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X線片顯示男童吞下的硬幣。 記者 劉冬蓮攝
兩歲童的喉管有多寬?胃幽門有多大?8月27日,賓陽一名兩歲男童不慎吞下一枚1元硬幣後,家長急忙送到南寧求醫。8月28日,醫生表示,醫院接診幼兒吞下的異物五花八門,有別針、電池、螺絲釘等,硬幣也比較常見。異物落入腸道可能引發腸梗阻,不取出或成致命隱患
兩歲童吞食1元硬幣
小蒙今年兩歲,從賓陽縣到南寧求醫。據蒙媽媽說,孩子是8月25日玩耍時吞下硬幣的,她馬上帶孩子到縣醫院就診。胸腹X線片顯示,孩子的胸部赫然出現一個圓形物品。醫生稱,這是胃裡的硬幣成像。為進一步求證,蒙媽媽帶孩子到南寧一家大醫院就診,結果與縣醫院拍的片一樣,硬幣的位置沒變。隨後,蒙媽媽帶孩子到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就診。
瑞康醫院消化科的醫生朱朝陽說,兩歲幼童的喉嚨很小,很納悶為何能吞下一元硬幣。人吞食物品後,會從腸道排出,但兩歲幼童的腸胃器官比成人小得多,硬幣可能無法排出,需藉助胃鏡取出。不巧的是,醫生為小蒙進行胃鏡操作時,發現硬幣已經透過幽門進入腸道了。
“雖然誤吞的異物是圓形,從腸道排出的機率很大,但也有可能因為硬幣直徑過大而引發腸梗阻。”朱醫生說,等孩子麻醉甦醒後,還會再拍一個胸腹X線片,以確認硬幣到了哪裡,並密切觀察孩子有無腸梗阻症狀,然後再視情制定治療方案,“這已是近段時間我們接到的第三個吞食硬幣的兒童了”。
異物不取或成“炸彈”
幼童不但會吞食硬幣,還有別針、螺絲等物品,五花八門。今年4月,自治區人民醫院就遇到一個7個月大寶寶誤吞別針的案例。這枚別針卡在寶寶的食道上,呈開啟狀態,且開口向上張開,取出有刺穿食道、刺破主動脈弓而引發大出血、氣管食管瘻等風險。最終在寶寶全身麻醉的情況下,由醫生藉助食道鏡取出了別針。
自治區人民醫院有關專家介紹,近年來,由醫院消化內鏡中心取出的異物種類,有魚刺、雞骨、硬幣、小電池、螺絲釘等。這些誤吞的物品極有可能在體內引發不良後果,如吞食的電池可能在體內洩漏有毒物質,或堵在腸道內造成腸梗阻。如果是尖銳的物品,則可能刺穿消化道壁。
異物如果誤入氣管,會引發嚴重後果。自治區人民醫院曾接診一名30歲因咳嗽屢屢求醫未果的“支氣管炎”患者。經檢查發現,病灶是患者5歲時誤吞的一隻塑膠小笛子,進入支氣管已25年。取出時,小笛子大小約為0.5釐米×1釐米。此外,瑞康醫院消化內科的朱醫生曾見到一例因誤吞異物死亡的案例:一名孩子誤吞一顆龍眼核進入支氣管道,不幸窒息死亡。醫生表示,吞食異物可能沒有馬上出現症狀,但異物進入體裡後,就成了“炸彈”。
誤吞建議到醫院求診
幼兒為何喜歡吞食異物呢?兒科專家表示,幼兒喜歡吞食異物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為被動吞嚥,即幼兒對外界充滿好奇,他們用嘴巴來感受物體,如軟硬、味道與大小等,在求知的過程中,嘴裡的東西很容易被無意識地吞下去了;另一種為主動吞嚥,即異食癖,它是一種味覺異常和飲食管理不當等引起的複雜的綜合徵,有些與體內缺乏鋅、鐵等微量元素有關,也有的由心理因素引起,如抑鬱、焦慮的心理狀態。家長需查詢原因,對症下藥。需要提醒的是,家長應看管好自己的小孩,儘量不要讓小孩單獨玩弄體積較小的物件,如玻珠等。
專家提醒,如果孩子吞下的物品較小,外表光滑,可以喝一些蓖麻油、香油,或者吃一些粗纖維的食品,讓異物隨腸胃蠕動自行排出。如果吞食異物較大,或是尖銳物品、有毒物品、腐蝕物品,需馬上到醫院求診。胃排空的時間一般是4個小時,最好在這一時間內到醫院取出。如果超過這一時間,異物則可能進入胃鏡、腸鏡到不了的地方,一旦出現緊急症狀,往往需要做開刀手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