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號稱九五至尊,這代表什麼意思?為什麼紫禁城中都有體現?
導讀:故宮,那絕對是北京城裡最火的景點之一了。不說以前,就說剛剛過去的2019年,官方統計的遊客數量就突破了一千九百萬人。按說這麼熱鬧的地方,每天幾萬人在裡面走來走去,應該是藏不住任何秘密才對吧。可是實際上,故宮裡還珍藏著一個大秘密,什麼秘密呢?九五之尊。
九五之尊,那是對古代帝王的稱呼。那麼,這個稱呼從哪來的呢?這個有兩種說法。其中一種簡單的說法是,古代把數字分為陽數和陰數,就是奇數和偶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數中十以內,九為最高最大的,象徵著地位。五居正中,象徵著正統,因而以九和五象徵著帝王的權威,稱之為“九五之尊”。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跟《易經》有關。《周易》裡面有六十四卦,首卦為乾卦。因為“乾者天也”,因此也就代表了帝王。那麼在乾卦裡面第五根爻叫“九五”,是其中代表意義最好的一根。到了第六根最上面叫“上九亢龍有悔”。你聽這名字就知道,“有悔”,怎麼是好事呢?所以,九五飛龍在天,那是最好的一個爻了。
所以,“九五之尊”對於古代帝王有著特殊意義,成了帝王們的最愛。除了他們自己,誰都不準用這個稱呼。那麼,明清時期的帝王,是如何在紫禁城裡體現九五之尊的呢?
紫禁城是一個宮殿群,有幾十個大小宮院組成。以乾清門為界,可以分為“前朝”和“後寢”兩個區域。“前朝”有太和、中和以及保和三座大殿,是盛大典禮的地方。
“後寢”部分有乾清宮、坤寧宮,是皇帝皇后生活起居的場所。後兩宮左右兩旁的東西六宮,則是嬪妃和皇子的住所。所有這些前朝後寢兩部分的各種建築,分別組成了一個又一個的院落,然後又組成了規模龐大的皇宮建築群。
那麼,九五之尊到底體現在哪裡呢?我們來看資料。紫禁城前三殿院落,東西寬為234米,前三殿“土”字形大臺基的東西寬為130米,二者之比為9:5。此外,土字形大臺基的南北長近228米,與前三殿的寬度基本相同。所以,土字形臺基的長寬比基本也是9:5.
再按照相同的測量方式,發現後兩宮殿下的土字形臺基的長寬比例也是9:5。另外,很多宮殿和樓宇的室內佈局,也暗含著9和5兩個數字。比方說天安門城樓、端門城樓、午門城樓保和殿、乾清宮這些能夠代表帝王權威的建築,它們的內部佈局都是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都和九五有關。
除了這些重要建築的內部佈局,九五作為帝王們最喜愛的數字,在紫禁城裡體現的地方還有很多。大到宮殿,小至門釘,暗含九五之尊的細節之處是數不勝數。而這裡面最為典型的,估計就要數坐落在皇極殿廣場的九龍壁了。
這塊九龍壁估計去過的人都看了,但是細心觀察過的人可能不多。實際上,它的正面有270塊琉璃塑塊拼接而成,九條浮雕的巨龍各戲一顆寶珠。簷下有九五四十五塊龍紋拱墊板,縱觀壁心的山崖奇石,將九條盤龍分割成五個部分。
總而言之,這塊九龍壁用不同的方式暗含了多個九五之數,把九五之尊的規制體現的是淋漓盡致。當然,這樣的說法也引來了不少的爭議。
有人提出,“九五之尊”在紫禁城當中似乎也有例外。太和殿作為紫禁城當中最重要的宮殿之一,專門用來舉行典禮,皇帝大婚都在這裡舉行,你說重要不重要?按理太和殿無論如何都應該按照九五之尊的規格,修成面闊九間,進深五間才對啊。
可是問題就在於,它並不是面闊九間,進深五間,而是一座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的宮殿。這又怎麼解釋呢?這個問題也困擾了專家很久,後來查閱史料才明白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現在的太和殿並不是它最初的樣子。史料記載,太和殿在永樂18年建成的時候,確實是面闊九間,進深五間,符合九五之制的。但是在之後的幾百年裡,太和殿先後遭遇了四場大火,又經歷了四次重建。
讓太和殿從面闊九間,變成現在的面闊十一間那次重建,就是因為康熙18年的一次火災。那年臘月初三的深夜,太和殿廣場一片寂靜,太監們正在值班。沒想到凌晨一點多鐘的時候,西側的御膳房突然起火。火勢隨著寒風越來越猛烈,很快就把太和殿燒成一片廢墟。
由於當時的政局還不穩定,還在不停的打仗,康熙並沒有命人立即重建太和殿。此後的16年裡,太和殿一直都是一片頹敗的景象。直到康熙34年,也就是公元1695年,天下太平,太和殿才開始重建。
但這次重建太和殿,卻碰到了以前沒有碰到過的問題。什麼問題呢?材料。咱們知道紫禁城裡的建築大多為磚木結構,太和殿也不例外。據測算,僅太和殿所用的木材,就達到了四千七百立方米。而且這些木材那不是普通的木材,必須用來自中國西南地區的名貴木料,楠木。
在當時很難找到年份足夠的楠木。楠木的年份不夠,長度就不夠,而要建成面闊九間的話,需要的木頭很長,這就沒辦法了,只能改成面闊十一間了。間與間之間縮短了嘛,以縮短所需木頭的長度,這就是太和殿為什麼從9:5變成11:5的說法。
太和殿面闊十一間的問題是解決了,人家一開始確實是面闊九間,是符合九五之尊的。但是,有人在太和殿這又找到另外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太和殿的屋頂上面一共有八條簷脊,每條垂脊的最前端各立有一個仙人,仙人身後站著一排的小獸。
小獸位於兩坡的坡面,正好在中間壓在上面。使得建築穩固,防止漏雨。小獸的作用是防止漏雨,這點沒問題,問題就出在小獸的數量上,咱們仔細數一數一共有十隻小獸。注意啊,是十隻,不是九隻。這和九五之制又有衝突裡。
因為在古代屋頂上安裝小獸,不僅能夠防漏雨,還寄託著古人祈求風調雨順的美好願望。但是,小獸的數量那是有規矩的,必須是陽數,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單數,最高規格就是九個。像紫禁城內跟太和殿級別差不多的中和殿、保和殿,它們屋頂上都是九隻小獸,符合著九五之制,唯獨太和殿這是十隻。這怎麼解釋呢?
經過仔細的觀察,專家發現太和殿的前九隻小獸造型都是對的。跟中和殿的九隻小獸一模一樣。唯獨多出來的第十隻小獸,它是一隻手持金剛杵,背後生有雙翼的猴形。這隻猴什麼意思呢?它是傳說當中雷陣子的化身,名字叫做“行什”,是一種瑞獸。
行什是做什麼用的呢?防雷,傳說它是雷陣子的化身,可以避雷防魔。太和殿簷脊上面有十隻小獸,可能因為他的位置更容易遭受到雷擊,所以特意增加了這隻傳說當中能夠防雷的行什。
實際上,除了太和殿,其他那些跟他等級差不多的宮殿,比如說中和殿、保和殿屋頂上都是九隻,總體上還是符合九五規制的。所以九五之尊這個規制,咱們是不能否認的。
好了,關於紫禁城九五密碼的故事,就說到這。順便說一句,今年恰好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週年,在這個特別數字年份裡面,您是不是有興趣再去紫金城逛一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