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井男童遺體被找到,網友:感謝你們從未放棄,最近墜井男童的訊息一直牽掛著網友們的心,在連續5天的挖救過程中,搜救人員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不幸的是男童最終還是沒有被成功營救。
根據蠡縣縣委釋出《關於營救蠡縣鮑墟鄉中孟嘗村落井兒童工作有關情況的通報》,經過醫療專家確診,孩子已無生命體徵。
此前,連續開挖救援5天,枯井周邊已被挖出直徑120米的大坑,動土20多萬立方米。
墜井男童遺體被找到 網友:感謝你們從未放棄
全國網友焦灼等待之時,就連線近救援隊的核心人士也擔憂,萬一人不在,大家由此抱怨,可能引發更大的反效果——
“就像‘狼來了’,第一次去救沒人,第二次去救沒人,真有人的時候沒人相信,也沒人去救了。”
這名人士稱,男孩家屬之前一直強調人在井底,政府和救援隊也是寧信其有,不惜一切代價救人,不拋棄不放棄。“哪怕小孩最後不在井底,大家也不應該責怪任何人,畢竟大家沒經驗——政府沒錯,救援指揮部沒錯,救援隊沒錯。”
人們曾懷疑,男童究竟在不在井底?
萬眾矚目之時,當地官方也公開表態:根據預案還會繼續發掘,挖井到底——若最終確認孩子不在井內,將轉為刑事案件處理,警方也將介入。
搜狐《聚焦人物》獲悉,男童墜井當天,現場兩個民間救援隊曾致電求助救援圈一專家“藍天老仔”,尋求技術指導和專業裝置,然而後者因未收到政府許可,未能前往現場。
現場救援者曾透露,當地領導很重視此次救援,怕傷及小孩,指示暫停一切專用工具,只採用大開挖方式。專業救援圈和專業學者稱,開挖是迫不得已的最後之舉。
108個小時的救援後,11月10日晚11時許,男童遺體緩緩被抬出井底,送上救護車。所有在場車輛開啟車燈,鳴笛之後,全場肅穆。
“開挖是沒得辦法的辦法”
11月6日11時許,河北保定蠡縣中孟嘗村,6歲男童聰聰跟父親在菜地裡收白菜時,不慎掉落枯井中。
訊息最初在朋友圈迅速傳播,不到2小時,就有數十人趕到現場,挖掘機也趕來待命。
男童墜井3小時後,600公里外的老仔收到現場救援隊的急電——詢問豎井打撈技術和裝置情況。
老仔本名曹春雨,是安徽阜陽藍天救援隊的老戰士,自稱“藍天老仔”,今年51歲,從事救援工作十多年,曾發明狹窄空間救援提升器,但尚未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
從阜陽到保定,最快也要7小時。他詢問救援隊,井多深,幹還是枯,攝像頭下去拍了嗎?前方反饋,近40米深,枯井,看不到小孩。
前方救援隊希望採用豎井挖掘法,他們從老仔那裡聽過課,但沒實際操練過,而最近的專業裝置在張家口。
“不要盲目開挖,開挖是沒辦法的辦法。”老仔說。
過了一會,現場另一救援隊也打來電話,“老仔你還是得來,親自來才成。”
老仔滿口答應,“你們先聯絡當地政府,他們需要我,我馬上來。”等待回覆時,他根據電話瞭解的實際情況,花費近1小時除錯了專業裝置。
但6號當天,老仔沒有等來肯定的答覆。
晚間,前方救援隊反饋,當地政府領導都來了,很重視,領導怕傷及小孩,指示暫停一切專用工具,只採用大開挖方式。
救援隊在井底發現一個玩具,沒見小孩。玩具很新,男童父親也證實是兒子的。
救援者用類似盜墓鏟的工具下井試探,撈上來後,鏟子沾了泥塊,判斷為老沉積土。透過攝像頭細看,井壁沒有明顯的刮擦痕跡。當時大家就納悶了,小孩到底在不在井底?
但據男童家屬稱,只有自家菜地的這口井是沒蓋子的,其他都有蓋子。就是這口井。
根據前方救援隊反饋和現場的照片和影片,老仔還是納悶,他猜想,若小孩還在井底,可能是一種巧合——小孩穿冬天衣服厚,先掉下去,身體表面被浮土覆蓋,而玩具比較輕,後掉下去,就在被浮土覆蓋的小孩體表,所以攝像頭在井底拍不到小孩。
“這次犯了一個錯誤”
救援100多個小時,挖出直徑120米的大坑,堆積20多萬立方米的土方,依然未見男童蹤跡。
“這次(救援)犯了一個錯誤,沒有交叉印證被困人員。”重慶藍天救援隊顧問王英頡告訴搜狐《聚焦人物》,必須確定被困人詳細資訊、詳細位置、生存環境,才能做救援方案。但遺憾的是,從救援開始至今,最核心的問題也就是被困人員,還沒確認。
前方救援隊稱,此前曾使用紅外線攝像頭到井底探測,但霧氣太重,沒有發現小孩的蹤跡。
但在王英頡看來,井底起霧也能解決,比如用防霧玻璃,另外,紅外夜視探測儀可以辨別物體的外形。
“井底溫度、氧氣等情況也至關重要。”王英頡說,若井底環境不適宜生存,可能幾個小時內井底生命就達到極限,根本等不及開挖。即便井底環境適宜生存,暫時不會窒息,也不會失溫致死,也要根據被困人員情況、井深等綜合考量,不然還沒挖到人也會死。
在救援展開同時,專業救援圈也在持續討論。有經驗的救援人員紛紛認為,首先要做的就是快速做井下環境評估,確定被困人情況。
每一個指標都關乎性命——井下溫度多少,孩子到底在多深,對應工程量多大,孩子能否撐到那個時候?如果孩子太深,挖掘工程太大,耗時太長,理論上即便挖到孩子也必死無疑,那麼可能就必須採取別的冒險的方案,就是即便讓孩子輕微受傷也要把孩子先提升上井,保命要緊。
救援期間,老仔一直與前方救援隊保持聯絡,“全部挖到底,工程量太大了,一夜都不一定行,(是)最蠢的辦法”,“最少要6臺機子,最少要三級接力挖,最少放坡得45度,如果圍著枯井周邊開挖,開挖30米深,開挖直徑不低於50米。”
事實上,開挖也並不順利。
公開報道稱,11月8日下午5時,救援隊作業的中心位置上方出現5釐米長的裂縫——由於挖土機不斷作業,該平臺出現裂縫,有塌方的危險。
經過救援隊的評估,考慮到沙土可能把人掩埋,必須把頭頂的裂縫處理好再作業,因此所有救援人員全部撤出。
據媒體報道,下井救援人員出現窒息的情況。老仔認為這是誤讀,實際上是高度疲勞、緊張、突然上井不適應所致,“我最深下過地下45米,氧氣的問題很好解決,不會窒息。”
“挖掘機救援迫不得已”
“很少有挖到第三天第四天還沒確認人在不在井底的情況,這就有點不計成本了。”王英頡感嘆,從技術角度這是救援的失誤。
王英頡說,本次救援有幾個問題值得探究,首先救援現場應該由地方政府的專業部門來指揮,比如安監、消防、警方,或者當地政府,一般民間救援組織只是輔助角色,而不會參與到現場的指揮體系中去。
“所以做這個挖掘決定時,現場指揮究竟是不是專業人員?”王英頡直言。
他說,當小孩掉進井中,很多地方的救援方式,尤其河北,都是挖掘。目前來看,除非孩子掉的位置很淺,8米乃至10米,有可能及時救上來,其它情況,很少能救上來。
但由於客觀條件受限,挖掘機救援迫不得已。
中國地質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的羅雲教授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稱,針對井下救援,我國還沒有特別專業的救援團隊和專業的裝置,且裝置相對落後。
羅雲稱,若採用鑽井工程的非開挖技術,或建築工程施工的大口徑灌柱樁技術進行導洞式的方式,救援速度會更快。但是這種救援方式顯然需要更專業的裝置,而現場條件並不具備。
而挖掘機開挖,也導致工程量大、耗時長。且挖掘現場容易造成塌方,對被困者和救援者都有安全隱患。
針對網友質疑開挖進度太慢,老仔解釋,救援中很多實際困難是沒法三言兩語說清楚的,沒經歷的人體會不到。“很多年輕救援人員下井,很辛苦,也精神可嘉,但他們的體力、經驗、耐力遠不及建築農民工,農民工一個頂四個。”
截至目前,現場救援已超過100個小時,小孩仍無蹤跡,而救援捐款已達17萬元。部分網友開始懷疑——小孩到底在不在井底?
聰聰親戚稱,之前已經過四五次的探測,但均沒有探測到孩子,非常蹊蹺。
“小孩家屬之前一直強調人在井底,政府和救援隊也是寧信其有,不惜一切代價救人,不拋棄不放棄。”老仔強調說,哪怕小孩最後不在井底,大家也不應該責怪任何人,畢竟大家沒經驗——政府沒錯,救援指揮部沒錯,救援隊沒錯。
針對“男童到底有沒有在井裡”的問題,今晚蠡縣官方回應稱,根據預案還是繼續發掘,只要有希望就繼續營救;如果最終確認孩子不在井內,將轉為刑事案件處理,警方也將介入。
老仔擔心,如果男童不在井底,大家由此抱怨,會引發反效果。
“就像‘狼來了’的故事,第一次去救沒人,第二次去救沒人,真有人的時候沒人相信,也沒人去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