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穩定市場,引導觀念轉變 年輕人可願意“先租後買”?
上個月,北京共有產權住房和租房新政紛紛徵求意見。雖然一個是買、一個是租,但都聚焦透過“梯度消費”來解決住房剛需。特別是在共有產權住房新政中,對單身申請人提出“年滿30週歲”的新限制。這也給年輕人、特別是單身人群帶來了全新住房思路:30歲前租房、30歲後買房。
新房、二手房市場剛需旺盛的大背景下,“先租後買”能不能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年輕上班族急著買房
樓市。孫睿 攝
歷時3個月,跑遍立水橋、天通苑、北苑幾乎所有二手房小區,在京工作的董暢終於購入了名下第一套房。不到70平方米的一居室,樓齡15年,總價卻已超400萬元。
這時他只有26歲,研究生畢業後工作剛滿一年。
“二十六七歲、剛畢業參加工作,準備結婚,就差這一套房了。”在朝陽區中介經紀人小鄭口中,董暢這類人是“剛需中的剛需”,看房時間稍長、但必會出手。他介紹,過去一年二手房市場最紅火的時間裡,看房、買房人中有不少都是像董暢這樣的年輕上班族。
看似慣例,但在北京等一線城市裡,動輒幾百萬元的購房款對年輕人而言,簡直“壓力山大”。但一窮二白的背後,卻是急著出手買房的怪象。
與上一代人“先租後買”或“先住集體宿舍後買房”的方式完全不同,年輕人過早買房成為了“98房改”後出現的新現象。記者採訪了1998年房改方案主要執筆人之一、全國房地產商會聯盟主席顧雲昌。他分析,買房的現象在2000年之後才更多出現。但與不少發達國家不同,中國、特別是北京,首次購房年齡往往在25至30歲;而在英美髮達國家市場,則基本都在30歲以後。
此前,也有中介機構對首套購房、首套房貸年齡做過調查,北京首套房貸者的平均年齡只有27歲,高居榜首;而在英國則是推到了37歲,在德國和日本更是到了42歲。
屢出新政倡導“先租後買”
房地產市場上,把這種上班族稱為“夾心層”:有一定收入,對生活水平有一定要求,過不了公租房等保障房的申請門檻;但自己的收入又不夠到市場上購買高價商品房。
於是,“夾心層”買房,就不得不變成全家勒緊褲腰帶湊首付、個人拼命賺錢還月供。顧雲昌說,首次購房年齡低,而年輕人又很少有積蓄、收入不高,也就出現了“啃老”的問題。
為了解決“夾心層”的住房需求,北京從2013年開始推出自住房,俗稱“7折房”。不久前,共有產權住房新政徵求意見,未來自住房將升級為“共有產權住房”。但對比兩類政策性住房的申購條件,此前自住房中“單身年滿25歲優先”變成了“單身年滿30歲才能申請”。
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解釋,不滿30週歲單身家庭可“先租後買”,形成梯度消費。而在對外徵求意見的租房新政中,也賦予了租戶更多公共權益,引導“先租後買”的梯度消費,來解決住房需求。“先租後買”在北京的保障房體系上,可以理解為:30歲前先租公租房,30歲後再買共有產權住房。
記者獲悉,引導在住房上健康的“消費觀”,也是此次劃定“單身30歲年齡大限”的主要考慮之一,希望剛需能夠“先租後買”。“30歲前年輕人買房,也大多是靠父母,給家庭揹負沉重的壓力;而等到30歲之後,年輕人手裡有一定積蓄了,也就有一定能力貸款買房了。”這位負責人說。
“年輕人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去買房,30歲以後再買房也是許多國家的常規。”顧雲昌說,從北京上個月出臺的兩項新政來看,主要是供給側改革,也透露著一個訊號:對於住房需求的解決,不能一蹴而就。
是否想租房還看房價預期
房價預期正成為剛需在租房和買房之間繞不過的隱憂。“過去大約10年,由於城市化、貨幣量等多方面原因,北京房價出現的幾乎10倍的增長,這在世界都是少見的。這恰恰也‘逼’年輕人不得不買房。”顧雲昌分析說,但在未來,雖然不能明確北京房價是否會跌,但價格增長會相對放慢。
而對於年輕人,還有另一筆賬要算。
北京市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趙秀池認為,在高房價的背景下,租房是更划算的。理論上說,房地產市場如果執行良好,租售比應該在1∶300至1∶200之間。也就是說,如果把房子拿出去租,最多300個月、也就是25年內就能收回買房成本。
但以朝陽區北苑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為例,這套房子售價大約400萬元左右,如果以合理的1:300計算,滿足合理條件的租金應為1.3萬元。理論情況下,如果房租高於1.3萬元,那就是買房划算;如果房租低於1.3萬元,那就是租房子划算。從該區域每月五六千元的租金來看,顯然租房子比買房子划算很多。
除了在共有產權住房、租房上出臺新政,北京在集體土地租賃房、企業自持租賃房上也開始有所突破。
專家分析,引導年輕人、特別是夾心層“先租後買”,最根本的是要讓房地產市場更穩定,年輕人對於房價上漲的預期減少了,自然不會過於恐慌、急著買房;反過來看,買房的需求降低後,也更有益於樓市的平穩執行。
本報記者 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