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主要內容是什麼
《道德經》又被稱《道德真經》、《老子》等書,它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所寫的一部哲學方面的著作。《道德經》名稱的經過幾次改變。目前的通行版本《道德經》總共有81章,分為《德篇》和《道篇》,前者佔了44章,後者佔了37章。
老子雕塑
《道德經》具有以下特點:
一、它有音韻之美。《道德經》的句式非常整齊而且多數是押韻的,是詩歌體系經文一種。容易上口,並且容易記憶。其中很多詞句,在押韻的同時還環環相扣,不僅僅具備音韻之美,也有旋律之美。朗誦這部經文,是一種享受,可以讓我們在美感中體味到深刻的哲理。
二、它非常的講究修辭。《道德經》的語言藝術性非常強,使用了很多種修辭方式,讓詞句看起來更準確、鮮明和生動,這樣也更具有說理性和感染力。比如對偶、排比、比喻、設問和反問等修辭方法都可以在這本書書中找到。
三、語言精萃。《道德經》中的有些語言極為精萃,是至理名言,至今仍是非常有名的成語、格言、座右銘等。
《道德經》這部神奇的書籍被稱為萬經之王,它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它對中國科學、哲學、政治、宗教等各個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根據聯相關的統計資料表明,《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翻譯成外國文字且出售量最多的哲學著作。
老子福兮是什麼意思
老子福兮出自於老子的著作,這是由書裡面的一句話提煉出來的。其中大概的意思是指,福和禍是相互依存的,正是有了福的對比才知道什麼是禍。而福禍之間又可以相互轉化。比如一件好的事情也許會引出不好的結果,而同樣,一件禍事最後也許會發生好的結果。
老子像
就像塞翁失馬的典故中所說的那樣,他丟了馬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件不幸的事情,然而他自己卻覺得並不一定,後來他丟失的那匹馬帶回來一匹身姿矯健,血統純正的野馬證明了當初他所說的。然而當得知自己獲得一匹良馬時他又擔心會有什麼禍事會發生,果不其然沒過幾天他的兒子就因為訓練那匹野馬被摔傷,而他的兒子也因為這樣逃過了兵役,這個典故充分體現了老子在書裡所說的災難和好運都是相互依賴的這一觀點。
這一典故告訴我們當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時我們應該不要急著抱怨和氣餒,應該相信這也許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它或許會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好結果。得到不一定是好事,失去也不一定是壞事。當面對不好的事發生時,應該保持冷靜的分析,或許會得到意外好的結果,然而當面對一件幸運的事情也要保持冷靜和警惕,以防禍事發生。
而老子的這種思想體現了辯證法的觀點。後人總是用他這一觀點來證明道家思想所具有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道教始祖老子雕像有什麼意義
被譽為“天下第一”的老子的石雕像,現如今在鹿邑縣老子文化廣場的南面。老子雕像總高度為27米,其中八角形的基座有6米高,是由365塊黑色石頭建築而成,那黑色石頭是萊州的花崗石。3、6、9是道家最吉祥的數字。
老子雕像
老子雕像的構造比例都是按照道家吉利的數字組成。三級臺階取義於老子的思想。老子雕像八角形的基座為黑色花崗石覆蓋表面。這也有很深的道家思想寓意其中,八角基座代表八卦圖,而黑白則代表太極陣中陰陽兩極。而365塊黑色的花崗石則寓意著老子思想發源地的人民在老子道家思想的庇佑下,年年365風調雨順,長壽安康。
位於鹿邑縣的老子雕像上“天下第一”四個字格外的醒目,老子雕像的建造花費了大量人力財力,不僅體現了老子故鄉人民對老子的尊敬,也體現了老子故鄉人民對道家文化的追崇。同時,這座雕像也吸引了許多遊客來此參觀。每年都有許多遊客懷著對道家文化的崇敬來這裡參觀老子雕像,感受文化的薰陶和表達對老子的緬懷之情。
老子雕像做工很精緻,老子表情慈祥,神態端正穩重,立於老子廣場上彷彿俯瞰眾生,象徵著老子保佑著老子思想發源地的芸芸眾生,指引人民們領悟天地之精氣。
這座老子雕像是由中國雕塑家協會名譽會長位曹春生指導設計,景育民打造。
道教始祖老子活了多少歲
關於老子活了多少歲這個問題之所以有爭議是因為關於老子的傳說很多,而且老子的記載也不詳細,只能推斷出他的活動時間是公元前571年-471年之間。
老子雕塑
而這個活動,是指老子已經具備一個人在外面遊說、學習的年紀。所以根本不好推斷老子活了多少歲。有人說老子是活了一百六十歲。是因為他的活動時間差不多一百年,而如果他二十歲左右一個人出外闖蕩,直到離開離開函谷關,他也應該有一百二十歲了,而離開函谷關之後,他又遊歷了四五個地方,並且在其中一個地方停下來,生活一段時間之後逝世。按照這個時間來算,應該有一百二十歲左右。
還有一種說法是老子活了大概兩百歲,因為老子可考的活動時間,老子的年紀已經不小了,並不向前一種說法說的只有二十歲,而離開函谷關之後,老子更是修煉了幾十年的時間,直到最後羽化成仙,所以怎麼也有兩百歲往上。
還有一種更為神話的說法是老子的歲數根本無法衡量,因為傳說老子是太上老君的轉世,所以他的歲數應該和太上老君一樣,永遠不老,所以說老子的年紀實在是無法估算。
以上關於老子活了多少歲的幾種說法都沒有什麼依據,唯一可以說的就是老子的活動時間是在一百年左右,所以他的年紀肯定是超過一百歲,至於到底多大根本不可考只能說他也是比較長壽的罷了。
道教始祖老子的名言有哪些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八十一章)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越是實在的話越不好聽,然而好聽的話卻不實在。
老子像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人的本性就是愛聽好話,所以我們要明辨是非。
2、“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第六十四章)
這幾句話的意思是說一顆很是粗大的樹木,是從一顆小樹苗長起來的;九層高的樓臺也是從地基開始累起來的;很遠的路程,也是從我們腳下的第一步開始的。
荀子曾經說過,“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他的學生李斯也說,“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雖然它們的語句和寫這句話的人相同,但這句話內涵的延展性和智慧性是同樣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的。
3、“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長。”(第二十二章)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自誇,才能顯的明瞭;不自以為是,才能彰顯自我;不自我誇耀,才能見功底;不自我矜恃,才能長久。
老子對這一點很是重視,所以他在另外一個地方又用肯定的語氣說了一遍:“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第二十四章)很明顯我們知道,這些名言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怎樣才能面對自我?什麼才能被稱做是果敢堅定?什麼時候才叫做剛愎自用?這些都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
老子三寶的意思是什麼
老子曰:“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是老子第一次提出“三寶”的概念,即:“慈”、“儉”、“不敢為天下先”。他認為:天下人都認為他所講的“道”很大,不具體,不能很好地把握瞭解其中的寓意。所以他就講一個好記好了解的“三寶”便於人們把握。這就是“三寶”的由來。
老子像
三寶之首的“慈”,為“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體現了老子珍愛生命的思想。只有能夠像珍愛自己的性命那樣珍愛天下人的生命的人,才可以信賴他將天下交付於他。寬容,更是“慈”的中心思想。這也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交流。一個人如果能嚴格的孔子自己的思想行為,寬容的對待他人,以德報怨,不計較個人得失,必然能受人尊重。
二寶“儉”的根本在於養性。“儉”的原則是指人活於世應該多為他人著想。老子是想讓人們“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把“儉”作為自己處事的標準,從為社會和他人付出中獲得幸福快樂,就能得到延年長壽之道。
三“不敢為天下先”為養心之道,體現了老子“無為”的思想。“不敢為天下先”的實質在於告訴世人要具有一個謙遜卑微的心態。只有謙遜卑微的心態才能讓自己放低自己的姿態去感受道家思想。感受老子思想給自己生活帶來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