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學期倒計時!校長、老師如何做好開學工作?

由 童豔紅 釋出於 經典

全文長約 25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4 分鐘

精彩導讀

還有一週就要迎來開學了,新的學期有很多既定動作,比如開學典禮、開學第一課、一年級新生入校課程等等。這每一場活動對學生來說都應該是有意義的,如何組織好,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一起來看北京海淀區玉泉小學高峰校長的思考。

談談開學這件事

新的學年、新的學期開始,照例是舉行開學典禮,學生、教師代表講話,校長致辭。

開學這一天,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1

組織好開學典禮

校長致辭往往是長篇大論,其實小學生能夠聽懂和記住的不過兩三句話。所以,無論校長做冗長的發言還是簡單講幾句話,對小學生而言,效果都差不多。

開學典禮那天我就跟孩子們說了兩句話:一是“要恢復和強化以往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二是“高年級的同學要為低年級的同學做出榜樣,並能主動關心低年級的同學”。一個暑假,孩子們懶懶散散,良好的校園生活習慣基本丟棄,開學後迫切需要恢復和強化,這是新學期伊始最重要的事。開學之後,孩子們需要靜下心來,安心回到校園,迴歸課堂。

讓大孩子為小孩子做出榜樣,有兩個意義。其一,要求高年級的孩子做得更好,讓其感覺時刻都有小孩子看著自己、學習自己,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其二,有利於減少大孩子欺負小孩子的現象,因為有了這種認識,大孩子欺負小孩子,就會感覺不好意思。這種現象雖然無法根除,但不可忽視,否則一旦發生,就會影響孩子成長。

2

上好第一課

第一課該怎麼上?我們最起碼要知道,如果第一節課孩子就不喜歡老師,也不喜歡這門學科,我們這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就可能要白做。很簡單,孩子不喜歡老師,連帶著就不喜歡這個老師教授的這門學科,也就不會認真聽課,更不願意寫作業,到考試時若逼急了,可能還會出點兒問題。我們對老師“上好第一課”給予了指導,建議他們“改變傳統的上課方式,採取孩子們喜歡的方式上好第一課”。

可以上成討論課:就這門學科講一些故事,讓孩子們談談體會、介紹學習經驗等。

可以上成活動課:到實驗室、操場、校園、走廊、校長辦公室等處上課,讓孩子們感受到這門課的趣味性和價值。

可以上成講解課:由老師主講,介紹與本學科有關的名人逸事、關鍵事件等。

可以上成複習課:回顧上學期本學科的開設情況,複習學過了哪些知識,讓孩子們回憶和畫出知識體系樹等。

可以上成辯論課:讓孩子們就某個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辯論,闡述自己的觀點。

可以採用其他足以引發孩子們興趣的上課方式。

老師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採用豐富多彩的方式上課。

3

開好第一個班會

暑假結束後孩子們回到自己的班級,有很多新聞要交流,有許多想法要說給別人聽。第一個班會,要讓孩子們討論在新的學期,班級生活應怎樣設計、如何不斷提高班級生活質量、如何建設班級組織,以發揮每個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有的班級透過競聘方式,建立了兩套班委,一套“執政”,一套“在野”,“在野”的監督“執政”的。如果班級生活質量沒有提高,或沒有達到目標,“執政”的就要下臺,“在野”的就變成“執政”的。這麼做能讓孩子們在班級這個小社會里健康成長。

新的學年、新的學期開學第一天上的第一課,是起點,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入校課程

每年9月1日,不論豔陽高照還是秋雨綿綿,中國的每所小學都會迎來一年級的新生。

這些六七歲的孩子離開家庭,離開父母,面對新的環境、新的老師、新的夥伴、新的生活,既有渴望與嚮往,同時又有些茫然和不知所措——沒有安全感。每年的這個時候,我都會認真地觀察孩子們的行為。

開學第一天,我們專門為一年級的孩子設計了入校課程。學校為小朋友們鋪上紅地毯,讓他們自己走進校園。笑容可掬的老師站在學校門口,為每一個孩子戴上一朵“幸福花”,說一句歡迎和鼓勵的話。然後,進入校園的這些孩子由六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牽著走進教室,班主任老師在教室裡迎候。到了教室裡,孩子們要品嚐我們的“幸福甜餅”,感受學校的味道……我們還給每個孩子發一本“成長護照”。

開學後第一週先不上課,而是讓孩子們熟悉校園環境、老師和同學。其中有一個環節是讓孩子們到圖書館、醫療室、保安室、校長室、老師辦公室等部門參觀,每參觀完一個部門,他們的“護照”上就會蓋上一枚“海關”印章。

為什麼我們要為一年級的孩子設計這樣一門入校課程?

首先,是出於心理學方面的考量。六七歲的孩子尚處在對家庭的依戀期,讓孩子將對父母的依戀遷移到老師身上是教育生活的開始。如果沒有這樣的入校課程,就很難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親切和校園的可愛。假如老師一上來就對孩子嚴厲批評,孩子就會感覺學校是一個恐怖的地方,就會失去安全感,不再喜歡待在學校裡。

其次,是出於教育學方面的考量。孩子在家長和社會的暗示下,知道要走進校園過學習生活。孩子滿懷期待和嚮往來到學校,如果我們一開學就上課,寫作業,講紀律,提要求,而沒有給他們一個過渡期,他們就很難適應。

或者說,如果我們一開學就讓孩子品嚐到失敗的滋味,這樣,教育尚未開始,就已經結束了——因為孩子將不喜歡校園,不喜歡老師。在孩子們的學習道路上建設一座長長的引橋,讓他們順利登上學習生活這座橋,這是十分必要的。

再次,是出於社會學方面的考量。人類精神世界的發展依賴兩種深層次的內心感覺:一是安全感,二是歸屬感。前者與恐懼(死亡、傷害、痛苦)有關,後者與孤獨(依戀、隔離、無助)有關。

開設入校課程,其實就是想讓孩子一進入校園就擁有安全感,如體會校園裡融洽的氣氛、熟悉和藹可親的老師等,還想讓他們儘快找到歸屬感,如接受高年級同學的幫助、整理自己的教室、參觀校園、認識老師和同學等。

最後,是出於管理學方面的考量。學校設計這樣一門入校課程,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開設這門課程前,開學後老師們一般是按部就班地上課。在開設這門課程後,老師們需要研究兒童的特點,改變自己,主動拉近與孩子的距離。這樣的改變有利於教師的專業發展。

幫助一年級的孩子儘快融入校園生活,讓他們找到安全感和歸屬感,這就是入校課程的本質。

文章來源 | 源創圖書公號,內容來自《重新發現學校》《重新發現兒童》,高峰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