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以俄國的慘敗而告終。在戰爭中,俄國的太平洋艦隊與波羅的海艦隊都被日本海軍基本全殲,陸軍則連吃敗仗,退出了整個南滿。同時,日本陸軍還佔領了整個庫頁島。在整場戰爭中,沙俄軍隊沒有任何勝績,敗得如同十年前的清朝一樣慘,不得不坐到談判桌前,進行和談。
然而,這場由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牽頭組織的,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朴茨茅斯舉行的和談,最終卻沒有出現沙皇俄國大塊割地、鉅額賠款的結果。俄國只是割讓了半個庫頁島,卻沒有做出一分錢的賠償,以至於使得日本的民眾大失所望,鬧出了“日比谷公園事件”。這與十年前的《馬關條約》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同樣是遭到慘敗,為什麼卻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呢?
美國總統羅斯福會見俄日雙方談判代表
對此,我們必須詳細地瞭解一下當時的史實,看清楚當時日俄雙方的戰略態勢,然後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
在1905年的夏天,當日俄雙方的軍隊都停歇下來的時候,日軍固然是高奏凱歌、大獲全勝,但是潛在的危機實際上已經迫在眉睫,隨時存在著大翻盤的危險。
當時,日本實際上已經花光了所有的軍費,再打下去就難以為繼了。日本陸軍所有的13個師團都已經派上了前線,如果再要組建新的部隊,政府就沒錢可掏了。
與此同時,俄國的增援部隊已經源源不絕地調運了過來。據日軍偵察,新調來的俄軍在人數上已經達到了日軍的三倍。如果戰爭繼續下去,實在是勝負難料。
當時的日本政府還不像三十年之後那樣總是被軍方牽著鼻子走,他們還是能夠做主說了算的。而時任日本首相桂太郎恰好是參謀總長山縣有朋的學生。師徒倆都是典型的見好就收派,絕不像頭山滿黑龍會那幫人一樣狂熱。正是因為冷靜地分析了當前的局面,日本政府才會做出與俄國和談的決策。
而俄國那一邊,雖然還在不斷地調兵遣將,但是一連串的失利已經引發了國內的政治動盪,工人罷工、士兵起義此起彼伏。俄國統治者也迫切需要讓戰爭停歇下來,以便集中力量解決國內問題。所以,俄國也很不情願地坐到了談判桌邊。
1905年8月10日,日俄談判正式在美國的朴茨茅斯開始。日本方面的首席談判代表是外相小村壽太郎,俄國方面則是有“俄國李鴻章”之稱的老臣謝爾蓋·維特。
在談判之前,日俄各自的政府已經給各自的代表規定了最低的底限。俄國的底限是:可以讓日本人拿走南滿和朝鮮,但是俄國本身不能割地賠款;日本方面的底限則是:拿下南滿和朝鮮,在此基礎上,爭取讓俄國割地賠款。
雙方之所以各自確定了不同的底限,也都是有各自的原因的。
對於俄國來說,南滿和朝鮮畢竟都別人國家的東西,讓出去也就讓出去了。但是讓俄國自己割地賠款,那將無法接受。因為那將使得沙皇政府顏面掃地,從而使得國內更加動盪。因此,與其拿出民脂民膏去賠款送禮,還不如拿著這筆錢和日本人再拼一陣,那樣的話,起碼面子上還過得去。
對於日本來說,南滿和朝鮮都已經到手了,自然沒有吐出去的道理。割地賠款的事兒,能爭取到最好,實在爭取不到,也不能強求,因為日本實在是不能再打下去了。
小村和維特都是經驗豐富的外交專家,他們兩個人在這些基礎之上展開了智謀的較量。
談判一開始,小村首先就要求俄國割讓庫頁島。這是“取法乎上,得其中”的手法。維特對此堅決地頂了回去,他表示割地是戰敗投降的國家才會做的事情,俄國並沒有投降,隨時可以繼續戰鬥,所以不可能割地。
日本外相小村壽太郎
小村見沒有可以討論的餘地,同時,庫頁島畢竟已經控制在了日本手裡,也算是有恃無恐,所以他就拋開了這個問題,轉而商量三個日本方面的底限要求:1.朝鮮由日本控制。2.日俄兩國從滿洲撤軍。3.遼東半島租借權以及哈爾濱至旅順間東清鐵路轉讓給日本。
這都是俄國可以滿足的條件,但是維特也沒有輕易答應日本,而是一條一條地與日本糾纏,磨了差不多一個禮拜,才最終答應了下來,而且還把第三條“哈爾濱至旅順間鐵路”改成了“長春至旅順間鐵路”,給俄國爭回了一點利益。
俄國財政大臣謝爾蓋·維特
這些容易解決的問題談完了,雙方還是得回到關鍵的割地賠款問題上來。由於庫頁島已經被日本佔領,丟光了海軍的俄國實際上也無法把它奪回來了,所以維特只好嘗試著讓步,他問小村:如果俄國只要求收回庫頁島北半部,和約是否可以達成?
小村得寸進尺地提出:如果要日本讓出半個庫頁島,俄國必須提供12億元作為賠償。
維特又問:如果俄國放棄整個庫頁島,日本是否放棄賠款要求?
對此,小村表示拒絕。
這樣一來,維特就表示沒有辦法談下去了。因為他不能突破沙皇給他規定的底限。
隨即,維特預訂了一週後回國的船票,對記者們表示談判已經破裂。小村也不能接受在割地賠款問題上毫無收穫的局面,所以,他也表示談判將要中止。
面對著如此的局面,東道主美國方面急忙出面調停,勸說談判雙方暫時不要回國,同時,他們還與日本與俄國政府私下溝通,希望雙方都能做出更大的讓步。
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
由於俄日雙方實際上都有停戰的需求,所以,雙方的政府很快都做出了讓步。
日本首相桂太郎首先給小村壽太郎發去電報,告訴他可以放棄割地賠款的要求,不過首先要放棄賠款要求,然後視情況決定是否放棄割地要求。
小村壽太郎得到國內的指示後,還沒有表態。那一邊俄國的讓步條件也來了。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透過美國政府轉告日方:俄國可以放棄庫頁島南半部,但是賠款絕對不行。
得知這一訊息,桂太郎趕緊急電小村,要他把談判條件改為“放棄賠款要求和庫頁島北半部”。
於是,小村再次約維特見面,向他提出了日方這一立場。維特由於也得到了國內的授權,所以非常痛快地表示可以接受。
就這樣,俄日雙方最終簽訂了《朴茨茅斯和約》,俄國將庫頁島南半部割讓給了日本,日本則放棄了賠款的要求。
把這個和約和十年前的《馬關條約》相比,我們可以看到:
首先,俄國的實力確實比清朝強大得多,它有拖下去的資本;而清朝在北洋艦隊覆滅以及湘淮軍慘敗後,已經沒有可以拿出來繼續抵抗的兵力了,所以不得不認輸求和。
其次,清朝作為一個外來政權,非常害怕日本在佔領的中國領土上扶植一個漢人政權和清廷相對抗,所以清政府才會不惜割地賠款也要避免這一局面的出現。但是沙皇政府不擔心這個,雖然他們也害怕國內的革命,但是絕對沒有擔心到清政府的那種程度。
另外,李鴻章當年是到日本去談判的,結果電報通訊遭到竊聽,談判底牌暴露,所以才會處處被動。而俄日談判是在第三國舉行的,日本無法竊取俄方的電報,所以維特才能堅持到最後一刻。
最後,我們普通的網友應該從這個歷史事件中領悟到:外交談判絕對不是耍嘴皮子的事兒,而是兩個國家實力的較量,沒有實力,談判代表再怎麼伶牙俐齒也是沒有用處的。當然,對於外交家來說,如何利用現有的國家實力來為本國爭取最大的利益,同時又要保證外交問題儘量在談判桌上解決,這就是考驗外交家個人功力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