢抵擋,損失慘重,無法前進。退回國度之後,姒杼發明了獸甲,就是用獸皮製做甲,是中國戰甲的創始。史書中記載有“杼作甲”、“杼作矛”的說法。兵士穿上後,能遮擋敵人的石刀、石箭的砍和射,大大增強了戰鬥力。
之後,姒杼繼續同東夷各部落發動戰爭,一直攻到東海邊,進一步擴大了夏朝的疆域,最後降服了東夷的各個部落。其實東夷各部落原先還是挺團結的,經常也是以滅夏後為己任,卻沒想到遇到姒杼這樣的夏後,把東夷各個部落打得落花流水,最後迫於壓力,也只有投降,一直到夏朝滅亡,東夷再也沒有了覬覦帝位的可能。除了東夷之外,姒杼還相繼打敗了渤海、黃海、東海邊上的多個部落(山東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並擒獲了他們的首領。至此,夏朝的版圖在姒杼的統治下擴張到了東海(黃海)之濱。姒杼使東夷及海邊各部落進一步融入夏朝,從此夏朝進入鼎盛期。
有傳說,姒杼率軍東征後獲得吉祥物九尾狐,九尾狐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在先秦時期被視為西王母身邊的瑞獸,是祥瑞於子孫興旺的象徵,因此常用來象徵祥瑞。根據《山海經》記載:“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其形象最基本的特點就是“九尾”,傳說世平則出為瑞也。《瑞應圖譜》中說:“王者不傾於色,則九尾狐至焉”。而《宋書·符瑞志》則說:“白狐,王者仁智則至”。在《孝經》援神契說:“德至鳥獸,則狐九尾”。因此,九尾狐初期是祥瑞的象徵,在北宋初期就已被妖化了。(當然也有傳說,姒杼得到不是真正的九尾狐,其實是以狐為圖騰的九隻胞族。)
姒杼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毫無疑問的明君,而且是一個把夏朝帶到頂峰的明君。
尤其是平定了東夷部落之後,姒杼可謂走上了人生的巔峰,也把夏朝的帶到了頂峰。夏人對杼也很尊敬,上面有講到,在《國語·魯語》中記載“杼能帥禹者也,夏后氏報焉”,認為杼可以繼承大禹的事業,甚至到姒杼去世之後,夏人仍然用隆重的“報”祭來祭祀他。這榮耀就連夏啟和少康(少康中興之主)都沒得到的待遇!所謂“報”祭,也叫“祰”祭,或者告祭,是古代古代祭禮之一,報德之祭,是一種較為隆重的祭祀,尤其是在西周的時候,是五大國祀典禮之一。
姒杼作為夏朝的一個分水嶺。從某種程度上說,夏朝從建立初期,伯益爭位、有扈反叛、太康失國、少康中興等,都可以解讀為夏啟“家天下”制度所引發的強烈政治動盪。一直到姒杼時期,這個局勢才徹底被平息下來,而後的夏朝才真正意義上開始走向快速發展的繁榮道路。
姒杼一共再為17年,最後病死,葬於安邑附近,其子姒槐繼位。
姒槐
姒槐,姒杼之子,又叫帝芬、芬發、祖武。姒杼死後繼位,成為夏朝第八位君主,在位44年。據史書《帝王世紀》:“帝芬,一名帝槐,或曰祖武,在位四十四年。”
姒槐在位期間,夏朝依然強盛,甚至可以說是夏朝最輝煌的時代。之所以叫“槐”,因為槐樹之花開花時節在夏天,因此槐樹之花就是夏朝之花,槐又名芬,這也是指花朵芬芳之意,所以槐樹之花的黃色象徵夏王室。所以這個時代又叫夏朝的“槐黃時節”,是夏王朝之花盛開的時節。
姒槐即位的時候,夏王朝在帝姒杼多年東征伐夷的基礎上,疆域不斷擴大,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都以歸附夏王朝,東海(即黃海)之濱諸侯來朝。
但是,姒槐並沒有停下擴張的腳步,姒槐和他的父親姒杼一樣,是個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的目標是東南的淮水(即今江蘇省西南部長江下游支流秦淮河)流域。姒槐認為他父親姒杼已經征服了北方和東方,這南方和西方就應該由他來平定。
姒槐三年,先後征服了居住於泗水、淮水之間的九夷(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等部落,擴充套件了夏朝的勢力。不僅如此,國勢日益強盛的夏朝的社會經濟也都得到很大的發展。
姒槐除了能夠對外擴張領土,平定周邊諸國,對於國內的治理能力也是有能力。
姒槐四年,姒槐平定了周邊諸國以後,開始集中力量整頓國內秩序,嚴厲打擊國內的不法之徒。奴隸犯罪的不僅要對本人處以殘酷的刑法,還要株連親屬和族人。自由民犯罪除了處置本人外,還要株連九族。貴族犯罪視情節而定,只要不是反抗夏后氏王朝的一律從寬處理,對於反抗朝廷的貴族則堅決鎮壓,不僅要把當事人處死,還要沒收全部家產,將整個家族貶為奴隸。在姒槐高壓政策的淫威下,國內的不安定因素暫時平息。
姒槐十六年,夏王朝發生了一場諸侯之間因爭邊境引發的糾紛。當時洛汭(ruì,今河南鞏義市東北)的諸侯伯用與河邑(今河南鄭州滎陽市西北)的諸侯馮夷的邊境相鄰,因邊境的問題發生了衝突,伯用說當時的界石埋在大梨樹以東三里處,馮夷的人把界石移到了大梨樹以西三里處,侵佔了他們六里土地。馮夷則說界石原本就在大梨樹以西三里處,是伯用的人硬要霸佔他們的六里土地。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姒槐得知後,立刻宣召二人入朝,從中調和,將界石移到與大梨樹平行的位置,雙方各讓一步,平息了這場一觸即發的戰爭。
姒槐二十六年,姒槐開始建立監獄。稱作“圜土”。“圜”是囚禁人的地方,“土”是國家的代稱,圜土就是夏代監獄。圜土是中國奴隸社會夏、商、週三代監獄的通稱。當時監獄多為圓形土牢,因此叫“圜土”。《竹書紀年》日:"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爾雅·釋名·釋官室》:“獄又謂之圜土,築其麥牆,其形圜也。”《周禮訂義》曰:“圜土,獄城也”。所以又專指周朝監獄。(關於圜土的照片實在是難找,只找到一張模擬圖,請大家見諒。)
姒槐統治下的夏王朝,不僅對外實行擴張政策,對內也採取了殘酷的鎮壓手段。 姒槐積極對外發動戰爭,瘋狂地屠殺夷族方國的民眾。對內施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使人民遭受了無盡的苦難。從當時人民的角度來看,他是那個時代的罪人。但是戰爭也促進了中原與周邊各國的物質和文化交流,對中華民族的進步和發展起到了很大促進作用。
從歷史的角度看,他是一位有作為的君王,死後葬在老邱城外(今河南開封市開封縣陳留鎮北),王號槐,尊號夏王(後),諡號後槐。夏帝姒槐的時代,無疑是夏朝最輝煌的時代,但是姒槐時期的強盛是透過不斷髮動戰爭,搶奪其他部落或諸國的財富,壯大自己的國力來實現的。
姒槐死後,他的兒子姒芒繼位,那麼姒芒在位期間又為夏朝的統治做了什麼事呢?我們下一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