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蜀國滅亡前姜維手中還有數萬精銳之師,劉禪為何卻要向鄧艾投降?

由 酒書端 釋出於 經典

關於三國時期蜀國的滅亡很多人將其歸咎於後主劉禪不戰而降,當魏國大將鄧艾將要兵臨成都之時後主劉禪時有足夠的時間逃走或者加固城池防守的,然而正是因為劉禪的不戰而降導致了蜀國徹底失去了翻盤的機會。而此時駐守在劍閣的蜀漢姜維兵團即將逼退魏軍的主力鍾會部,當劉禪宣佈投降的訊息傳到姜維這邊時根據史書記載姜維的部下反應是“將士鹹怒,拔刀砍石”。因此後來很多人認為蜀國的滅亡實際上就是後主劉禪的軟弱無能所導致的,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事實上在鄧艾兵臨成都之前,劉禪並沒有說不反抗相反他幾乎將成都的守備力量全部投入到了打這場保衛蜀國的戰爭中去了。只是劉禪選的這個將軍太差勁一次性就將蜀漢的防禦軍團給敗光了,這個敗家將軍正是諸葛亮的長子諸葛瞻。我們來分析一下到時蜀國的兵力部署。當時蜀國的野戰軍團幾乎都掌握在姜維的手中,這也是蜀國最有戰鬥力的軍隊但是很遺憾的是姜維被鍾會牽制在了劍閣而無法分身。在得知鄧艾偷襲陰平小道入蜀之後,劉禪只得草率的從成都和一些地方部隊裡拼湊了一隻軍團,這個軍團的數量應該也有幾萬人可以說是蜀國一小半的家底。但是諸葛瞻不知怎麼想的放棄了險要的地形去據守而是選擇和鄧艾直接硬碰硬的打了一仗。諸葛瞻的兵敗應該說是讓劉禪放棄抵抗的的原因所在,因為這一戰不僅僅損失了數萬兵力還給蜀國朝廷上下造成了極大的威懾。而這時候蜀漢唯一的希望就是姜維在劍閣的那幾萬人馬了。

假如劉禪不投降會如何呢?第一個選擇那就是逃到蜀漢的南方地區,因為諸葛瞻的兵敗導致了成都的防備力量大大削弱,逃到南方可以說是不投降的最好選擇了。但是這個做法太過於冒險,我們知道蜀漢的南方地區都部分是蠻夷之地,這些地方本來就是靠懼怕蜀漢的武力而臣服的。劉禪如果在南方建立流亡朝廷那必然會再次招致南方地區的叛亂,或者很有可能這些蠻夷之人因為懼怕曹魏的勢力而選擇和曹魏合作一起對付劉禪,因此這個做法是過於冒險的。第二個選擇那就是堅守成都等待姜維回師救援,但是這裡有個問題是姜維如果要去救援成都就必須要放棄劍閣,這樣一來等同把曹魏的主力軍鍾會軍團全部放進了蜀地。這樣做對蜀漢來說可以說是滅頂之災,當曹魏大軍全部進入蜀地之後蜀漢也就沒有地理上的優勢了,在面對曹魏絕對優勢兵力的情況下就算是姜維也無力迴天了。所以在諸葛瞻兵敗之後蜀漢可以說已經氣數已盡了,劉禪之所以選擇投降也正是認清了大勢已去的形勢不想再做無謂的犧牲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