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煎熬的高考,總算告一段落了。但是,對於高考考生及其家長來說,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高考結束之後,就是等待高考分數出爐以及填報志願的過程。等待高考分數出爐,固然是一個很煎熬的過程。但是,高考怎麼填報志願,才是一個讓考生及其家長都糾結萬分的過程。每到這個時候,總會有一部分人宣稱自己掌握了高考填報志願的“內部大資料”,能夠幫助考生精準填報志願,讓你一分都不浪費。當然,想要得到這種精準幫助,前提是必須支付相應的費用,而且,這種費用往往“價格不菲”,讓考生及其家長感到“心疼”。
面對高考填報志願,不管是考生本人還是考生家長,都不敢忽視。而且,相比高考考場上的拼搏,對於高考填報志願,考生及其家長往往都比較生疏。考試之前,多數考生及家長的注意力,都完全集中在考試本身上,很少有考生或家長提前瞭解高考填志願的相關要求以及相關的經驗。這就使得考生及其家長在高考結束之後,對於怎麼填報志願,很多時候都顯得一籌莫展。在這種時候,當有人對考生及其家長宣稱自己掌握了“內部大資料”的時候,考生及其家長往往就很容易輕信。
那麼,到底有沒有社會上的機構和企業,真的掌握了高考的內部大資料?對此,各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已經多次闢謠,從來沒有教育部門與任何社會性質的機構和企業進行合作。所有宣稱自己掌握了內部大資料的、可以提供高考填志願服務的相關機構,本質上都屬於是自吹自擂,沒有真憑實據。當然,他們也掌握了一些高考填志願的資料,但這些資料,本質上都來源於公開資料,可能只能夠算是高考“小資料”。考生及其家長如果肯用心收集,也能夠掌握和應用這些資料。
所謂的大資料與精準填報志願,既然並不屬於是大資料,當然也就不可能實現填報志願的精準。因此,購買了這些機構宣稱的高考大資料,有可能在填報志願的時候,依然沒有辦法讀到自己心儀的大學。甚至有可能因為過度相信所謂的填志願大資料,反而導致與自己能夠考上的好大學“失之交臂”。
因此,面對高考填報志願,我們與其相信各種不靠譜的高考大資料,還不如自己認認真真研究高考填報志願的相關規定。同時,也應該藉助過來人的經驗。比如,可以虛心向老師請教,也可以嚮往屆生請教,綜合填報志願的相關規定和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分數,合理選擇大學的層級和專業範疇。只要我們多花點心思,我們一定能夠在高考填志願時,讀到自己心儀的大學和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