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詞風是怎樣的 文學家蘇軾是哪裡人?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蘇軾的詞風是怎樣的

蘇軾作為宋代著名的大文學家,也是我國文學史上影響力最深遠、貢獻最大的文人之一,他的詩極具有創新精神,作為新派詩人的代表,蘇軾突破了傳統詩詞的規則和約束,開創了新一代詩詞新形象,為宋代詩詞的發展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

蘇軾像

蘇軾的詩風格多變,特點鮮明。這也和他生性豁達、為人直率並且喜歡道家風範有著莫大的關係。在他的兩千七百多首詩詞中,具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前期時候蘇軾主要透過詩句表達他對社會問題的憂慮和自己對於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十分鮮明的做出對現實的批判。例如《夜泊牛口》中就是如此,透過詩句的描述寫出了百姓生活的勞苦和對他們的憂慮。第二個特點就是蘇軾的詩具有很重要的美學價值。蘇軾是出了名的愛美食愛美景愛出行,他喜歡暢遊在大好河山之間,而這個時期他描寫的詩句就非常的優美,將景物描寫的淋漓盡致,情景相生的感覺讓人彷彿和景色混為一體。

這個時期蘇軾作品非常多,例如《惠崇春江晚景》、《題題西林壁》等,這是十分優美而歡暢的詩作,讓人耳目一新,其中形象生動的比喻和新奇的擬人手法別具一格。第三個特點也是非常重要的特點,蘇軾的詩相容幷包開啟了詩詞革新的風潮。蘇軾的詩詞突破了傳統詩作的束縛和條條框框,內容格局較之前恢宏了許多,其內容更是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巨大影響。

文學家蘇軾是哪裡人

蘇軾是我國的文學奇才,生活在北宋時期,蘇軾出生在眉州眉山,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眉山市。蘇軾二十一歲的時候進京趕考,一下子就中了第二名,據說本來是應該第一名的,因為歐陽修誤認為是其弟子的考卷害怕有舞弊嫌疑才將其錄為第二的,可見蘇軾的才學堪稱是才華橫溢。蘇軾一生之中輾轉多地,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蘇軾的足跡。

蘇軾畫像

蘇軾一開始的時候是在京城做官,後來到了鳳翔做判官,在鳳翔這個地方也工作了好幾年,後來因為母親去世迴歸了故里為母親“丁憂”。後來蘇軾因為與變法的王安石政見不合而自請外調,於是到了杭州,在杭州一待就是三年,再後來蘇軾被調往密州,就是今山東諸城、徐州、湖州等地做知州縣令,在這段時間內蘇軾在這些地方政績是非常顯著的,受到人民的愛戴。

這樣的生活過了大約十年的時間,1079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的第一禍事,有人說蘇軾寫詩諷刺新政,於是蘇軾被捕入獄,差點被殺頭,歷史上成為“烏臺詩案”,後來因為宋太祖趙匡胤定下了不殺士大夫的法律才逃過一死。但是出獄後就被貶到了黃州。後來又被調往汝州,但是還沒到汝州,蘇軾的路費就用盡了,並且幼兒慘死,於是請求到常州居住,被批准。這個時候宋神宗死了,新皇帝繼位,王安石等新黨被打壓,蘇軾於是又被調往登州,也就是今天的蓬萊,四個月之後被召回汴梁。由於與舊黨政見不合,蘇軾很快再次請求外調,於是又到了杭州。1091年再次被召回汴梁,後來因為政見不合外放潁州,後來新黨再次執政,蘇軾於是被貶到惠陽,就是今天的廣東省惠州市,1097年再次被貶去更遠的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後來宋徽宗繼位,蘇軾先後被調任到了廉州、舒州、永州等地,1101年,蘇軾被大赦還朝,但是還朝路上病逝在今天的江蘇常州,被埋葬在了汝州郟城縣,也就是今河南郟縣。

從蘇軾的為官之路可以看到蘇軾一生中在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跡,所以很多地方至今都有蘇軾的遺蹟,但是蘇軾的老家是四川眉山市,於是一般我們都稱蘇軾是眉山人。

蘇軾弟弟生平簡介

世人只道蘇軾的偉大和坎坷,卻很少提到蘇軾的弟弟,可能是蘇軾的光環太過於明顯,可能是蘇軾的成就太過於卓越,抑或者是蘇軾的人生經歷太過於坎坷,這些將人們的眼光積聚在他的身上,無暇顧及到其他人的成就,比如說是他的胞弟,今天撇開蘇軾,來看看他這個弟弟蘇轍。

蘇轍

蘇轍,乃蘇東坡一母同胞的胞弟,其父是蘇洵。蘇轍比起蘇東坡的出生晚上了兩年,自小他們兄弟倆便是好夥伴,一起玩耍,一起讀書。他們的父親在他們初成時開始刻苦發憤,這種精神也深深的感染了他們兄弟倆,加上母親的大力支援,蘇氏一門三個大男人當時的目標幾乎是一致的,希望能夠透過科舉被朝廷錄用,將自己的一番熱情盡付於朝廷。

那年,蘇氏一門三傑,同時上京趕考,放榜時均榜上有名,在那時可真是一代佳話,無上的榮譽啊。通過了科舉,蘇轍被朝廷錄用了,成為了一名朝廷命官,從此便開始了他的人生仕途之路,蘇轍在文學上的造詣是無法與其兄蘇軾比擬的,但作為一名政客,蘇轍的作為也算是可圈可點的,他初入仕途時同其兄一樣反對王安石的新法,當時新派勢力在朝廷得勢,所以蘇轍的一生也曾被貶,後又因其兄蘇軾身陷囹圄,蘇轍願意放棄所有的官位去解救蘇軾,又再次被貶,當蘇轍晚期的仕途卻是無比光明的,新派勢力土崩瓦解,朝廷賞識蘇轍,將他拜為宰相。

蘇轍的一生,與蘇軾唇齒相依,在文學上雖不如蘇軾,但其散文政見卻是不容小覷的。


 

蘇軾送別詞有哪些

大家也都知道,蘇軾一生仕途坎坷,一波三折,多有不順。而離別又是人這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事情。離別,無法決定,無法選擇。有生有死,就會有離別。這樣一件具有濃重悲傷色彩的事情,對於仕途不順,人生坎坷的蘇軾來說,更是增添了一種憂思,是人生中的一大憾事,難免會生出許多的感慨。那麼蘇軾送別詞又是什麼樣的呢?

蘇軾像

歷史上,蘇軾送別詞,較為具有代表性的有三首:

1、《臨江仙送錢穆父》

2、《蝶戀花·雨後春容清更麗》

3、《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也非常著名的送別詩。

其實,仔細品讀蘇軾送別詞,不難發現一些共同點以及蘇軾的寫作技藝。比如,在蘇軾的送別詞中,出現過很多意象。很典型的是花木,例如:柳絮,茱萸和竹。在《滿庭芳》和《菩薩蠻》中,蘇軾就用到了柳樹和柳絮,而在《浣溪沙》和《西江月》中,又很自然地用了茱萸,而竹子,作為當時文人墨客所追捧的,自然少不了。另外,在蘇軾的送別詩中,也經常出現鳥獸,作為一種獨特的意象,構造意境。馬、鴻雁、鶴都曾被作為過意象,表達作者的感情。比較常見的是氣象,雨、雪、甚至是風都作為意象。例如,在《菩薩蠻》、《浣溪沙》和《青玉案》中都多次出現與,雪,和風這氣象類的作為意象。

蘇軾的送別詞每一首都是經典之作,給後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蘇軾的茶詩寫了什麼

一代大文豪蘇軾,不僅是個大詩人、大詞人,他還很有生活情趣,他從不生活在真空中,他善於發現生活的樂趣,他寫的八十首的茶詩。就是其中的一個真實寫照。

蘇軾茶詩

宋代開始,文人之間興起了品茶、鬥茶之風,蘇軾作為北宋最著名計程車大夫,當然不甘心落後了。不過不同於一般人只會品茶,蘇軾對茶葉產地、加工的一系列環節都有研究,連泡茶的泉水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並且他還經常組織各種茶會,以茶會友,寫下很多膾炙人口的茶詩,反映出自己獨到的品味。

蘇軾尤其對茶茗有自己獨到的解釋,他認為一般人只注意茶葉的產地,泡茶的泉水品質等等,這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有上好的茶卻沒有上好的茶具來配它,那也是暴殄天物,得不償失,他認為好茶就跟佳人一樣,需要人們欣賞她才有她的價值,“從來佳茗似佳人”就是蘇軾對好茶喜愛的真實寫照。

當然,茶作為一種上層社會風雅情趣的象徵,決不僅僅是供人解渴的飲料,它更是人與人交往感情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蘇軾用茶來感悟禪理,用來來體味人生,用茶來諷刺世間百態,可以說茶在蘇軾的詩中有了更廣泛的世俗意義,可以說因為有蘇軾的推廣,人們才能對北宋文人的癖好,北宋時期茶業的發展能夠管窺一豹,可以說蘇軾的八十首茶詩為後人提供了最好的品茶、鬥茶的經驗和樣本。

蘇軾的超然臺記講了什麼

蘇軾的《超然臺記》是他的一篇代表作,也可以說是他的成名作,這是一篇流傳千古的著名散文。

超然臺

所謂“超然臺”其實不過是密州的一個土臺子,不過是地勢開闊,視野很廣,原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不過經過蘇軾的這一宣傳,竟成為當地著名的人文景觀之一,不僅如此,“超然”這個名字還是蘇軾同為唐宋八大家的弟弟蘇轍取得,小小的一方土臺,能得到兩位大文豪的青睞,也必然有其過人之處。

蘇軾從杭州調到密州之後,重新翻修了超然臺,並且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這就是《超然臺記》。在這篇文章中,蘇軾過人的文學才華展露無遺,文章典雅,用典頗多,行雲流暢,一氣呵成。

在這篇文章中,蘇軾表達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豪邁的情懷,因為蘇軾想到今天他重新修了這超然臺,以後隨著歲月的侵蝕,超然臺還是會消失的,今天他與朋友在此遊覽暢飲,但是這病代表這超然臺就屬於他們的,人生短暫,等到他們都不在了,還不知道這裡會怎麼樣呢,所以與其耿耿於懷,不能釋懷,還不如及時行樂,超然物外,不要做物質的奴隸。這也是一種自我排遣,自我安慰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的體現。蘇軾的智慧也正體現在這裡,他從來都要做生活的主人,一個不會被物質所累的人才能駕馭物質,才能活得瀟灑快樂,才能體會到常人無法體會的樂趣。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814 字。

轉載請註明: 蘇軾的詞風是怎樣的 文學家蘇軾是哪裡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