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司馬遷人格有什麼魅力 司馬遷品質

由 費莫白竹 釋出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司馬遷人格

司馬遷人格具有非凡的魅力,就如同那本震古爍今的史家鉅著一樣,在歷史長河中散發著無盡的光輝。並不是歷史上每一個人物都能做到這一點,但司馬遷絕對是少有的幾人之一。

司馬遷雕像

對於司馬遷人格我們從他的事蹟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堅強的人,這是一個有恆心有毅力的人,對於自己的目標執著追求,面對困難勇敢前行。為了保證史料的真實,他在二十歲時就走訪全國各地,向當地的老人詢問當年的歷史經過,並且認真挑選每一個歷史事件,有疑點的一概不會錄入氣中,這份人格魅力中不過寫著毅力和堅持,同樣也寫著嚴謹與認真。

當李陵北擊匈奴被俘後,舉國上下一片罵聲。司馬遷人格中還有兩個字,這兩個字叫耿直。他認為李陵深入漠北,殲敵萬餘這樣的功績足以抵消罪過,韓信能受胯下之辱,李陵得投降未必不是等待時機。但是這樣的言論卻惹惱了漢武帝,武帝將司馬遷入獄並處以宮刑。這對於一個男人來說是極大的痛苦,司馬遷甚至一度想到自殺。

但司馬遷人格中還有兩個字堅忍,並非只是堅強,還是堅忍不拔完成使命。司馬遷最後在承受精神和肉體的巨大壓力下,堅持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司馬遷人格中包涵了太多太多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無論是堅強隱忍還是嚴謹認真司馬遷都做到了極致。

司馬遷品質

生平坎坷卻又有著偉大成就的人,他們身上都有些閃耀的品質,他們或能及人之未所能及,或一心一意專心於一件事情。司馬遷身上就有許多難能可貴的優秀的品質。

司馬遷青銅像

首先就應該是司馬遷的孝順了,司馬遷因為孝順所以才遵循了父親的遺命,將家族的使命和父親未了的心願都揹負到自己的身上,並且將這作為自己畢生的事業。如果沒有這份孝心,司馬遷大可以從事一份其他的工作,這樣司馬遷的人生也不會蒙受如此大的屈辱。

另一個就是堅強,相信沒有人不佩服司馬遷的這份堅強,也沒有人能夠想象在做出這種決定之時司馬遷的內心是何等的煎熬,更沒有人能夠覺察到司馬遷究竟是懷著一個怎樣巨大的決心,才能夠在屈辱和痛苦中堅持下來,還完成了《史記》這樣的鉅著。

從《史記》中我們也能夠看出司馬遷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人,雖然司馬遷將歷史以人物傳記的形式展開,但是司馬遷既然秉承著“實錄”的精神,力圖將最真實的歷史呈現給後世。對於書中的人物和故事,司馬遷都經過多番的查證和實地探訪,這樣浩大的工程,司馬遷能夠完成就是個奇蹟了。

除此之外,司馬遷還是一個誠實的人,這一點不但體現在司馬遷對待歷史的態度上,還體現在司馬遷的為人處世之中。李陵案,就算冒著獲罪漢武帝的風險,司馬遷依舊誠實的說出了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這份誠實也著實難能可貴。

司馬遷自傳

司馬遷自傳是司馬遷在《史記》中為自己寫的一篇文章,歸類在了列傳中,為《太史公自序》,是後世研究司馬遷重要的資料,也是班固在《漢書》中為司馬遷寫傳記的重要資料。

司馬遷圖畫

這一篇自序交代了司馬家族的家族世譜,向人們介紹了重黎氏到司馬氏的千餘年的歷史。還在文章中談到了自己父親司馬談所推崇的老莊道家的思想,也介紹了司馬遷本人的成長經歷,包括自己早年的經歷,還有繼承父親之職,成為太史令的始末,和自己寫《史記》的始末。整篇文章文字精煉,筆法錯落有致,上下文累如貫珠,也是司馬遷文章中的精品。

司馬遷用一篇文章寫了自己家族千餘年的家世,卻不過用了短短的數百字,不但次序井然,而且還沒有讓人有贅述之感,可見司馬遷的文墨的功力。在這篇文章中,後世能夠看到司馬遷一個倜儻風流的少年形象;也能夠看到在老父親病榻前以史相托的場景;還能看到蒙受腐刑心中憤懣卻依舊難言放棄的司馬遷。

而且在這篇文章中,司馬遷也用一定的篇幅來寫六家的要旨,這個內容,司馬遷父親是這方面研究的專家,司馬遷根據父親的著作《論六家要旨》再加上自己的觀點,對六經的要義進行分析,充分的反映了司馬遷父子的學術思想。後世在讀《史記》之前,一定要從司馬遷的自序開始讀起,這樣可以更好的理解《史記》中的內容。


司馬遷妻子

據民間的傳說,司馬遷的妻子是一個叫柳倩孃的人,這個柳倩娘還是西漢名將李廣的外孫女,而且柳倩娘自己的父親柳震庭也是一個詩書頗通的文人。

陳啟南雕塑《司馬遷像》

據說柳倩娘也是一個美若天仙的女人,因為父親的關係,柳倩娘從小就學畫畫,畫的有模有樣,被家鄉的人稱為小畫家。再年長一些柳倩娘就開始閱讀書籍文章,十五歲的時候就已經通讀了六經,對於《莊子》、《離騷》等著作也都有涉獵。後來,李倩娘隨母親進京看望外祖父李廣,機緣之下讀到了司馬遷的文章,於是就想拜司馬遷為師。在表兄李陵的引薦之下,見到了司馬遷,這時的柳倩娘已經對司馬遷動心了。但是柳倩娘卻不料被李廣利給看上了,李廣利執意要納柳倩娘為妾。

柳倩娘心中暗許司馬遷,怎麼肯做李廣利的小妾。於是柳倩娘就躲在司馬遷的家中,躲避李廣利的逼婚,也正是因為這次機會,柳倩娘與司馬遷有了更多的時間和機會相處,於是兩個人就結下了姻緣。婚後還陪同司馬遷走訪名川大山,蒐集歷史資料,風餐露宿,還悉心照料司馬遷。後來司馬遷出使西南,柳倩娘在家中操持家務,是司馬遷堅強的後盾。後來司馬遷遭受宮刑之後,也是柳倩娘一直不斷的鼓勵司馬遷,幫助司馬遷走出困境。

相傳司馬遷完成《史記》之後又再次入獄,柳倩娘就帶著《史記》藏匿於尼姑庵,保住了司馬遷這部鉅著。

司馬遷的兒子

史書上並沒有關於司馬遷兒子的記載,所以有說他是沒有兒子的。但是在其他的一些文獻資料中可以發現,司馬遷是有兩個兒子的。

司馬遷寫史記

司馬遷被處以宮刑的時候大致是四十二歲左右,照理來說不應該沒有子嗣。根據班固的《漢書·司馬遷傳》中記載,“至王莽時,求封遷後,為史通子”,說明司馬遷是有後代的。而在司馬遷祠的石碑中有記載,司馬遷有兩個兒子,分別叫司馬臨和司馬觀。

相傳司馬遷完成《史記》之後,司馬遷的夫人就叫兩個兒子帶著《史記》的副稿離開了長安,躲避禍亂。臨走之前還叮囑兩個兒子,叫兩個兒子隱姓埋名不要再被李陵案所牽連。司馬臨將“司”字加了一筆,成為了“同”字,改為同姓。而司馬觀則是將“馬”字加上兩點變成了“馮”字,改為馮姓。兩家人回到故鄉韓城,隱居在這裡。

所以在此之後,司馬遷的後人都不再姓司馬,而有了“同”“馮”兩個姓。而且在今天韓城的嵬東鄉龍門寨附近的徐村,據說裡面還住著司馬遷的後人。而且他們千百年都共同祭祀同一個先祖,而且又規定兩個姓之間不能通婚,所以素有“馮同不分,馮同不親”的說法。雖然這些話都是一些坊間傳說,立這塊碑的時間也是在清朝嘉慶年間,距離漢朝也以已非常久遠,雖然無籍可考,但是也能夠視之為荒誕之言。


司馬遷太監

司馬遷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史學家,其中他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完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在《史記》的創作過程中,司馬遷曾因替李陵辯解而獲罪受到宮刑,司馬遷太監的身份沒有讓他失去活著的勇氣,他忍辱負重,終於完成一代鉅著。

司馬遷畫照

司馬遷寫史書的初衷是為了完成父親司馬談的遺志,但在受到宮刑變成太監後,支援司馬遷寫下去的動力不只是為完成父親遺願,更多的是司馬遷想讓後人看到完整而又真是的歷史,在這種強大的信念之下,司馬遷在獄中隱忍度日,發奮寫書。出獄後的司馬遷再任中書令一職,但他的筆仍然沒有停下,終於完成了《史記》。

儘管司馬遷因受宮刑成為了一名太監,但他仍然在朝中任職,並且從來沒有做過奴才做的活。更為重要的是,司馬遷曾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當初漢武帝下令判處司馬遷死刑,司馬遷自請宮刑才免除一死。司馬遷是因為貪生怕死嗎?自然不是,活下來的司馬遷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完成這部《史記》,就是要為後人留下一部完整的史書。因此,即使是受了宮刑,司馬遷仍然受到了後人的敬仰與推崇。我國曆史上,為歷史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的太監並不是只有司馬遷,比如說蔡倫、鄭和等,都是著名歷史人物,都推動了歷史的發展,都值得後人去尊敬和懷念。

司馬遷在成為太監後忍辱負重完成《史記》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也正是因為這樣,司馬遷也更加受到人們的崇敬,他的故事也會一直流傳下去。

名人對司馬遷的評價

司馬遷的成就這裡也就不再一一贅述,鑑於司馬遷在史學、文學等等領域方面的成就,素以歷朝歷代也有許多名人大家都對司馬遷有過評價,其中有不少溢美之詞,本身也都具有非常高的價值。

關於司馬遷的畫作

按照時間順序來看,東漢的史學家,也是繼司馬遷之後另一位有傑出貢獻的、著有《漢書》的班固評價司馬遷說,司馬遷寫史是不虛美,不隱惡。唐代的著名的文學家韓愈和柳宗元也都對司馬遷做過自己的評價,韓愈也非常推崇司馬遷的才華,而且司馬遷的《史記》也成為了韓愈寫詩創作的樣本。柳宗元則評價司馬遷說司馬遷說寫的文章渾然天成,不讚一詞。

宋元時期也有許多文學家對司馬遷的文章和文體有諸多的稱讚,南宋的史學家鄭樵評級《史記》說“六書之後,惟有此書”。清末的梁啟超也說,“史界太祖,端推司馬遷”,梁啟超對《史記》的評價非常之高,他認為史記的敘事能夠分清條理,而且思維縝密非常難得,並說“凡屬學人,必須一讀”。

到了現代也有許多文人和偉人對司馬遷和《史記》都給予了非常高的讚譽,魯迅先生評價《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毛澤東主席也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司馬遷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一句。可以說,司馬遷是一個沒有差評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