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歷史上王導和王敦有什麼關係 王敦之亂

由 鈄翠娥 釋出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王導 王敦

王導是東晉名相,王敦是王導的堂兄。兄弟二人出身顯赫世族,身份高貴,一起協助司馬家建立了政權。王導為內王敦為外。朝堂漸漸被掌握在他們手裡。但是皇帝並不願意見到這個局面。當時的都城是建業,它位於長江下游,能控制出海口。

王導影象

這個城市的不足就是容易受到長江上游的威脅。正好,王敦就駐紮在長江上游。該地區的軍政都被他掌握在手裡。所有人的眼裡只有王敦的命令,對於中央幾乎已經不放在眼裡了。皇帝培養了一些人給與了他們軍權,希望他們能夠壓壓王敦的氣焰。但這卻使王敦兵行險招 ,終於在鄂州發動兵變。還在都城的王導為了保全自己釋出了一個與堂兄劃清界限的宣告,希望中央能儘快抓住叛賊。緊接著司馬皇帝也釋出了一個表彰了王導的大義滅親的宣告。王敦從鄂州一路南下,很順利就攻佔了京城邊的一處軍事要塞。他縱容手下計程車兵四處搶劫。坐不住的皇帝只能選擇向王敦求和。王敦一見到堂弟就怪他在當今皇帝即位前沒有聽他勸,現在陷入了這樣一種境地。但王導依然堅持認為不能改立皇帝,王敦只好退回鄂州。後來皇帝因為憂慮成疾病逝了,王導接受了遺召,輔佐幼帝上位。

後來王敦病重了。他的堂弟謊稱他已經死了,還發喪號召叛亂者投降。可是王敦沒有真的死,他知道後立即組織兵馬,但為時已晚,只能不甘地死去。由王敦引發的叛亂就這樣被王導平定了。王敦所做並沒有影響王氏家族的繁盛。王導的官越做越大,最終成為一代東晉中興名臣。

王敦之亂

王敦之亂爆發東晉初年,歷時兩年,王敦與他的堂弟曾經一起幫助晉元帝在江南建立威望。王敦掌握軍事大權,而王導主要掌管朝中的一些事物。晉元帝希望減弱琅琊王氏的影響力,提拔了一些其他世家子弟,這些世家子弟要求皇帝削弱王敦。

王敦影象

王敦知道後給他們寫了一封信希望與他們修好,但被不客氣地拒絕了,皇帝為了防備他,還假意借防備北方的名頭讓那些新就任的官員領兵,種種行為都激怒了王敦,決意起兵反抗。

王敦逼近京城,皇帝親自準備迎戰。但他的部下認為都城沒這麼容易攻克,建議先攻石頭城。它是一處離京城不遠的軍事要塞。石頭城的守軍逃走,很快就被王敦攻下了。皇帝又命令數個將領一起率兵攻打石頭城但失敗了。京城的大部分官員都逃走了,皇帝只好向王敦求和,他被逼給王敦加官進爵。王敦不久後回到武昌,整個朝堂都被他遙控掌握,不僅四方的朝貢進了他的府第,他還把自己的人都任命為重要官員。王敦病重,晉室反擊的機會來了,任命王敦堂弟為大督軍討伐王敦,皇帝和大督軍都假稱王敦已經病逝,這讓己方士氣大增。晉軍隊全力進攻,終於打敗了王敦,攻進城的時候,王敦已經病死了,但他的屍體被人們拉到大庭廣眾。人們焚燬了他的衣服並把屍體擺成下跪的模樣,一刀砍下了他的頭顱把它掛在了城門口,至此王敦之亂結束。

晉王室所有的心力都在應付王敦之亂,沒有力量去考慮北方的侵犯,這導致北國奪取了東晉北邊的大片土地。而平定王敦之亂的有功之臣,實力也逐漸強大,成為了第二個王敦。

司馬睿 王敦

司馬睿是東晉的開國皇帝,而王敦是幫助他建立東晉的有功之臣。既然有功就必有勢力,有勢力就必定與皇帝有瓜葛,有鬥爭。

王敦像

根據歷史的記載,司馬睿並非是皇族的司馬氏,而是王室的司馬氏,他的家族是王室之族,他的父親是琅邪王,因為是不激進的王室,所以,就軍事和其他方面來說,司馬睿都是沒有什麼勢力的。他之所以能夠建立東晉,是因為他依靠了王導和王敦的勢力。

在東晉建立時,司馬睿因為王氏的功勞,重用了王導和王敦。當時,司馬睿剛剛上任,自然會有各種不同意的聲音,也會有各種戰亂,例如,當時的江州刺史就不想聽從司馬睿的命令,於是,司馬睿就派王敦去幫他討伐江州刺史,另外,還有其他的大小戰亂,也都是派王敦幫他平復的。但是,王敦與王導不同,他是屬於有野心的人。所以,隨著王敦平復的地方變多,他就開始在每個地方開始培養屬於自己的勢力,自己任命官員等。最後,他幾乎是統治了長江中游一帶地區。

對於君王來說,大臣權利特別大,就是個威脅。所以,當司馬睿發現王敦權勢已經如此大的時候,他就開始害怕了,怕他謀反,於是,他開始重用其他姓氏的人,以便壓制一下王氏的權力。後來他還以打北方的名義去防王敦,這樣反而激怒了王敦,所以,王敦開始發起了謀反之戰。最終,是以司馬睿求和結束了這場叛亂。


王敦既下

王敦既下,意思是王敦順江而下。這句話選自《溫嶠不屈》。這篇文章講得是王敦打著清君側的名義發起反叛,打算廢立太子而沒有成功的故事。王敦順著長江一路打到長江口,把軍隊駐紮在了石頭城。

王敦影象

太子很有威望,也很有能力。王敦想要廢了他,選個容易控制的人當太子。可是廢立太子需要名正言順,王敦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來可以給太子安一個不孝的罪名。在賓朋滿坐的時候,他開始對太子發難,歷數了太子種種不孝的行為。他為了增加可信度,還不忘添一句這是溫嶠說的。溫嶠本來是太子的親兵,後來跟隨了王敦當官。過了一會兒,溫大人來了,王敦端起架子威嚴地問皇太子為人怎麼樣。溫嶠說他身份卑微,不敢隨意地說皇太子。王敦釋放了殺氣,想要讓溫嶠屈服,他再一次地問皇太子的為人。這回溫嶠沒有打馬虎眼,誠懇地說皇太子深謀遠慮,不是像他這樣的人可以隨意猜測的。皇太子很有禮貌,也很孝順,所有的事情做得都是有禮有節。

王敦氣得肺都炸了,可是人家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的,自己已經無法做出改變了。後來皇太子順利地當上了皇帝,消滅了叛軍,保全了晉室。

王敦在這件事上犯了兩個錯誤。第一是如果想要給太子安罪名,也應該找個靠譜點的。太子本就是個孝順的兒子,他的表現所有人都看在眼裡,說他不孝不是赤裸裸地告訴別人自己是造謠的。第二個錯誤是不應該找溫嶠來佐證他的謊言。如果想要找同謀,應該跟人家事先作好溝通,也不應該找正義的人。溫嶠正直勇敢,不向惡勢力低頭,王敦到底是怎麼想的,才會選擇他來配合自己的謊言。 如果世上多一點溫嶠這樣的人,那些陰謀家們是不是不會睜著眼睛說瞎話?

王敦 斟酒

王敦出身名門王家,他頗有魏晉風骨,從不講黃段子。他被司馬家看上成為了皇帝的女婿。新駙馬開始成為京中各個宴會的座上賓。有一次,他去參加當時名臣兼富豪王愷的宴會,隨行的還有他的堂弟王導 。宴會主人命令歌姬彈琴助興,不知道怎麼回事,歌姬彈錯了音。

王敦影象

王愷竟然命令府中的家丁把歌姬活活打死,所有的人都大驚失色,只有王敦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一樣。酒席繼續,王愷命令美女斟酒。為了找樂子立了個規則,如果客人不喝,就會殺死美人。美人來到了王家兄弟面前,替他們斟上酒。王導其實不會喝酒,可是他的心腸很軟,不忍心看見這個美女被殺,勉勉強強喝下了酒。該輪到王敦喝了,他故意看也不看這杯酒,嚇得美人臉色也發了白。發怒的王愷下令殺死這位美人,讓另一位美女重新開始斟酒。等輪到王敦時, 王導怕他又不喝,就拉著他告辭回家了。路上,王導批評王敦太狠,讓無辜的人枉死。王敦冷冷地回應,宴會主人要殺自家人,他根本管不著。後來,王導與別人談起這件事認為王敦殘忍,如果讓他獲得權力,國家和百姓就不會好過了。

王導看人的眼光還是很準的,王敦後來就發起了政變,使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東晉又陷入了戰亂。其實王敦發動政變也是被皇帝自己逼的,他曾為東晉的建立做出極大的貢獻。在國家安穩後,手握大權的他處處受到皇帝的猜忌與打壓,王敦不得不依靠自己的軍事力量做出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