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一位老同事家做客。他有一個四歲的女兒,妻子是幼兒教育心理學碩士,對於教育孩子方面,夫妻雙方都顯得很自信。但學術和實際操作的距離到底有多遠?不知道各位聽過《輪扁斫輪》的成語沒有?
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無獨有偶,關於伯樂也有一個給兒子傳授如何鑑別千里馬,最後兒子跑出去抱回一隻大青蛙的故事。雖然兩個故事都是杜撰的,但是其內在的道理是相同的,知識的來源如果是聽別人口述或者單一的看課本或查資料的,自己沒有親自去實操,結果會跟前人的“成功案例”相差甚遠。
再老同事家做客時候,其四歲女兒屬於特別調皮那種,他的碩士生妻子總是動不動就制止孩子,並且擋在孩子面前一遍遍的說:“奇奇,你這樣是不對的”、“奇奇,你那樣是不對的”。似乎這位母親就像是一個精密度極高的監視器一樣,孩子一個悄悄秘密的舉動都能被她察覺。
期間有一次奇奇在客廳蹦跳,接著碰到了我,我一下子扶助奇奇說:“媽媽之前有沒有跟你說過這樣是不對的呢?”奇奇點了點頭。我又問:“那你喜歡媽媽總是跟你說這裡不對,那裡不對嗎?”奇奇搖了搖頭之後跑開了。而這個時候那位舊同事看著我無奈地笑了。
我接著問那位老同事:“奇奇的媽媽每天都這麼說孩子嗎?”老同事點了點頭說:“是啊!人家是學幼兒教育心理學的,對於教育孩子還是很有一套的,每天一遍遍不厭其煩地給孩子講道理,從沒對孩子著過急。”
跟老同事說到這裡我似乎看到了一些問題,在現實中很多人都更加喜歡去觀察事物的表面。輪到教育就更是如此了,拿老同事的家庭來說,他的妻子教育目的是為了真正把孩子教育好,還是為了給外人看自己對教育有多麼迷之自信?明明孩子不喜歡母親總是說自己不對,同時說過的問題又反覆發生,很明顯這是一種教育的失敗。但是在兩位當事人眼中卻覺得自己的教育水平很高明。
當教育停留在表象化的時候,說明對孩子教育的意義全部付諸東流。與此同時,長期的對孩子說教,同樣會給孩子帶來錯誤的是非關,僅僅停留在理論上的反覆說教對於孩子來說完全是一種是“語言暴力”。
一味說教某種程度上比打孩子造成的心靈傷害更嚴重
打孩子一頓,孩子的傷痛在皮肉,是暫時的。但是如果傷到了孩子的內心,不但是長期的而且非常難治癒。表面上看,父母用說教取代體罰的方式看上去更文明,但是看看如今父母體罰孩子的數量確實驟減了,但是對於孩子一味的嘮叨、言語侮辱、厲聲斥責卻處於上升趨勢,結果就是孩子厭學、自殺、叛逆、霸凌的問題卻更加突出了。
有句老話叫“士可殺不可辱”,就連《還珠格格》也把這句話寫進了劇本中。由此可見言語的傷害甚至比殺人更可怕。
而孩子們如今不論是在家庭或者是在學校都處於“弱勢”的地位,在學校老師如今不如以前能打孩子了,但是據調查結果顯示,如今老師對於學生的責罵、侮辱、重複性嘮叨、當眾揭短卻呈明顯上升。就更不用說同學之間相互的言語攻擊了。
由此可見言語的傷害比身體的傷害更具殺傷力。而這種傷害正在侵蝕著孩子的世界。
父母對孩子說教我相信一定也是為了孩子好,就連我在內看見孩子總是犯同樣的錯誤,有的時候心裡特別的著急生氣,甚至我也想對孩子嘮叨幾句。但是仔細想想不良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那麼我三言兩語怎麼可能讓孩子改正的了呢?
採用說教方式,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是教育理念缺失的體現。那麼面對孩子反覆犯同樣錯誤,不適用說教也不使用體罰的方式,如何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