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順北52A井開井獲高產油氣流,折日產原油200方、天然氣5.9萬方;
4月29日,順北71X井開井獲高產油氣流,折日產原油450方、天然氣 2.5萬方。
今年 “百日攻堅創效”期間,順北油田兩口高產井展現了良好的勘探前景,先後被央視《新聞聯播》報道,這張驕人成績單的背後,是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二十多年的技術攻關。
回望歷史
沙23井是塔河油田的第一口探井,1990年8月31日完鑽後沒有獲得工業油氣流,從此泥漿壓井,“一覺”八年。
上世紀九十年代,新興的酸化壓裂技術大大拓展了石油開發的儲層界限,也走進西北油田工程技術人員的視線,“能否試試在沙23井使用酸化壓裂技術實現建產呢?”
1998年5月,地質人員複查發現沙23井奧陶系有油氣顯示、有儲集空間,意味可以進行酸壓嘗試,經過技術論證、方案最佳化和施工準備,1998年12月,沙23井裸眼井段酸壓試驗後取得突破, 5毫米油嘴自噴採油,日產原油85.0-90.0立方米,天然氣1.7×104立方米。
“大夢醒來”的沙23井作為西北油田的首口酸壓井被記入史冊,為塔河油田新完鑽井投產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自此,儲層改造技術在西北油田落地生根,不斷髮展,2009年,儲層改造研究所正式成立,隸屬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
立足現在
二十年篳路藍縷,儲層改造研究所不斷在困難中前行,螺旋上升。截至2019年,他們在酸壓理論研究、現場實踐和技術攻關方面均取得豐碩成果,共計形成5項基礎理論、3種評價方法、19項具有塔河油田特色的技術整合系列、制定了4項企業標準。酸壓改造工作量從1999年 27井次上升到2019年的81井次,年增油從1999年的24.1萬噸增長到2019年的254.3萬噸,各項資料穩步增長。
談到順北油氣田的工程技術時,儲層改造研究所的技術總監趙兵援引國際石油專家George E.King 的一句話:“世界上沒有兩個油氣藏是完全相似的,沒有一個最優的、適合所有油氣藏的完井和增產改造模式。”
塔河油田和順北油氣田同樣處於塔里木盆地,地質狀況卻千差萬別。深度,塔河油田平均深度5000米,順北油氣資源埋深普遍在8000米;溫度,塔河油田在140℃—160℃之間,順北油氣田達到160℃—200℃,油藏狀況更加複雜,這讓許多曾經在塔河油田大顯神通的工藝技術在順北油氣田卻“失靈”了。
鎖定新目標,儲層改造研究所用堅忍不拔的意志和不斷創新的技術,成功開啟順北油氣田奧陶系優質儲層的“大門”。他們根據不同的地質特徵打造相應的改造方案,一條斷裂帶適用一套技術體系,同一個斷裂帶內的不同油井實施不同改造策略,例如:1號斷裂帶以拉張腔體為主,鑽井易漏失放空,主要採用酸化解堵工藝;而5號斷裂帶以擠壓、走滑斷裂為主,橫向、縱向均存在一定的分隔性,主要採用深穿透酸壓工藝……
放眼未來
今年,儲層改造研究所與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西南石油大學強強聯手,合力攻關水平井分段酸壓、超深井大縫高體積酸壓、超深井高導流能力構建等,力爭把“卡脖子”技術轉化為現場實踐。
趙兵介紹:“想要解決‘卡脖子’難題,就得強健心臟、暢通血脈、發力全身。強健心臟在於夯實基礎研究;暢通血脈在於加強核心技術的現場轉化;發力全身在於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他們還計劃在提高井周動用率上做足文章,用分段酸壓和暫堵轉層酸壓兩大利器解決順北油氣田勘探開發中的難題,相信不久的將來,這些技術將助力西北油田高效開發,支撐千萬噸油田建設。(張雅梅 羅攀登)
(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