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人看不到你的地方自律
成功離你更近
"在暗處野蠻生長,終有一日馥郁傳香。"
作者:麗君,左手職場右手書香。流行期刊寫手,多家平臺簽約作者。女王外表公主心,我把一小半的心送你,剩下的大半,用來裝你。文章首發寫手圈 (xieshouquan010),愛寫作的人都在這裡。
01
一覺醒來,瞥見書房仍亮著燈,房門也沒掩上。悄悄走過去一看,先生還在奮筆疾書。
先生從原單位退職後,新來的秘書還沒上路,單位領導要求先生帶上一程。這不,這麼夜了還在挑燈苦幹。
我轉身衝了一杯熱氣騰騰的牛奶端給先生,對他說,實在做不完,先休息吧,別熬夜。
趕明兒我和你一起做,反正你的領導也看不到……再說了,現在你都不在單位了,幫他們是情分,不幫是本分。做得差不多就行了,不必精益求精。
先生一聽我這話,馬上嚴肅起來:“別人看不見,就放任自流,我做不到。你想想,你又不熟悉我們單位的活,即便你盡了全力,也未必能做好。我不允許自己交差不多的東西出去。”
聽了先生的話,我陷入沉思。不可否認,生活中,在人前,我們絕大多數人總是像孔雀開屏一樣,向別人展示自己最美、最積極、最正能量的一面,是標準的自律達人。
可是,當一個人獨處時就原形畢露,覺得根本沒有必要約束自己,常常自我鬆懈下來。
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我的“擰巴”先生卻能嚴於律己,堅守自己的底線,從未越過雷池一步。
02
俗話說得好,傻人有傻福,“擰巴”也有春天!
有一天,“擰巴”先生喜滋滋地告訴我:“老婆,我被一家上市公司看重了!他們挖我過去,做副總,年薪20萬哦!”
這果然是個靠譜的好訊息。不過,人家憑什麼看中你個傻帽兒?
先生說:“那家公司的老總聽說我是自律達人,想方設法讓我去他們公司實習了半年才確定將我挖過去的,因為之前事情還沒有眉目,所以我才沒有和你說起過實習的事。現在一錘定音了,我才把好訊息告訴你。”
生活確實像先生說的那樣,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嚴於律己,好運離你不遠,成功離你更近。
03
先生的幸運跳槽,讓我想起了在《初中生·博覽》讀到的一個故事。
耐克公司要招聘一名市場營銷副總監。透過層層考核,最後有三名年輕人入圍。
一週後,公司告知最後一關的考核將在電話中進行。
約談如期進行。就在三名年輕人焦急地等待結果時,他們又接到通知,公司希望他們的母親將自己兒子在約談那天的表現做個書面說明,包括約談時說的話、當時的衣著、表情等。
三名入圍者的母親一五一十如實將當時的情況以信件形式反饋給公司。很快,公司副總裁亞當•赫爾芬特宣佈了結果:“最後勝出的是登•湯普森!”
另外兩位年輕人很不服氣:“總裁先生,我們想知道,湯普森憑什麼打敗了我們?”
赫爾芬特微笑著說:“湯普森的母親在信中告訴我們,電話約談那天,雖然我們彼此看不到對方,但她的兒子湯普森還是很莊重地穿上西裝,繫上領帶,在電話這邊正襟危坐。
當時,湯普森的母親揶揄兒子:‘只不過是電話約談而已,對方又看不見你,有必要把自己打扮得那麼莊重嗎?’
湯普森卻很嚴肅地說:‘是的,現在我完全可以穿著褲衩、背心與對方交談,但那樣,我的情緒就會很放鬆,說出來的話自然就很隨意。
而且,對方是在辦公室給我打電話,他穿得衣冠楚楚,我怎能不給予他應有的尊重呢?’”說完,赫爾芬特還不忘向兩位落選的年輕人補充了一句:“你們知道,市場營銷是一種必須嚴於律己的工作,湯普森這種在無人處的自律精神,正是我們耐克所需要的!”
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嚴於律己,才是真正的自律啊!生活是活給自己看的,你有多大成色,世界才會給你多大臉色。
04
當然,有時你成色很大,世界也沒有給你多在臉色。為什麼?因為並不是自律的人都一定能成功,但成功的人,基本都是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也能嚴於律己。
李嘉誠再忙,下班回到家後也會堅持每天看書;
柳傳志有沒有秘書提醒,永遠不會讓自己遲到;
馮侖曾說,王石的成功來自於獨處時也能自律,他與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也能管住自己。
我採訪過一名國內一流名校女生,在畢業之際,有幸收到了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的錄取通知書,開始了她的研究生學習生涯。
要知道,許多國際政治名人都是出自該學院。許多人羨慕忌妒恨,覺得她是天賦好才能進哈佛讀研。
她其實靠的是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仍然嚴於律己——
上大學後,學習任務一下子減輕了很多,加上父母管教鞭長莫及,很多人像飛出籠的小鳥,徹底放飛自我,在大學相對寬鬆的環境裡肆意揮灑青春。
這名女生卻做了一個在同學看來非常變態的作息表,給自己安排每天的時間都是滿滿當當,沒有空閒,自律到令人髮指——
每天五點起床,堅持晨讀;到點準時上課;每天雷打不動地完全空出兩三個小時留給自己去提升能力。這兩三個小時,完全避免玩手機、追劇、聊天……
有人嘲笑她,說這樣的生活方式是苦行僧,活該交不到男朋友云云。
她沒有因為別人的嘲笑而選擇放棄,而是繼續堅持。憑藉這份超強的自律,她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那些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也自律的人,真的連老天都不忍辜負。
所謂精英,不外如是。
其實,這世上沒有所謂的天才,只是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堅持自律,逼自己不斷前進。
如果你不想平庸下去,那麼請從自律開始,對自己狠一點,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也保持自律,堅持下去。
有人曾說過,相信你的自律,相信你所做出的每一分努力,時光都會在未來的日子裡以另一種美好的形式饋贈給你。
是的哦,對自己狠一點,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堅持自律,成功離你越近,幸運來的越快。
請牢記:在暗處野蠻生長,終有一日馥郁傳香。
—End—
世間多美好,幸福需珍視
生活在這個世界中,總有太多的抱怨,太多的不平衡,太多的不滿足,當我們不再抱怨的時候,可能就是與世界告別之時。每個人都如同被寵壞的公主,不斷索取,尋尋覓覓,妄求找到真正的幸福,但殊不知幸福就像握在手中的沙,抓的越盡,流的就越快。等手中空空如也的時候,才知道幸福其實一直都在,是我們不知天高地厚,執意而不自量力的在時間的大河之中掙扎,最後盡數將我們的幸福摒棄,還不知珍惜。
細微之處皆幸福
不幸福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比如一個孩童得不到心愛的玩具,比如一個優等生在一次重大的考試中失利,比如一個初出校園的大學生找工作時迎來的無數碰壁,比如一個工薪階層面對日益上漲的房價唉聲嘆氣。這些,都是不幸福的理由,如果願意,我們可以找到很多很多。但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活的順心如意,那我們的幸福從哪裡來?從生日收到的賀卡而來,從生病時一杯溫熱的水而來,從複雜的題目被同桌幾筆清楚解析而來,從熬夜通宵完成的工作被上司表揚而來……不幸福的理由有很多,可是如果願意,我們可以找到更多幸福的理由。
真正的幸福是一種閒適的生活狀態
曾看到過一段話:“其實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一種閒適的生活狀態,真正屬於生活本身與幸福有關的那份悠然,自由和樸素的愛。原來,幸福就像我們的掌紋,彎彎曲曲,雖不奪人眼目,卻握在自己手中。
真正的幸福其實藏得很深很深,有些幸福我們看不見,其實他們就像空氣一樣環繞身邊,難以尋覓,卻無處不在。等我們真正失去的時候,才明白曾經擁有過什麼。微小而不起眼的幸福,以微光的形態寧靜遊蕩的生活在歲月車輪的碾壓之下,卻能給予人哪怕一絲一毫,卻恰巧成了支撐未來的力量。
有些幸福我們真的看不見,離開家了才知道媽媽做的飯菜有多可口,來到了新環境之後才知道舊日的院落多麼令人懷念,受到情感的挫折之後才開始懷念一同長大的朋友,人就是這樣,等一切幸福都不復存在的時候,內心的失落和悵然若失,才會像海水一樣澎湃,洶湧而來。
(2017-07-28)
還是“歪果仁”會玩,連外國人的羊都會玩。
世界上最小的猴子,太可愛啦
國外的超級型男的閃電眼神
這是什麼,看樣子挺好玩的樣子。
超過種族的交流,不需要語言。
看打,躲在冰箱裡的小賊
這西瓜是怎麼切的?想不明白
看我自由自在的加油呀
一群可愛的小貓看過來
善哉,善哉,大慈大悲大把鈔票呀
看我絢麗裙子舞
快看,球飛過來呀。
好多種玩法呀
有兩個人偷懶呀
完蛋了,踢錯球了
新式拔河遊戲
回家走親戚啦
這是狗還是熊,不,這是新品種狗熊
狗和老虎在一起,時間長了都有老虎味了
搶親了,回家跪搓板吧
哎,下次遠一點
躲起來,注意安全,成龍大哥故意的
看我馬哥瀟灑搖頭
新式跳馬遊戲
敬禮
看老大新式打火機
挖土機·····
好舒服,這才是享受
給你的小紙條
我也有肌肉哦
寵物跟著主人學
看哥哥灌籃高手
乖 乖 快點睡吧 親愛的
學習游泳的正確方式
女朋友嚇壞了
看我神功啟動
熊孩子
看不見,我還小呢
懶人必備神器,
狗狗怕怕····
我兄弟想吃雞肉
飛機撒農藥啦
悲劇啦
自覺調高
一起FEEL起來
別招惹我
破世界紀錄了
使壞 快跑
(2017-07-20)
寫在開頭
在相處中 把別人當自己
在溝通中 把自己當別人
在生活中 把別人當別人
在成長中 把自己當自己
一、什麼是尊重
百度百科:尊重,指尊敬和重視,古語是指將對方視為比自己地位高而必須重視的心態及言行,現代已逐漸引申為平等相待的心態及言行。
搜狗:
尊重的物件從廣義上講包括世界上一切人和物。從狹義上講尊重主要包括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前者也稱為自尊。
日常我們最常提及的是尊重他人,這次也主要圍繞“尊重他人”進行討論。
尊重,是一種對於存在的認同。尊嚴是自我的修煉,不必靠別人的贈與。
你夠了份量,人們就尊重你,你不夠,怎麼對你,都會覺得不被尊重。
為什麼
在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中,尊重被列為較高層次的需求。
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
每個人都有被關心和被人重視的需要,都希望受到其他人尊重。
當這個需要被滿足被實現的時候,一個人對自己的肯定會增加。
馬斯洛說:“尊重需要的滿足,能夠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會到生活在世界上的用處和價值。”
“期盼社會對自己的尊重,是個人天性的需要。”
當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被“傷自尊”了,輕點的感到沮喪,開始自我懷疑、自我否定。
嚴重的會產生挫敗感,陷入自卑、憤怒、暴躁等壞情緒,甚至滋生報復心理。
在某一刻某一點上被對方的一句話、一個眼神或一個動作一觸即發,不可收拾。
在餐飲、醫院、旅遊等服務性行業,“顧客是上帝”的宗旨理念讓有些消費者把自己的需要泛泛化。
它們認為理所應當享受至上的服務,甚至呼來喝去。
表現得不可理喻,不尊重或辱罵服務員的事情屢見不鮮。
相對乏味和高強度的工作,使從業人員比常人更容易產生煩躁的情緒,加上不被尊重的委屈和壓力。
內心存積的負能量無從釋放,便會在某個不順心的情境中爆發。
生活中還存在這樣的現象,在年齡、身份、權威、力量不相稱的時候。
有些人常以關愛的名義,自以為是、人際邊界不清地把他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
用自己的感受替代他人的感受,無形中壓制了對方的思想和行為。
強勢的一方主動地宣洩自己的意見指示,弱勢的一方則被動地接納執行。
臺灣作家龍應臺有過這樣的闡述:“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 , 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 , 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 , 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慧。”
怎麼辦
在人際交往中,肯定是一種尊重,默許是一種尊重,提醒也是一種尊重。
甚至只要是善意的,批評也會是一種尊重。
滿意的回報,讚揚的話語,鼓勵的眼神以及肢體動作或表情,無一不是尊重的傳遞。
自重。
敬人者人恆敬之,尊重不是單向的,而是交往雙方的互動行為。
如果以平等的姿態與人交往,對方感覺到了尊重,也會報以好感;相反,如果自覺高人一等,凌駕於對方的情感之上。
不僅可能傷害對方的自尊,或許會使自己的尊嚴掃地。
反省,坐享是個好習慣,覺察自己是否常懷有偏見,是不是自傲。
習慣以貌取人,聚焦點總離不開“金錢”、“名氣”、“地位”等外在判別的人。
容易產生心理落差,不被尊重的“風險”也更高。
學會傾聽。
傾聽是一種簡單的無條件積極關注,也是基本的尊重。
一個連話都不想讓對方講完的人,難以做到尊重人,也難以讓人尊重。
傾聽是一種藝術,意味著全心全意地體會他人的資訊,透過傾聽。
多做少說
行動勝於一切,不要只停留在語言上的尊重,心靈上的尊重重重要。
君子敏於行而訥行言。讓我們做行動的巨人,語言的矮子吧。
慎用言語之劍
尊重很多時候依靠的是語言的傳輸,《非暴力溝通》書中介紹,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
甚至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由此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比肉體的傷害還更加令人痛苦。
我有個好朋友,在一起玩得很好,容易開些過分玩笑讓朋友格外生氣。
但是對一般朋友卻顯得尊敬,安靜。我們不該反思一下為什麼嗎?
懂得共情
缺失尊重,就是缺失共情。共情,是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心理能力。
即同理心,是一種能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去體會,並理解別人的情緒、需要與意圖的一種人格特質。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三次敲門的故事很有啟發。
一天,女王與丈夫吵了架,丈夫獨自回到臥室,閉門不出。
女王敲門並先後以“女王”、“維多利亞”作答,裡面都沒有動靜,女王只得第三次敲門。
裡邊再問:“誰?”女王學乖了,柔聲回答:“你的妻子。”
看,有了共情,尊重就同理解、信任、接納緊密聯絡在了一起。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尊重絕不僅是社交場合、關係之間的文明之舉。
而是源自人心深處的理解、關愛、體諒與敬重。
如果我們願意在心靈的修行上一路向前,尊重怎會不環繞在我們身邊呢?
尊重朋友的個性,不過度挑剔、妄自評論;
尊重老人的習慣,不責難埋怨、橫加干涉;
尊重別人的勞動,不盛氣凌人、居高臨下。
人生生而不同,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感受,這不就是所謂的大千世界嗎?
每一種存在都是最好的選擇。且行且珍惜珍惜。
(2017-06-11)
雜誌上看的書,買了一本。久久不能平息
卡爾維諾是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的提倡者,他的作品總是對現有的文學寫作方式、以及讀者既定的思維方式進行挑戰,而解構主義在建築、城市設計方面有特別的觀點。《看不見的城市》是在這個基礎上,從幾十種不同的角度來觀看城市,包括其中的人、物以及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作為讀者,能從書裡面看出這麼多想法,而這就是卡爾維諾想達到的目的。
卡爾維諾僅僅是藉助了我們固有觀念中城市共同完成了一個關於“城市”的故事,(同時他也狡黠的暗示甚至挑逗了這一固有觀念,馬可和汗王也是舊有的實際形象然而卻又來的這麼不同、這麼新鮮、這麼指涉小說敘事自身的核心。)順帶的,這也是一個關於旅人的行程和故土的心關於物體和它們的標記和符號關於死去和生還關於講述和遺忘以及誤解關於相對變動以及對本質的把握關於人和城市的關係關於理解和故事講述本身...關於一切的故事。他的講述是輕盈的,以至於輕飄飄讓人覺得完成這個故事之後,似乎我們自身居住的城市也越來越不能被當作城市來居住了
這些由卡爾維諾講的故事裡講述者馬可所講述的城市不斷指涉著現實中的城市以及其自身的不存在,事實上它們是存在與讀者與小說文字發生關係時的觀念中,在馬可的誘惑中在汗王的舒適位置上(這裡有卡爾維諾編織的結構和元小說的幾重關係)被動地完成這一趟精神之旅後,我們彷彿也變成看不見的城市看不見的徽章和標記一枚,並放佛看見併成為鏡中的自己。
看不見的城市就像是卡爾維諾個人風格的一枚印記,烙印在我們的閱讀和審美體驗中,而這種風格是在輕盈的敘事中自然凝成的,如同納博科夫所說“風格就是一切”,我們沉淪於卡爾維諾的風格化藝術之中,而小說真正所要說的或者被以為應當說的,僅僅是“一堆廢話”,不重要或只是附帶的
人類的慾望是無窮盡的,並無時不在變化,伴隨著各種美好的、醜惡的、理性的、怪誕的、嚴肅的、輕佻的、公正的、非公正的慾望……
城市正是這種慾望的產物。
更多時候,城市充當的是慾望交換的場所,這裡可以販賣任何物品,甚至是靈魂。
到一個新城市,旅行者就會發現一段自己未曾經歷的過去:已經不復存在的故我和不再擁有的事物的陌生感,在你所陌生的不屬於你的異地等待著你。”這是真正致命的一句。
我本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我在這個城市做了些什麼,這裡就有我曾經的過去;我沒有在那個城市做過什麼,那裡也有我的過去——未曾經歷,也是一種過去。因為未曾經歷,所以那便成了一種陌生。
我本可以去那個城市的,但我沒有。那年我盤算著將自己的未來交給另外一個城市的可能性。當我將所有的東西裝進三個大箱子後,我未能剋制住另一個自己,我停了下來。我未曾發生的過去,永遠地遺失在了那個我與之爽約的城市——那個陌生的地方有一個我已漸漸陌生的人。
(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