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關外乃苦寒之地,關內百姓為何還要闖關東?

大家好,我們的思淼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老話說得好,樹挪死,人挪活。中國歷史上有著多次的人口遷徙事件,闖關東算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事件。
清朝時期,關外乃苦寒之地,關內百姓為何還要闖關東?
所謂闖關東,闖的意思代表著突破限制,關東則代表著山海關外的遼東地區。所以闖關東的意思就是關內的百姓往關外遷徙。
為什麼要說“闖”呢?
東北本身地廣人稀,清軍入關,更是傾族遷入,更導致東北人口急劇減少。所以地廣人稀的東北長期都是荒蕪之地,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清軍剛入關的一二十年裡,清朝出過一些關東移民的政策,其目的是利用關內的人口勞動力,去開墾遼東。當時甚至還出臺了按照招募人員的多少來獎勵官職的政策。
“招至百者,文授知縣,武授守備”
但當時天下初定,對於滿清這樣一個外來者的政策,以及對於關外未知地的莫名恐懼,並沒有多少人遷徙。
清朝時期,關外乃苦寒之地,關內百姓為何還要闖關東?
到了康熙朝,則是完全停止了這一政策。清政府嚴禁關內人民向東北遷入,皇帝視東北為“龍興之地”,“祖宗肇跡興王之所”,設定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盛京將軍,實行軍事管理,長期對東北實行封禁,嚴禁內地人遷入,而僅僅把犯法之人發配東北,進行勞教。
清朝還沿著原後金邊境修築了長達千餘公里“柳條邊”籬笆牆,即歷史上所說的東北長城。
然而,對於農民來說,土地的誘惑是非常大的。特別是當初那些移居遼東的人,傳回來訊息,這裡有著大量的耕地,人們心裡就開始癢癢。當時處於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山東與河北,常年遭受水患,土地被淹,饑民遍野,為了生存,許多人不顧禁令,“冒險”進入關東。
由於這樣的行為是違背朝廷規定的,所以就用了一個“闖”字來概括。
儘管清政府嚴苛的封禁政策,但關外廣袤肥沃的黑土地,豐富的物產已深深烙在山東人心中,朝廷雖然封禁,依然有大量土地無人耕種,當地的駐防士兵也非常樂意把土地以低廉的價格租給山東人,到了乾隆中期時,闖關東的農民超過200萬人,所以乾隆釋出了更嚴厲的封禁令,並進行了大普查,黑戶的一律遣返回籍,但闖關東這條路,山東人也越趟越熟,禁不絕。
清朝時期,關外乃苦寒之地,關內百姓為何還要闖關東?
當然,到了十九世紀中葉,清朝東北地區面臨著沙俄的侵擾。為了加強對這一地區的控制力,黑龍江將軍特普欽提出建議,希望開禁移民充實東北,以加強對東北的控制。1860年清廷接受這一建議,取消了部分禁令,默許漢民去東北屯墾,由此掀起了“闖關東”的熱潮。
1881年,吉林將軍轄區首開招募屯墾的先河,設立了琿春招墾總局,從山東、遼南等地區招攬漢族農民來墾殖,這意味著從默許移民到鼓勵移民的轉變。
此後關內特別是河北、山東等地的大批居民出關謀生。以黑龍江的人口為例,1887年黑龍江只有40.7萬人,而到1895年,黑龍江已經有150萬人口。到1908年奉天、吉林、黑龍江撤銷將軍轄區改省時,東北人口已達1583萬,遠遠超過了遠東沙俄移民人數,對於穩定東北邊疆起了極大的作用。
至於為什麼闖關東,原因其實很簡單,無非兩個字——生存。
古代平頭百姓一般不出遠門,只有家裡出了大的變故,活不下去了才背井離鄉,山東人也是這樣,闖關東就是由天災人禍引起的。
清朝時期,關外乃苦寒之地,關內百姓為何還要闖關東?
清朝時,黃河下游地區的自然災害頻發,自然災害次數和嚴重程度居全國之首,先是黃河改道的澇災,經常出現旱災,弄不好就是特大旱災,全省各縣無一倖免,道光、咸豐更是連年頻發,此外,風暴、冰雹、蝗蟲、海潮等,災害種類多,外國人也入侵這片地土,德國人、日本人,戰事連綿,民不聊生,災害和戰爭破壞了社會秩序,各地匪禍叢生,大批大批的難民只能離開家園,另尋出路。
當時的東北地區無疑是最佳的去處,廣袤的土地分佈著極少量的人口,而且大部分土地都可以進行耕種工作。與江南相比,東北的黑土地都是未開發的上等好田。雖然東北的糧食只有一年一季,但直到今天,黑龍江的糧食產量依然遠遠超過了江南各省。
而且,東北平原的土地極其遼闊。即使東北人口發展到今天,在吉林、黑龍江等地很多農民依然擁有人均幾十畝的耕地。對於當年的闖關東移民來說,耕地只有種不種的完,根本不用考慮數量。相比之下,江南的人口十分密集,人均耕地甚至只有幾分地,哪裡還容納的了外來人口呢?
而且除了農業基礎以外,關東地區還有很多珍貴的產物,像鹿茸、野參、黃金、貂皮、鹿茸等,這些資源無疑讓處於困境中的群眾看到了希望。
清朝時期,關外乃苦寒之地,關內百姓為何還要闖關東?
而當時的東北,相比於關內而言,是非常安全的。
在同治年間,江南有太平天國,中原有捻軍,西北有回亂,各處都有戰亂。除了戰亂以外,帝國主義在江南和中原進行了長久的滲透與掠奪,因此在光緒年間出現了反帝的義和團運動,就是因為百姓難以忍受帝國主義的欺壓。
除了戰亂、帝國主義以外,清朝政府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在中原地區,清政府的大官小官們層層盤剝,壓榨百姓的民脂民膏。而當時的東北由於沒有人口,清政府根本沒有建立基層組織,百姓基本自治。擁有這樣的安定的社會環境與寬裕的生活條件,中原百姓又怎麼能不來東北呢?
當然,相對便利的交通也是華北地區人民選擇東北的主要原因。
當時若是山東人要去江南一帶,那麼怎麼都得上千裡地的路程。對於交通工具落後的時代來說,有沒有命到達尚且不知,就說拖家帶口的搬遷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但是若是坐船到遼東半島,僅僅需要兩天的時間。陸路只需要繞過渤海以及穿越山海關,就可以到達廣袤的關東,在實際“操作”層面比較容易實現。這般比較下來,東北自然成為了不二選擇。不過山東人以為交通工具便捷,可以落葉歸根。但是沒有想到,這麼一遷徙就再也沒有回來。
清朝時期,關外乃苦寒之地,關內百姓為何還要闖關東?
為了生存,闖關東自然是理所當然。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244 字。

轉載請註明: 清朝時期,關外乃苦寒之地,關內百姓為何還要闖關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