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和悲觀的信念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如何培養樂觀信念的兒童

為人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是啊,我們經常會把健康和快了捆綁在一起。可是,事與願違,很多孩子在這個不愁吃,不愁穿的年代。長大之後的他們一點都不快樂,出現了更多的心理問題。他們討厭學習,對這個世界充滿悲觀的心態,反而是迷戀上網路的虛擬世界。

美國神經元雜誌有研究顯示,那些習慣悲觀的孩子,他們的大腦常常會有過多的“壓力荷爾蒙”,給大腦神經元的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最終還會影響孩子的心智、情緒和身體成長。相比之下,樂觀的孩子大腦中的“壓力荷爾蒙”較少,還能自動調節。另外,習慣樂觀的孩子在看到快樂的圖片或參與快樂的活動,他們臉上的笑容會比悲觀孩子更多。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有些人,雖然身處困境,但是卻依然微笑面對,在困難面前展現出頑強的意志,最終戰勝困難。而有些人,遇到困難就逃避,認為自己不可能成功,從心裡就否定了自己,然後給自己找各種理由。

這就是悲觀和樂觀的區別所在,悲觀的孩子他們順從天命,不願付出努力。樂觀的孩子迎風而上,在逆境中錘鍊自己。

培養樂觀好方法:幫助孩子從小學會“三步驟思考”

作為父母,如果你發現孩子總是習慣透過“悲觀路徑”解釋事情或處理事情,很容易表現出悲傷或消極情緒,你就要多加註意了,孩子很可能是悲觀娃。怎麼辦呢?知名認知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有個“思考三步驟”法,無論悲觀還是樂觀的孩子,甚至是孩子們的父母,也能透過“思考三步驟”受益。下面,幼兒說透過一個具體的例子解釋:

小綠和小紅是兩個頑皮的夥伴。一天,兩個孩子帶著新玩具出去玩。小格林的玩具是一隻電動狗,小紅的玩具是嬰兒推車的玩具版。起初,他們一起玩。過了一會兒,該吃飯了。小綠想玩嬰兒車,小紅想玩電動狗。所以兩個女孩交換了玩具。然而,小紅帶著小綠的狗回家了。他爬樓梯時不小心把電狗從樓梯上摔了下來。電狗的零件壞了。小紅的母親集合後,她動彈不得。

“糟糕,我把小綠的玩具弄壞了,她一定會很討厭我了……”小紅忍不住大哭起來。

根據馬丁·塞利格曼的“思考三步驟”,這時媽媽就要引導孩子思考三個問題:

1、當小綠知道玩具壞了,可能發生的最好的情況是什麼?

2、當小綠知道玩具壞了,可能發生的最壞的情況是什麼?

3、當小綠知道玩具壞了,最可能發生的情況是什麼?

我們試一試根據摔壞玩具的這個例子,回答一下問題:

可能發生的最好的情況是什麼?小綠可能會說“玩具壞了沒關係,我的玩具經常會壞”;

可能發生的最壞的情況是什麼?小綠可能會很生氣,她讓小紅賠償一個新的玩具;

最可能發生的情況是什麼?兩種情況都可能發生,不同的孩子對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大機率判斷。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當人一旦接受了最壞的情況發生,其他問題都將不再是問題了。”這叫“心理閾值”。當孩子透過思考,能提前接受最糟糕的可能情況發生,焦慮和悲觀就容易消減甚至消失。

悲觀和樂觀不是天生的,那怎麼樣可以讓孩子有一顆強大內心呢?

讓孩子直面自己的失敗

直面自己的失敗,不逃避,不找理由,從失敗之中總結經驗。比如孩子的一次考試失利;一場比賽輸了……

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分析原因,總結原因。

做好榜樣的力量

榜樣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它極具影響力。尤其是來自父母的榜樣力量。在家庭教育當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孩子從小就是模仿著父母的行為長大。所以很大程度上父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孩子就是個什麼樣的人。

一個積極樂觀的孩子肯定有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的父母。

培養一個樂觀、好奇、自信的孩子是父母的終極目標。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41 字。

轉載請註明: 樂觀和悲觀的信念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如何培養樂觀信念的兒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