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孚向段祺瑞開戰, 張作霖給兩人各發一份電報, 雙方都笑了
在1920年的夏天,神州大地上顯得格外熱鬧,東南西北的軍隊頻頻調動,連空氣中都是劍拔弩張的緊張味道,報紙上的罵戰也一天比一天激烈。
當時直係軍閥的曹錕吳佩孚屯兵幾萬於直隸河南一帶,擺開架勢準備攻打首都內的皖系段祺瑞,段祺瑞也不是吃素的,調動參加一戰準備的近十萬邊防軍,還改名為定國軍。
大戰一觸即發,但當時國內的軍閥勢力較大的除了直系皖系,還用雄踞東北的奉系張作霖,張作霖的態度至關重要,所以雙方都想拉攏張作霖,然而張作霖給雙方各發了一份電報,雙方都笑了,這是怎麼回事?
直皖雙方的鬥爭是情理之中,但來的如此之快確實超出了段祺瑞的想象,他沒想到曹錕吳佩孚真的敢對他動兵,他以為再怎麼樣大家都是一顆大樹上的,有什麼話可以好好說。
但與馮國璋段祺瑞等北洋一代軍閥不一樣的是,吳佩孚等北洋二代軍閥顯得更為激進,也更加在乎民聲威望,尤其是吳佩孚,披著革命將領的外衣,更是急不可耐的想把段祺瑞拉下馬以證明自己與舊軍閥劃清界限的決心。
因為在吳佩孚看來,正是段祺瑞的任人唯親、勾結日本、才導致了北洋政府的墮落,使得國家和民族面臨危機,如果段祺瑞不下臺,他就感覺對不起民眾的信任和輿論的期盼,只能代表人民打倒段祺瑞。
在雙方緊鑼密鼓的備戰之時,遠在東北的張作霖則顯得優哉遊哉,坐等交戰的雙方提禮來見,我國的歷史上一直都是這樣的,雙方才開始交戰,另一邊的第三方卻已經在獲利了。
直系的曹錕吳佩孚早就聯絡了張作霖,約定趕走段祺瑞共坐天下,試想誰不想著自己的地盤更大一點呢?於是雙方就約定好共同對段祺瑞發難,南北夾擊定能取得勝利。
在張作霖看來,雞蛋自然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話也不能說的太滿,萬一吳佩孚等人失敗了,自己還得罪了段祺瑞,划不來。
所以當段祺瑞聯絡到張作霖,說“張大帥,你可得支援我”的時候,張作霖滿口答應下來。最後在開戰之前,雙方又發電報確認了一遍,張作霖給兩人回電“放心吧”,於是雙方都高興的笑了,信心滿滿的準備打仗。
1920年7月14日,雙方正式開戰,段祺瑞大軍分為東西兩路,西路軍由段芝貴率領從高碑店進攻保定,東路軍由徐樹錚率領在廊坊附近迎擊來犯敵軍。
本來這次徐樹錚帶來的參戰軍就是在日軍的幫助下組建的新式軍隊,還沒有參加過實戰,根本不是經驗豐富經過戰火歷練的吳佩孚軍隊的對手。
再加上很多士兵都有畏戰心裡,在戰場上甚至都願意開槍,吳佩孚率領軍隊和段芝貴的西路軍交火以後,段芝貴打的很不順利。
東路軍的徐樹錚剛開始也打的不順利,不過由於這邊靠近日軍的營地,而段祺瑞徐樹錚和日軍的關係很好,在進攻曹錕部隊一個據點的時候,甚至由日軍出面幫助。
當時日本人找上了曹錕部隊的指揮官,說此地是日軍的營地,他們在此地駐紮影響了日軍的正常操練,讓他們快點滾蛋,面對頤指氣使日軍將領,曹錕的人選擇了退讓,因為這時候如果有日軍介入的話,勝負就難料了。
這個參戰時間點沒有幾十年的人生閱歷是掌握不了的,因為來得早了不知道誰會獲勝,而且也會給自身帶來較大的傷亡,來的遲戰鬥都打完了,凸顯不了他的重要性,只有在雙方的平衡剛剛傾斜的時候,把砝碼加在重的一方,才會獲得最大的利益。
當吳佩孚向段祺瑞開戰之時,張作霖給兩人各發一份電報,表示會支援,結果雙方都笑了,現在看來還是曹錕吳佩孚笑到了最後,直系奉系兩派軍閥共同入主北洋政府,一山不容二虎,他們能和平相處多少天呢?歡迎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