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王志剛:越是時間緊越要聚天下英才到中國創新創業

由 聞人海瑤 釋出於 綜合

  10月20日19:00,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辦集體採訪活動,主題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圖為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新華網 郝廣鵬 攝

  新華網北京10月20日電 十九大新聞中心10月20日19:00在梅地亞中心二樓新聞釋出廳舉行集體採訪,邀請科技領域代表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回答記者提問。

  中央電視臺記者:

  科技創新對於每一個科技工作者來說都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從現在到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只有不到3年的時間了,而創新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請問,你們覺得現在的創新環境怎麼樣?對於營造一個更好的創新環境你們有什麼建議?

  王志剛:

  到2020年我們進入創新型國家,確實時間很緊。作為科技管理部門,我們也確實感到時間緊迫、壓力很大,一種責任感或者說是趕快工作的動力也在“茁壯生長”。剛才,盧建軍同志講到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我們國家走的是一條“以人才強、科技強帶動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道路。實際上,世界各發達國家,無一不是科技強國,這也是有規律性的。所以圍繞著如何讓科技人員開展科研活動更方便、更自主、更有支配權,我們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都是圍繞著科技人員在專案管理和財政科技經費的使用方面,讓科研人員更有自主權。比如在經費使用方面,現在課題的結餘經費留給單位統籌使用,課題組可自主選擇科研課題。

  還有科技成果轉化方面,過去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後,個人可能不一定有太多利益,現在修訂後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明確規定,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的50%以上要獎勵科研團隊,這樣他們就有積極性了。還有現在要強調對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產業化實行分類評價,採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從事基礎研究有很不確定性,比如引力波,雖然100多年前,愛因斯坦就做了預言,但是結果發現和結果印證卻具有偶然性,這就是科學邏輯和實證。所以,我們要尊重基礎研究的特點。

  第二,技術創新又是一種方式。技術是有成熟度的,有的是9級成熟度,有的12級成熟度,一篇論文肯定不能轉化,但是技術到了什麼成熟度能夠轉化,也要有標準,也要有不同的評價。

  三是產業化問題。我們鼓勵科技人員跟企業合作,或者自己辦企業。一些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教授也想辦企業,但是缺乏企業經營管理經驗,可以讓有經驗的人來辦,教授還在實驗室裡面搞科研,但他有股份,有話語權。

  以上這些,都是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的政策措施。越是時間緊,我們越是要聚天下英才到中國創新創業,這樣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才更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