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領袖毛主席早在一九五八年六月就指出:
“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
1967年6月17日
也就是半個世紀前的今天
距離毛主席說出那句話後不到10年
在中國西部某沙漠地區
成功進行我國第—顆氫彈爆炸
當時舉國歡慶
中國不但有原子彈,氫彈也研發成功了
這第一個顆氫彈當量是330萬噸
它標誌著我國核武器的發展進入了—個嶄新階段
氫彈亦稱“熱核武器”
它是一種利用氫元素原子核
在高溫下聚變反應
瞬間放出巨大能量
起殺傷破壞作用的武器
它主要由裝料、引爆裝置和外殼組成
氫彈爆炸時
作為引爆裝置的原子彈首先爆炸
產生數千萬攝氏度高溫
促使氘氚等輕核急劇聚變
放出巨大能量
形成更猛烈的爆炸
在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的同時
中國政府重申:
“中國進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試驗
發展核武器
完全是為了防禦
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消滅核武器。”
“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
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此前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
在西北浩瀚的沙漠上
轟的一聲巨響
騰起了烈焰翻滾的巨大蘑菇狀煙雲
這震驚世界的驚雷向世人宣告:
“中國任人欺凌的時代結束了!”
我國的原子彈、氫彈
是靠自力更生研製成功的!
據後來回憶,我國在大力研製原子彈的同時,科學家們從1960年年底已開始摸索氫彈原理。當時的二機部劉傑部長、錢三強副部長把研究氫彈的任務交給了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的黃祖洽、于敏、何祚庥等人。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後,從事氫彈理論先期探索的隊伍轉入中物院理論部,和那裡的科技隊伍會合,形成強有力的科研攻關拳頭。理論部科研大樓,每天晚上燈火輝煌。人們為了琢磨一個問題,常常通宵達旦;彭恆武、鄧稼先、周光召、黃祖洽、于敏等科學家的報告一個接著一個,報告廳常被擠得水洩不通。
于敏是我國乃至世界一流的理論物理學家,從未出國留過學,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國產專家一號”。在原子核理論研究的巔峰時期,他毅然服從國家的需要,開始從事氫彈理論的探索研究工作。于敏深知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他說:“核武器是一種保障國家安全的手段。作為一個年輕的大國,中國不能沒有自己的核力量,我願為國家和民族的事業獻出自己的一切。”這種樸素誠摯的愛國心,一直是他的精神動力。
為了儘快研製出中國自己的氫彈,于敏廢寢忘食,晝夜苦讀。很快,他進入了“角色”,顯示出傑出的才能,1965年10月,在於敏的親自組織和部署下,氫彈理論得以突破。
1966年12月28日,氫彈原理試驗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上午7時,空軍徐克江機組駕駛著72號轟炸機,進行氫彈空投試驗。
沉寂的戈壁大漠上空,瞬間升起了一顆極為神奇壯觀的“太陽”。
從原子彈到氫彈,美國用了7年4個月,前蘇聯用了4年,英國用了4年7個月,法國用了8年6個月,中國只用了2年8個月。速度之快,令西方失色:“中國這種閃電般的進步,就好像亞洲上空一聲巨雷,震撼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