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圖蟲創意
*來源:ischooledu(ID:Ischool_edu)
衡水中學老師口中的“倒數第一”,高考分數631最近,“衡水中學學霸班倒數第一考631分”的熱點新聞引來不少網友的評論。
在梨影片的採訪中,河北衡水中學數學老師張立傑講到,他所帶的這屆畢業班最高分717分,倒數第一631分。從教16年來,他教過近兩千名學生,其中二分之一考進985,五分之四考進211,考進清華北大的學生數達到60餘人。
這樣逆天的成績,是怎樣教出來的呢?張立傑分享了“衡中的高分密碼”,總結下來有這樣幾點:
第一, 從高二升到高三,教師學生採用平行分班,所有學生都公平公正。教師要透過抽籤決定教哪一個班。學生沒有權利選擇老師是誰,老師也沒有權利來挑學生;
第二, 教學過程中有豐富的教學素材庫,教師對素材進行加工變成適合自己班級特點的課程素材;
第三, 課堂之外,每個老師會分配到兩到三名數學相對薄弱的學生進行專門的定製輔導;
第四, 教學方式情境化。張立傑舉例到,在數學課堂上,會引入生活中的情境,比如在解析幾何的教學中,借用某礦泉水廣告中笛卡爾老人和國王女兒之間的愛情故事,將非常優美的曲線透過一個數學方程式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
第五, 爭分奪秒提高學習效率。例如,早操前朗誦、打飯排隊過程中準備學習資料,每一分鐘的學習任務都會制定的非常詳細。
乍聽之下,令人覺得我們之前對衡水中學的偏見太深了,他們也不是都在死讀書。正如張立傑老師所言,高考出題越來越靈活了,強調把社會情境、生活情景融入到題目之中,因此,教學方式也強調情境化。
這在國際化學校裡也是常見的教學方式。例如,遊戲化教學,就是鋪情境為鏈,引發學生從現實問題出發,掌握應用知識,最終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再有,衡水中學的課後定製輔導,與國際化學校常說的“每個學生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定製化課表”,也有相似之處。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升學結果。
然而,當看到網友們對衡水中學模式的詬病仍然一如既往時,以及一則讓筆者印象深刻的評論 “當你需要用全部的時間好好經歷旨在考高分一件事情的時候,會錯過很多該在這個年紀學會的東西”,再聯絡到張立傑老師說的最後一點“爭分奪秒地提高學習效率”時,也不禁為每位學子感到揪心。
微博評論截圖
衡水中學把時間管理做到了極致。然而,物極必反。就好比,當筆者聽到張立傑老師在採訪中提到“個別情況下,有的學生因為匆忙忘記攜帶學習資料後,有一種時間的虛度、心靈的愧疚”時,並沒有感受到正能量,而是令人唏噓。
當然,時間管理對每一類學生都很重要。很多國際化學校的學生分享如何斬獲名校offer的時候,幾乎都提到了時間管理。不過,對比衡水中學的時間表,這些孩子的時間表上還有很多興趣愛好和課外活動。這固然有國內外學校錄取標準不同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這是每個學生自己做的屬於自己的時間管理,而非學校統一化制定的時間表。
圖片來源於網路
我們一邊要看到衡中高畫質北率,一邊也要看到,“孩子在衡水,高三因為抑鬱休學一年“的事例。事實上,無論我們對高考形式和制度有多大的詬病,它仍然以強大的氣場,攪動著無數人的心。但關於教學,沒有絕然的對錯,每一個孩子都有適合的教育模式。
在中國,素質教育是錦上添花,應試教育是雪中送碳最近,南京一中的校長因為推行素質教育反被家長們喊下臺的事件,鬧的沸沸揚揚。家長們反應這麼大,還在於“有對比就有傷害”。南京二十九中高考成績反超一中,一本達線率572人,其中超400分的有68人,而一中的一本達線率是533人,超400分的人數為零。
南京一中在輿論壓力下,發表《告2021屆高三家長書》,指出學校將調整針對在校學生的教學措施,針對家長訴求,細化完善對教學的客觀評價。
有人說,這是素質教育嚮應試教育低下了頭。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件事倒讓人想起,衡水中學郗會鎖校長在2019年說的那段話了:衡中的教育是素質教育,多元化教育;素質教育不是吹拉彈唱,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上;素質教育不能成為低分的遮羞布,素質高了,升學率也沒理由掉下來。。。
的確,在廣大中國父母的眼中,素質和應試都要抓,但當一個學校的考試成績不行,大家就會認為這所學校的教育素質不行。
好比連嶽在其文章中提到的“高考本身就是對素質的考核,而且是考核硬素質,數理化考得好,不夠聰明不夠勤奮,怎麼做得到?這些孩子進入一流大學,畢業後成才率確實也更高,更容易成為各領域的精英。”
所以,類似於衡水中學一樣的學校,不見得變少反而增多,可實際效果卻並不盡如人意。因為,很多學校學去的只是衡水中學軍事化管理的皮毛,忽視了衡水中學強大的師資力量。毋庸置疑,衡水中學的老師對高考的認知極其深入,校內考試的質量相當高。
03、PISA第一,全世界最長學習時間換來的“勝利”,值得嗎?去年12月,世界經合組織宣佈了第7輪國際學生評估(PISA)的結果,由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組成的中國部分地區聯合體,包攬了閱讀、數學和科學三項第一。
一時間,所有人都歡呼:中國的基礎教育是全球最好的。但當教育媒體把整本報告梳理完發現全球成績第一背後的真相時,很多人沉默了。
第一,中國是校外學習時間最長的國家。北上江浙學生每週閱讀量達到57個小時,而OECD的平均用時才44小時。
右上角是中國學生的用時
第二,中國學生幸福感知力低。在2018年的PISA測試中,中國學生表示輕微感覺到不幸福,但並不清楚為什麼不幸福。
第三,成績最好的學生,不想做科學家。在四個城市中,有48.4%的學生被列為“優等生”的範圍,美國優等生的比例僅有12.3%,但只有不到25%的中國學生表示想要從事科學工程類工作,不到20%的學生表示想從事健康型別的工作。
在PISA的高分之下,我們是否考慮過教育帶來的實際效果?在以衡水中學為代表的中國式教育高分之下,有多少位高考狀元在社會上嶄露頭角?
PISA成績不代表全部教育成績,高考成績亦然。當學生把所有精力花在學業上時,就不再有時間學習書本之外的知識了,缺乏鍛鍊社會情感能力,而這樣的代價是我們不能承受之重。
04、結語關於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爭論從未停止過,我們都還在追尋答案中,其中,有些疑問值得我們深度思考。
有人提出,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是兩個偽概念。什麼是“素質教育”裡的“素質”?國外的學生參加許多課外活動、培養多種特長,也是因為考大學的時候有用,這種算“應試教育”嗎?
還有人問,可不可以理解成,素質教育是範圍更大的應試教育?因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需要透過評估體系來證明,怎麼證明?還是要考試,只不過應試範圍比傳統概念裡的語數外要更廣一些。
再有,如果其他學校的校長面臨南京一中的問題,會給出怎樣的解決方案?很多國際化學校的校長都有公辦學校的經歷,他們如何看待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矛盾?
本文參考來源:
中國學生PISA成績第一!全世界最長學習時間換來的“勝利”,抱歉我笑不出來,藍橡樹
脫離高考談素質教育都是耍流氓,連嶽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ischooledu”。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