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朝鮮甲申政變背景揭秘 產生了什麼影響

由 鹹春葉 釋出於 經典

甲申政變影響

1884年,朝鮮爆發了一場流血政變,由於當時為甲申年,因此被稱為甲申政變。甲申政變影響巨大。政變發生後,朝方為了開脫責任,便將責任都推到金玉均身上,否認國王曾親自向日方求援。另一方面,朝方開始大力清洗開化黨,與開化黨有關係的人都被盡數處死,有一百餘人因此被殺害。

甲申政變

朝鮮政權又重新回到了以閔妃為首的事大黨手中。以此為代價的是,朝鮮失去了一次走向現代化的機會,使得其經濟科技停滯了十年之久。政變後,日方趁機向朝方要求賠償,藉此簽訂了《漢城條約》。次年4月,與清方簽訂了《天津會議專條》。條約中要求雙方同時從朝鮮撤兵,兩國在出兵朝鮮之時須互相通知,在實際上確立了日清雙方在朝的平等地位,是中國外交政策上的一次重大失敗。

甲申政變影響也有好的一面。藉此政變,清政府增強了對朝鮮的控制力,清廷在朝鮮的宗藩關係也由此得到了強化。大部分的朝鮮官民都對清軍平定叛黨、擊退日軍、解救國王的壯舉加以肯定和讚頌。

不過仍有部分的朝鮮上層人士以此次政變為契機,激起了朝鮮人民的民族意識,從而展開新的的自主運動。同時,在政變後,法國和奧匈帝國等更多的國家也紛紛與朝鮮確立了外交關係,因此朝鮮與外國的交流變得更為頻繁,甚至基督教與天主教的傳播也被宣佈為合法活動。種種原因,導致了朝鮮在平靜的表面下有著更為重大的變革的趨勢。

甲申政變背景

一場政變毫無疑問必然是流血的,1884年12月4日,朝鮮發生甲申政變。一場政變的發生必然與他的背景息息相關,今天探討一下甲申政變背景。甲申政變背景主要分為兩個流派:開化黨和守舊派。

甲申政變背景

何謂開化黨:19世紀末,朝鮮王朝的封建統治風雨搖擺的,名族危機慢慢加深資本主義開始萌芽,在憂外患下,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放棄舊思想、舊制度,尋求新思想希望能夠救國救民,開化黨就是在這群封建地主階級的開明人士中誕生。開化黨是受到資本主義入侵的刺激下產生的,而且這些先進的開明人士在朝鮮開啟自己的國門以前就形成開化派。在朝鮮開港以後,開化黨就加速了形成,它的形成又與日本有著很大的關係,在開港後的幾年間,不斷的有公派和私費的朝鮮貴族子弟們去日本,進行考察,他們為日本的明治維新打開了新的景像,所以這些貴族子弟就是所說的開化黨 。

與開化黨相對的,就是長期執政的守舊派又稱事大黨。守舊派堅持事大主義,墨守成規,不思改革。這兩個黨派一個守舊一個維新,彼此互相對立。在這其中有一些人士的觀點並不這麼鮮明,往往是保持中立的態度,這就是中間派又稱穩健開化派。他們贊同開化黨效仿西方實行改革,但是又沒有開化黨那麼激進;同時他們又主張維持中朝之間的宗藩關係。

1882年的7月,朝鮮發生了壬午兵變,對開化黨進行打壓。在中法戰爭中日本又重新對開化黨熱心,開化黨又開始活躍起來,並利用形勢變化發動甲申政變,甲申政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

甲申政變經過

農曆的甲申年十月十七,朝鮮爆發了一次流血政變,史稱甲申政變。此次政變是以金玉均為首的開化黨,並且受到日方協助。政變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試圖脫離中國獨立自主,二是對其內政進行一次改革。

甲申政變

甲申政變經過是這樣的。1884年初,中法戰爭爆發,清廷接連失利,駐朝清軍也相繼回國抗敵。這一事件成為了政變的導火索。由於戰爭,清廷的威望大幅下降,朝鮮依附於清廷的想法也開始動搖,民間對清廷也頗有微詞。

這時,開化黨認為當前形勢適合發動政變,於是在得到日方的幫助與美方的支援後,於同年11月29日,由金玉均進宮蠱惑國王,對其言之“若雙方開戰,清軍必敗”,高宗信以為真,授其便宜行事之權。

12月4日,朝鮮漢城郵政局正式落成。在落成儀式上,開化黨試圖將守舊派一網打盡,然而不慎操之過急,先一步將右營使閔泳翊砍傷,結果在場的賓客大臣紛紛逃跑。

此次計劃失敗後,金玉均又生一計。他利用炸藥製造爆炸,使得高宗對清軍作亂之言深信不疑,被開化黨騙至景佑宮,在移駕途中還手書“日使來衛”,向日方請求援軍。將高宗安頓在景佑宮之後,日軍便與開化黨的武裝力量將景佑宮團團圍住,之後便假傳聖旨,用計將守舊派大臣與將領分而殺之。天色漸亮時,在高宗面前將其寵臣柳在賢斬首示眾,以此威懾百官。至此,開化派完全掌控了大權,並著手開始改革。這就是甲申政變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