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傻傻的服用減肥藥?這6款水果讓你越吃越瘦跟“肥胖君”說再見
人為什麼會發胖?一個根本原因就是:輸入>消耗!你吃得太多,或者吃入大量高脂、高糖、高澱粉食物,而身體又需要不了那麼多營養,所以這些食物就變成脂肪積存起來了。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6種越吃越瘦的水果。
香蕉:香蕉雖然卡路里很高,但脂肪卻很低,而且含有豐富鉀,又飽肚又低脂,可減少脂肪在下身積聚,是減肥時候的理想食品。
蘋果:蘋果含獨有的蘋果酸,可以加速代謝,減少下身的脂肪,而且它含的鈣量比其他水果豐富,可減少令人下身水腫的鹽分。
木瓜:木瓜它有獨特的蛋白分解酵素,可以清除因吃肉類而積聚在下身的脂肪,而且木瓜肉所含的果膠更是優良的洗腸劑,可減少廢物在下身積聚。
西瓜:西瓜它是生果中的利尿專家,多吃可減少留在身體中的多餘水分,而且本身的糖分也,多吃也不會致肥。
西柚:西柚大家早早便知西柚卡路里極低,多吃也不會肥,但原來它亦含豐富鉀質,有助減少下半身的脂肪和水分積聚。
奇異果:奇異果除了維他命c是它的強項外,原來其纖維亦十分豐富,可以增加分解脂肪的速度,避免腿部積聚過多的脂肪。
既綠色又健康的水果還瘦身輕鬆告別“肥胖”
賣家跟何小姐說,這是正常的現象。但是持續了幾天以後,何小姐懷疑自己買到了假藥,連忙向天河警方報警。民警發現這款減肥藥既沒有批准文號、生產廠家,也未標註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經檢測,這款名為“DIKA”的減肥藥添加了違禁成分“西布曲明”。
西布曲明,早在2010年10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宣佈國內停止生產、銷售和使用西布曲明製劑和原料藥,撤銷其批准證明檔案。如果服用含有該成分的減肥藥,有可能產生心跳過速、頻繁失眠、頭痛、精神恍惚等嚴重的後果。記者發現,在每盒所謂的減肥藥上面,都列明瞭四種主要成分。但是我們透過翻譯軟體,只有兩種可以翻譯成中文。一個是鈣,另一個是銅。剩下的兩個英文單詞都是翻譯不出來的。
這賣價高達20元一盒,每盒只有一粒的減肥藥,竟然是三無產品?天河警方透過快遞寄件地址摸排偵查後,確定了嫌疑人白某的住處,也是DIKA減肥藥的生產地址。民警介紹,白某當時正準備離開廣州,警方在她的住處發現了一批非法減肥膠囊、兩臺電腦。她就在這個出租屋自制減肥藥,住處非常簡陋。
經查,自2016年2月至今年6月,該窩點涉嫌非法儲存假藥、非法向全國200多個地區的買家銷售假藥等,涉及受害群眾數百人,涉案金額逾500餘萬元人民幣。嫌疑人白某目前已經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當中。
(影片來源:廣東經濟 編輯:王珏)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嘯塵”:抓緊整治虛假微商吧 實在是太多了
網友“何B仔40044667”:人都快死了,肯定很快瘦了,減肥成功。
網友“玲74488688”:這個事情馬雲也應該負有責任
網友“好大的甘橙”:500萬是怎樣算出來的?根據文中表述,一粒瘦6斤,按平均一人買3粒算,20元一粒,就是平均每單60元,按1000人購買,也就6萬元,除去成本,一年下來能賺3萬算不錯了。
(2017-07-17)
掌握利弊是關鍵!
口述┃郭曉蕙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整理丨醫學界會議報道組 Sherilyn
來源丨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注* 文中所有圖片,點選均可檢視大圖
肥胖作為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發生和發展緊密相連,治療肥胖,除了必要的運動和飲食控制,藥物治療十分重要。
那麼減重藥物,怎麼用才安心呢?
在今天上午的第七屆海西糖尿病論壇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郭曉蕙教授為廣大同道帶來了《減重藥的利與弊》的課題,詳細為大家闡述了減重藥物的分類、療效和優缺點,來看看小編總結的要點吧!
目前臨床常用的減重藥物有哪些?
芬特明(Phentermine)、託吡酯/芬特明(Topiramate/phentermine)、氯卡色林(Lorcaserin)、奧利司他(Orlistat)、納曲酮/安非他酮(Natrexone/bupropion)、利拉魯肽(Liraglutide)等都是臨床常用的減重藥物。
其中,芬特明的特點是價格低、減重效果好,但無長程療效資料;而利拉魯肽雖有長程療效資料,但較為昂貴,每種藥物的具體優劣勢特點可見下表。
表1. 常用減重藥物的優劣
雖然減重藥物種類繁多,但也有眾多藥物上市不久就由於不同風險而慘遭退市,其中以心血管風險較為常見,詳情見下表:
表2. 多種減重藥物退市原因
“一箭雙鵰”的降糖藥物有哪些?
綜上所述,其實減重可選藥物較少,但有一部分藥物,不僅可以減輕體重,還能降低患者血糖,如下圖所示——
圖1. 既能降糖又能減重的藥物
1. GLP-1受體激動劑
GLP-1受體激動劑的降糖和減重機制如下圖所示,它不僅可以作用於大腦,形成飽腹感,還能降低餐後胰高血糖素。
圖2. GLP-1受體激動劑作用機制
雖然GLP-1受體激動劑主要作為降糖藥而研發,但它也有降糖以外的獲益,包括減重和心血管、中樞神經的保護等。
圖3. GLP-1受體激動劑的獲益
2. SGLT-2抑制劑
SGLT-2抑制劑選擇性抑制腎臟近曲小管葡萄糖的重吸收,降糖同時,每天大約可以排出280大卡的熱量,具體機制如下表所示:
圖4. SGLT-2抑制劑降糖機制
而中國資料也顯示,無論是初始單藥應用SGLT-2抑制劑和與二甲雙胍聯用,都能有效減重。
這種藥物的優劣勢見下圖:
圖5. SGLT-2抑制劑的優劣勢
3. 酯酶抑制劑
酯酶抑制劑——奧利司他,透過抑制胃和胰腺脂肪酶,從而抑制甘油三酯在腸道水解為可吸收的遊離脂肪酸,最終甘油三酯未吸收而排出體外。
研究顯示,奧利司他不僅可以降糖,減重效果也十分明顯,患者體重可降低近4kg,但它的降糖作用可能部分與體重改變無關。
圖6. 奧利司他的適應症及不良反應
4. 氯卡色林
一種選擇性5-羥色胺2C受體激動劑,普遍認為啟用中樞神經5-羥色胺2C受體能夠抑制食慾,且不太可能導致幻覺、心臟瓣膜病變和肺動脈高壓。
圖7. 氯卡色林藥物及代謝特徵
而這種藥物作為IV級管制藥品,也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如頭痛、噁心和頭暈等都較為常見,當使用劑量≥40mg,將出現欣快感。
因此目前的給藥方式是每日兩次,每次10mg,如果患者減重不足基線體重的5%,應當停藥,妊娠期禁用!
5. 芬特明/託吡酯(Qsymia)
Qsymia是減肥藥物芬特明和託吡酯緩釋劑組成的複方製劑,該藥被批准用於肥胖和超重並有一項體重相關危險因素如高血壓、血脂異常或2型糖尿病的患者。
芬特明是一個擬交感神經胺類藥物,在美國多年來用於肥胖短期治療。託吡酯被批准用於治療癲癇和偏頭痛,而不用於控制體重。它在某些臨床試驗中顯示顯著的減肥作用,但是作用機制不清楚。
圖8. Qsymia的不良反應及用藥方式
6. 納曲酮/安非他酮(Contrave)
Contrave用於治療肥胖的成人患者,以及超重並且患有至少一種體重相關疾病的成人患者。
納曲酮和安非他酮分別作用於大腦調節進食的不同區域:下丘腦(食慾調節中心)和多巴胺迴路的中心(獎賞體系),而Contrave導致體重降低的確切神經化學作用機理目前尚不明確。
圖9. Contrave的不良反應及用藥方式
權威指南怎麼說?
2015年AACE/ACE指南,提出了針對超重/肥胖患者,以併發症為中心的治療模式:
圖10. 2015年AACE/ACE指南
而2015年美國內分泌學會肥胖藥物管理指南指出:
1. BMI≥25kg/m患者應給予飲食、運動及行為干預治療,其他治療方式應在行為干預的基礎上:
藥物治療: BMI≥27kg/m伴合併症,或 BMI≥30kg/m
手術治療: BMI≥35kg/m伴合併症,或 BMI≥40kg/m
2. 藥物治療可增加對行為干預的依從性,改善身體機能以更容易增加體育活動,尤其對那些在開始時不能進行運動的患者;
3. 如果患者應用減重藥物效果明顯(3個月體重下降≥5%)且安全,建議繼續使用;如不明顯(3個月體重下降≤5%)或存在安全性問題,建議停藥,換用其他藥物或其他減肥方式。
而在藥物選擇方面,指南進一步指出:
1. 對於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使用1線藥物二甲雙胍基礎上,推薦使用具有減肥作用的降糖藥,如 GLP-1激動劑、 SGLT-2抑制劑;
2. 對於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的肥胖T2DM患者,推薦至少使用1種藥物:二甲雙胍、普蘭林肽、 GLP-1激動劑,而對於這類患者的胰島素治療,首先基礎胰島素,可單獨使用或聯合磺脲類;
3. 對於T2DM合併高血壓的肥胖患者,推薦ACEI、 ARB及鈣通道阻滯劑為一線治療,而非β受體阻滯劑;
4. 芬特明和二乙胺苯丙胺不能用於高血壓控制不佳或有心臟疾病史的患者。有心臟病史患者減重藥物選擇建議非擬交感神經類藥物如氯卡色林。
這些減肥藥物中,可短期使用(3個月內)的有:
表3. 短期使用藥物特點
可長期使用的有:
表4. 長期使用藥物特點
第七屆海西糖尿病論壇暨福建省第十一次糖尿病學學術會議,匯聚了全國各地內分泌領域的專家學者,帶來了一場學術上的饕餮盛宴。《醫學界》記者後續還會為大家呈現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手機使用者3423107530”:敬告各位,減肥藥沒的一個不傷肝腎的
(2017-06-30)
據報道,一女子為減肥透過微商網購藥物,服用後食慾不振,約半年時間減重30多斤,隨後身體出現毫無飢餓感、幻覺等症狀住進醫院,經檢查為西布曲明中毒等。據稱,同樣服用該微商所賣減肥藥後出現幻覺。據小劉的律師介紹,小劉在吃藥後精神失常,“後期開始出現幻覺,切菜的時候把手當蘿蔔切了,三根肌腱全斷”。
在享受網購藥品給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要對藥品本身的質量、真偽等作出辨別,以免發生悲劇。那麼網購藥品該如何確保安全呢?
網購藥品先辨別這5件事
第一,業內人士建議,消費者在網購藥品時,首先應檢視網站上是否有《網際網路藥品資訊服務資格證書》或《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同時最好了解該網站是否有自己的線下連鎖藥房。
第二,登入中國藥監局官方網站(http://www.sfda.gov.cn)的“資料查詢”,在“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欄目中查詢其是否是經過國家藥監局批准的正規網上藥店。同時也可以參考百度百科“網上藥店”詞條中國家藥監部門給出的准許向個人消費者售藥的網站名單。
第三,在購買藥品之前,最好登入國家藥監局官網查詢並仔細核對名稱、批准文號及生產企業等資訊。
第四,在搜尋引擎中輸入自己所要去的網上藥店網址,然後檢視網址後方是否有藍色加“V”認證。
第五,透過正規的網路渠道購買。
(2017-06-16)
導語
前段時間發了一篇二甲雙胍修改說明書的文章後,就不斷有朋友問:聽說二甲雙胍可以用來減肥,是真的嗎?
對於必須使用二甲雙胍治療疾病的患者而言,比如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多囊卵巢綜合症的患者,二甲雙胍確實有減重的作用。但前提是,這些患者使用二甲雙胍是有病情需要的。
不推薦把二甲雙胍當“減肥藥”用
目前還沒有大規模可靠的研究證實二甲雙胍用於單純性肥胖人群減肥的療效和安全性,如果單純把它當作減肥藥來用,不僅可能出現已知的胃腸道不良反應,未知的的風險也不可預期。我們一貫主張明明白白用藥,在風險未知的情況下,不推薦把它作為減肥藥使用。當然,以後二甲雙胍鯉魚躍龍門成為減肥藥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性,如果你現在就想做小白鼠為臨床貢獻一些資料,我們也不攔著。
既然說到了關於減肥的話題,我們就仔細理一理已經有循證支援的減肥方法,我們都知道,生活方式的調節是減肥最安全的方式,對於絕大多數愛美女士而言,管住嘴、邁開腿是最安全有效的減肥手段。
臨床僅對一些有特殊需求的患者,才需要透過藥物來控制體重。
奧利司他
“排油丸”也要在醫生指導下方能長期使用
目前在中國上市的用於減肥的唯一不經醫生開處方就可以在藥店買到的非處方藥是奧利司他。
它於1997年首先在阿根廷上市,2000年在我國上市,2005年年底轉換為非處方藥,至今已在全球100多個國家獲批上市。
奧利司他的作用機制是與胃腸道的脂肪酶發生相互作用,使脂肪酶失活,從而使胃腸道的脂肪不被身體吸收。該藥極少全身吸收,使得全身不良發應相對較少,常見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表現為:油性斑點,胃腸排氣增多,大便緊急感,脂肪(油)性大便,脂肪瀉,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失禁等。
俗稱的“排油丸”指的就是它。目前,對於BMI大於30或BMI大於27合併肥胖併發症的人群,在醫生評估利弊的情況下,可以長期使用奧利司他。
其他“減肥藥”還有這些
美國FDA近年來批准了一些用於減肥的處方藥,主要作用機制是抑制食慾,然而大部分藥並沒有在中國上市。
有些在中國上市的藥也並沒有在中國批准該適應症,比如利拉魯肽,它在美國FDA批准的適應症包括減肥和輔助治療二型糖尿病,在中國卻只是批准用來輔助治療二型糖尿病。該藥用於減肥的作用機制是減緩胃排空,增加飽腹感。它是一種皮下注射針劑,維持劑量是一次3mg,一天一次,不受進食影響。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心率增加,頭疼,和胃腸道不良反應,包括噁心,腹瀉,便秘等。
和奧利司他一樣,該藥也可以長期使用。但是該藥的黑框警告有提到可能會增加甲狀腺腫瘤的風險。
自購減肥藥風險大
專業人員指導下購買為上策
我們都知道,藥品是一把雙刃劍,只有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全面評估風險效益後,效益大於風險才可以使用。醫學是不斷髮展和進步的,未來的藥品市場可能有更多更安全的選擇,但是目前就減肥而言,可選擇的藥品很少,有些人去尋找減肥的保健品替代減肥藥,這裡的風險更大。
這些保健品大多療效不明確,有些可能還會有嚴重不良反應,而且這些藥常常是違規新增禁用藥的重災區,最常被新增的禁藥是已經被撤市的鹽酸西布曲明(曾經火遍全國的減肥藥曲美的有效成分)(各種違規新增西布曲明的新聞,網上隨手一搜一大把,違規新增的減肥產品甚至飄洋過海到了國外,如下圖)。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2016年第9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裡釋出了對西布曲明的解讀:西布曲明曾於1997年經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隨後在歐盟、澳洲、加拿大、日本等多個國家獲得批准上市,2000年在我國上市。2009年12月,歐洲藥品管理局(EMEA)釋出研究報告顯示,與安慰劑對照組相比,服用西布曲明的患者發生嚴重、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
歐盟、英國等國家和地區先後停止使用鹽酸西布曲明類藥品。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組織相關專家對西布曲明在我國使用的安全性進行了評估,認為其減肥治療的風險大於效益,並於2010年10月通知要求停止生產銷售使用西布曲明製劑及原料藥。目前西布曲明作為減肥藥已在全球大多數國家停止使用。
寫到這裡,我相信這個夏天,你對要不要吃減肥藥減肥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請記住:看病找醫生,吃藥問藥師
關注微信公眾號:問藥師 ;微訊號:wenyaoshi_fw,即可找到更多優秀的藥師們。
(2017-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