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豪雄並起,在陳、吳領頭人的一聲呼喊之下,無數飽受壓迫的人物紛紛振臂追隨。經過幾十年的紛紛戰戰,無數豪雄隕落,只留下了項羽和劉邦這兩個僅存的碩果。一山沒法容忍兩隻老虎,這世間的領導人也是,他們兩人之間必有一戰。
後來的結果不用我講,大家也都瞭解了。劉邦擊潰項羽將士,贏取了最後的勝利,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王朝。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疑問?為何一世英名的項羽打不過劉邦呢?按出身,項羽同學名門世家,楚國貴族後代,可謂是名門正氣,自幼學武的他,擁有著一身好武藝,可以說是同類中的佼佼者,大家眼中的希望之星。再看看劉邦,沛縣小農戶家的後代,沒權沒勢,小時候不學習,長大了不勞作,老吃懶做,還喜歡蹭吃蹭喝,可以說是大家眼裡的混混,口中的無賴,以後沒有希望的潑皮之人。按照戰績,擊潰秦國舊部、大敗王離所部,可以說滅秦的功勞他能佔百分之80,再看看劉邦,前期草草起義,然後一打就散,前前後後跟隨過數十人,才算安定下來,可以說是幾乎沒什麼拿出手的功績。這麼明顯的對比和反差,按照正常的流程來說,項羽應該是遠勝於劉邦的,是應該取得後來的勝利成果的,可老天爺偏偏沒有這麼安排,這並不是它的偏心,而是劉邦能取得後來的勝利,項羽沒能是有著不可磨滅的原因的!
公元前232年,項羽同學出生了,作為楚國大將軍項燕的後人,出生後的項羽看到天下蒼生被秦軍欺壓的如此可憐,四周的族人被如此凌辱,心中自然是憤懣不堪。於是在叔父項梁的調教下,年少的他便有了自己的夢想。打敗秦軍,覆滅始皇,重建楚國的輝煌。小小年紀的他,自此開始勤學武藝、熟讀史書,除此之外,他還明晰天下大勢,為自己的振興復國時刻準備著。年至弱冠,項羽已經八尺有餘,力氣也是大的不行,史書說他可以扛鼎,是真是假,我們不得而知,但這時的項羽已初備優秀將領的氣質和領導人的風範。
前209年,機會來了。陳勝和吳廣掀起了起義的大旗,各地紛紛附和,項梁也不甘人後,帶領著項羽,開始了反抗秦國的革命路程。而後,項羽開始在歷次的戰鬥中展現了自己的能力,在軍中迅速樹立了樹立自己的威望,成功用自己的領導才能和軍事眼光征服了軍中戰士,讓將士們大為欽佩。無論是戰鬥還是訓練,大家都喜歡這個高大孔武的項將軍,跟他在一起有安全感,能打勝仗,可以說是沒毛病!吳中事變之後,項羽正式當上了頭領,成為了叔父身邊的左右手,作為吳中的裨將,一時風頭正盛。帶領手下數千人馬,開始了征戰生涯!公元208年,也就是項羽成為將軍的第二年,一件可以說的上是大事的事情發生了。項梁兵敗,被秦軍殺害,手下項羽、劉邦紛紛後退,一時天都要塌了下來!
這對項羽而言確實是個打擊,多年教導自己的叔父離去了,這讓他心痛不已。但同時,這又是一個激勵他的莫大良機。可能是因為叔父的死讓他過於悲痛,也可能是項羽早就看宋義不爽,看著這個面前的上將軍畏畏縮縮,不敢應敵,項羽爆發了,他一刀砍下了宋義的腦袋,開始了自己作為上將軍的歷程。手下的各位將士此時也並未反抗,畢竟項羽的兇狠和勇武都放在哪,跟著他,小日子日後說不定會過的更好。
公元前207年,一場宣告秦朝正式滅亡的戰爭開始了。在鉅鹿這個地方,項羽帶著手下們與秦軍兩大將軍率領的主力部隊相遇。一戰血雨腥風必不可勉。面對著人數比自己多,裝備比自己優良的秦軍,身為主將的項羽絲毫沒有怯懦的心。迎風而立,面對著對方黑壓壓的大軍,項羽下了這樣一則命令:砸爛我們做飯用的鍋碗瓢盆、鑿了我們過河用的船隻,每日只攜帶幾天的食物,在這裡,我們與秦軍一決高下。堅定的主將下面是一群更加堅定的人,將士們看到將軍這樣悍不畏死,自己內心的潛能也被激勵了出來。在戰場上一個頂十個,奮力殺敵,大破秦軍30餘萬人馬,一舉擊潰秦朝最後的兵馬勢力。此戰過後,項羽的威名遍傳天下,成為了人們眼中的戰神。但是戰後,項羽不顧大家的反對,堅持殺掉了投降的20萬秦軍,又讓不少世人指責。但項羽就是項羽,他絲毫不在乎這些,帶著自己的雄心壯志,他繼續攻城略地,打壓其他殘留勢力,擴大自己的隊伍,漸漸成了彼時世間的第一人。
天下安定下來,項羽的野心卻沒有安定。此時自己的頭上可是還有個義帝呢!只要他在一天,項羽就不得不聽從他的命令,已經膨脹過了頭的項羽,此時的腦子已經沒有之前清醒,為了讓自己稱王,他命人在接義帝回都城的路上殺死了他。由此,引起世間部分勢力的騷亂,開始反對項羽,出逃於外。可以說這是項羽後期失敗的首要因素。
其二,項羽雖勇猛但過於殘暴,跟他打完仗,你要是輸了被殺也就算了。就算你投降,也休想活命。而且項羽還特別喜歡煮了敵軍,無論是秦軍,還是反抗的將領,甚至於劉邦他爹都差點享受了這一待遇。
其三,項羽手下智囊團太少。亞夫范增聰明吧,可是他沒能留住,活生生被人用離間計給拆散了。失去了亞夫,項羽等於少了一個唯一的智囊團。於是在日後的行軍作戰中,他只能一味的蠻幹,而不是規劃再行動!
其四,項羽的自尊心太強,這是最後使他滅亡的主要因素,要是他能夠像劉邦那樣沒臉沒破皮,從烏江苟且而活,往後的成敗還真不一定誰贏誰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