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觀劇報告:兩岸青年學生重走客家遷徙路 參訪秦始皇兵馬俑

由 濮陽南煙 釋出於 綜合

  圖為兩岸青年學生親切交流。 張金川 攝

  圖為兩岸青年學生參觀的同時給自己拍個照。 張金川 攝

  圖為兩岸客家青年學生參訪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張金川 攝

  8月8日,參加由福建省新聞出版廣電局主辦的“祖地尋源”兩岸客家青年學生重走客家遷徙路廣播夏令營的50多位營員前往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驚歎兩千年前先祖智慧,宏大的兵馬俑軍陣,親身體驗大秦王朝一統天下的磅礴氣勢。


  今天要講的這座南方小城,臨近廈門和泉州,再往南就是廣東。這裡有深厚的歷史底蘊,人口不多,生活節奏緩慢,空氣清新,氣候適宜,環境優美,要山有山,要水有水,還靠海。

  下面一起來看看這座適合生活的旅遊城市吧:

  漳州,福建省下轄地級行政區劃,是海峽西岸城市之一,中國“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生態競爭力位居福建前列,國家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

  漳州地處“閩南金三角”,核心區為薌城區 、龍文區,是廈深鐵路、龍廈鐵路、鷹廈鐵路、福廈鐵路交匯的重要樞紐地區、國家區域級流通節點城市。

  說漳州適合生活,是從多方面評價的,在漳州的下屬縣城裡,從前慢的味道很濃,空氣也很好,在哪裡住都是依山傍水。有人說漳州遠不如廈門,未來也超不過廈門,殊不知漳州從來都不需要超過廈門,它一直都是最好的樣子。

  這裡是著名的“魚米花果之鄉”,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平原,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漳州也獲得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等稱號。漳州境內有東山島、漳州濱海火山公園、南靖土樓、雲洞巖等景點。

  雲水謠古鎮

  名字就足夠浪漫了,電影《雲水謠》的取景地,山水相依,炊煙裊裊,唯美的地方又不失人間煙火,可以在這裡住一夜,感受下這裡的夕陽日出,是景區小鎮但也不失原生態。

  田螺坑土樓群

  田螺坑土樓群裡面居住的是一個大家族,基本上每個人往上數幾代都能捱到親戚。所以大家也很團結和睦。每一個土樓的結構也不盡相同,相傳土樓的風水是很有講究的,包括土樓中每一口水井的位置,每一個房屋的位置都不是隨意建造的。

  塔下村

  塔下村是個儒風古韻的客家村落,幾十幢土樓夾雜著小巧的青磚瓦舍,錯落參差地散佈在狹長的山谷裡。一條山溪流經谷底,叮叮咚咚地從一座座小石橋下流過,為山村的古樸添了一抹清亮的秀色。沿岸有許多小客棧、小商鋪、小食吧,顯然,遊人的腳步攪擾了這裡的寧謐。然而,這遺世獨立的小山村,依然很美,很本色。

  (2017-08-05)


  福建省連江縣浦口鎮官嶺村,地處敖江口北岸,是黃岐半島的咽喉,面對馬祖列島與南竿塘一水之隔,地理位置十分顯要。

  官嶺村也是一個安逸的小漁村,海邊的風景,只要你留意,還是非常舒適的。

  據“新浪福建旅遊”微博訊息顯示:【一個讓人安逸閒適的小漁村】官嶺位於福州連江的東北方向,三面環山,南臨東海,風光旖旎。

  在這樣的季節,來官嶺灘塗採擷一縷霞光,來海邊掬一捧春水,戀一抹蔚藍。

  隨著大自然的脈動,在官嶺的悠閒靜謐空間中,給自己提供一個舒適的閒暇時光。(圖片來源:印象連江)

  (2017-04-13)


  福建,簡稱“閩”,坐落我國東南濱海, 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在我國古代歷史上,福建省是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福建濱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內地客家區域是農業文明。就福建省的姓氏來說,依照人口數量,福建省的十大姓氏依次是陳、林、黃、張、吳、李、王、鄭、劉、楊。

  榜首:陳

  陳姓是福建省人口最多的姓氏,陳姓首要散佈在我國南邊區域,尤以廣東、福建、四川、浙江、江蘇、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多此姓,在福建和廣東兩省,陳氏約佔當地人口的10%以上。

  第二:林

  和陳姓一樣,林姓也是一個首要散佈於南邊一帶的姓氏。林姓,中華姓氏之一,首要源自子姓、姬姓等。全國林氏,都有一個共同的先人——3000多年前的商朝忠臣比干。

  第三:黃

  黃姓是福建省第三大姓氏,黃姓起源於我國北方,後遷至中原區域並樹立黃國。黃國被楚國所滅後,部分族員開端南遷。兩宋之後,黃姓廣佈到湖北、陝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由此,在福建等南邊省份,黃姓的散佈相對密佈。

  第四:張

  張姓首要起源自黃帝的姬姓。西漢末,張姓現已抵達浙江、江西和福建了。進入到魏晉南北朝這一歷史階段,張姓人群繼續向南邊和東南遷移。

  第五:吳

  吳姓是福建省第五大姓氏,魏晉至隋唐的700多年裡,吳姓得到巨大發展。宋朝時,全國吳姓有170萬人,是其時的第八大姓。在宋朝時期的《百家姓》中,就有“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的說法。

  第六:李

  李姓是一個散佈比較廣泛的姓氏,據2010年計算成果顯現,我國李姓人口多達9500餘萬,約佔全國漢族員口的7.9%。

  第七:王

  王姓是福建省第七大姓氏,在散佈上,王姓以華為、東北等地居多,比如在河南、山東、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份,王姓就是人口最多的姓氏。由此,在福建省,王姓的排名相對靠後。

  第八:鄭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鄭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源流姓氏,首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等。周朝的鄭桓公為姬姓鄭氏得姓鼻祖,並以河南省等中原區域作為其姓氏的發源地。

  第九:劉

  劉姓是福建省第九大姓,最早一支劉姓源自堯的後嗣劉累,故劉累為劉姓得姓鼻祖。

  第十:楊

  楊姓,中華姓氏之一,最早源於春秋時期的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為隋朝國姓。至2015年2月,楊姓總人口約有4270萬,是我國人口第6大姓。

  (2017-08-05)


  按照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有關規定要求,為加強報刊出版秩序的規範化管理,促進報刊出版工作正常有序、健康發展。2017年7月21日,貴州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召開全省報刊社長(總編、主編)年度工作會議。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朱新武,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巡視員楊慶武,局報刊審讀室負責人黃嘉模出席會議。省內有關報刊主管主辦單位分管負責人、各報刊出版單位(編輯部)社長(總編、主編)、新聞出版廣電局圖書處、宣傳處、數字處等處室主要負責人和新聞報刊管理處全體同志等150人參加了會議。

  朱新武局長在講話中講到,2016年全省報刊工作取得了六個方面的新進展、新成效。一是主題宣傳紮實有效;二是加強輿情研判引導;三是不斷擴大優質報刊內容供給;四是媒體融合步伐加快;五是傳播秩序明顯好轉;六是隊伍建設明顯加強。

  朱新武局長強調,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一是全省各報刊主管主辦單位要深度聚焦迎接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這條主線,精心組織宣傳報道;二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培育精品報刊上花更大力氣,下更大功夫,推出更多精品;三是要緊密圍繞“建設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戰略及“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貴州人文精神,以突出主業為核心,以特色化辦刊為抓手,開發“增量”、盤活“存量”,走出一條改革創新、融合發展的轉型升級之路,推動全省報刊業的可持續發展;四是要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域性出發,深刻把握應對新挑戰,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落實好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擼起袖子加油幹,為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提供有力的思想輿論保障,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

  楊慶武巡視員指出,一是本次年度核驗工作嚴格實行“三級”審查制,科學規範,符合要求,是對全省年度報刊工作的科學考量,各報刊主管主辦單位要認真總結經驗,提升辦報辦刊質量;二是全省各報刊主管主辦單位要認真組織,向發言代表單位學習,紮實做好報刊發展、改革、管理等各項工作,提高報刊質量,推出更多精品力作;三是要透過建立明星記者檔案,現身說法、交流學習等,進一步完善記者隊伍體系建設。

  楊力處長通報了2016年度報刊單位年度核驗資料基本情況、全省報刊年度核驗及級別評定情況。在2016年度核驗工作中,核驗工作小組嚴格實行“三級”審查制,根據社會反映、局報刊處平時掌握的情況、審讀室審讀意見和高校學報委員會的意見,並依據原新聞出版總署制定的《報紙期刊出版質量綜合評估辦法》,經過初評、複評、終審,得出2016年度核驗結果,並向社會公佈。

  會上,《貴州日報》《當代貴州》《貴陽日報》《少年時代報》《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南風》《大資料時代》8家報刊出版單位負責人以及貴州日報記者陳詩宗分別圍繞“追求思想的光芒和泥土的芳香,不斷提升黨報主流媒體傳播力”;“打造精品黨刊,做強當代品牌”;“加強使用者和市場意識推進媒體融合發展”;“跳出報紙辦報紙,圍繞讀者做服務,做少年兒童喜愛的優秀報刊”;“打破傳統封閉的辦刊模式,主動面向國內外學術界,創辦特色欄目、名牌欄目,走內涵發展之路”;“轉企改制後市場類期刊的生存與發展”;“創辦以大資料為核心的國際化權威媒體,助力貴州大資料產業發展,致力貴州大資料綜合實驗區建設”;“新聞記者如何貼近群眾,寫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進行了主題交流發言。

  (2017-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