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公元223年,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自此之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即蜀漢的大小事務,諸葛亮幾乎是事必親躬。並且,諸葛亮前後多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
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不過,雖然後主劉禪給予諸葛亮一個很高的諡號,也即“忠武”,但是,劉禪卻一直沒有同意為諸葛亮立廟。直到公元263年,也即諸葛亮死後29年,劉禪才同意為其立廟,這是為什麼呢?
在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蜀漢各地多上書請立諸葛亮廟,但是,蜀漢朝堂以此違背禮制不納,於是百姓在四時的節日於道路上私祭諸葛亮。直至景耀六年(263年),在習隆、向充的建議下,後主劉禪在沔陽為諸葛亮立廟。
對此,陳壽在《三國志·卷三十五·蜀志·諸葛亮傳》中記載:“景耀六年春,詔為亮立廟於沔陽。” 景耀六年就是公元263年,也即後主劉禪一開始不同意為諸葛亮立廟,直到蜀漢滅亡前夕,也即諸葛亮死後29年才同意為他立廟。值得注意的是,劉禪一開始不願意為孔明立廟,主要原因就是違背當時的禮制。按照秦漢當時的宗法禮儀制度,唯有天子方有權力開宗立廟。
至於功勞巨大的臣子,只有配享天子宗廟的權力,並沒有單獨立廟的先例。比如在蜀漢都城成都,當時立有太廟,在太廟中祭祀的人是漢高祖劉邦,光武皇帝劉秀以來的兩漢歷任皇帝,還有昭烈皇帝劉備。至於蜀漢丞相諸葛亮,即便是後主劉禪的相父,也是沒有資格立廟的。
比如在曹魏,只要曹操、曹丕等人可以立廟,至於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真、曹休以及張郃、張遼、樂進、徐晃等人,不管立下了怎樣的戰功,或者在曹魏官至何職,都是沒有資格單獨立廟的,只能配享太祖(曹操)廟庭。因此,從秦漢時期的禮制來看,後主劉禪一開始不同意為諸葛亮立廟,實在是可以說得過去的。畢竟,如果給諸葛亮開這個頭的話,那麼後面再有大臣去世後,也有人提出要立廟,那麼蜀漢的禮制很可能就崩壞了。這對於打出匡扶漢室旗號的蜀漢,自然是非常不利的情況。
不過,雖然一開始不同意為諸葛亮立廟,但是,後主劉禪卻在公元263年同意在沔陽為他立廟。從時間點上來看,當時曹魏正在蠢蠢欲動,準備發動消滅蜀漢的戰役。在此背景下,為諸葛亮立廟,自然可以在蜀漢凝聚人心,激勵諸葛亮的後人和手下抵抗曹魏,守衛蜀漢。在給諸葛亮立廟後,曹魏發動了魏滅蜀之戰,此戰,諸葛亮的傳人姜維全力抵抗鍾會的大軍,而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則在抵抗鄧艾的綿竹之戰中陣亡。進一步來說,正是因為後主劉禪遲遲沒有給諸葛亮立廟,所以民間私自祭祀的人屢禁不止,再加上習隆、向充等蜀漢官吏的建議,促使後主劉禪選擇做個順水人情,同意在沔陽為孔明立廟。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在諸葛亮立廟的地點上,後主劉禪選擇的是沔陽,而不是蜀漢都城成都。對此,在筆者看來,這說明在給諸葛亮立廟這一事情上,後主劉禪還是有所顧忌的,也即擔心在成都為諸葛亮立廟的話,很可能導致來給諸葛亮祭祀的人越來越多,這樣漢昭烈帝劉備廟的處境自然就要尷尬了。據《三國志》的記載,劉備於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之後,靈柩運回成都,下葬於此,史稱惠陵。而按照漢制,有陵必有廟,所以在同時期,就有了漢昭烈廟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