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治療霧霾關閉殭屍企業 然而更可怕的是海綿企業

  治療霧霾關閉殭屍企業,然而更可怕的是海綿企業,入冬,華北開啟重霾模式。各地也出臺各種應急措施,比如讓一些企業暫停生產。然而,環保部的督查組發現,有的地方把已停產的“殭屍企業”也列入應急減排的名單當中。很多殭屍企業不僅沒有淘汰掉,反而“能瘦身能膨脹”,能在紙面上換一個活法,活生生變為“海綿企業”,去需要的地方“吸水”。這樣的企業,比殭屍企業還可怕。…[詳細]

  要點速讀1能隱身能復活、能活在紙面上的殭屍企業升級版,都可以稱之為“海綿企業”。2殭屍企業已經非常可怕了。佔用資源、效率極低、許多企業都高汙染高能耗,能伸能縮的“海綿企業”還要更隱蔽,也更勝一籌。3不製造海綿企業,讓殭屍企業自然死去,地方政府慎用產業政策、減少行政干預是關鍵。“海綿企業”胖瘦秒變、可實可虛、哪裡需要去哪裡,是殭屍企業的升級版

  殭屍企業,通俗來說,就是那些不賺錢、老虧本,還欠著銀行一大堆債,卻又沒有關閉,還“堅強”活著的企業。在中國,殭屍企業和產能過剩基本是聯絡在一起的,這些企業本身半死不活,卻還在生產著。為他們續命的,一般而言是地方政府,因為一個企業的倒掉牽扯眾多,最現實的,下崗職工咋辦呢?GDP咋整呢?說好的“保增長、促就業”呢?而當淘汰落後產能,處置殭屍企業成為社會共識之後,看起來,他們要徹底入土為安了。

  誰是殭屍企業,如何淘汰殭屍企業,如何防止殭屍企業死而復生,卻是個難題。然而,地方政府還是得從善如流,關閉一些殭屍企業。關得早的還有獎勵,如,中央財政安排了1000億元來安置因淘汰落後產能而下崗的職工們,多關多獎勵,早退多獎勵。

  於是,檔案發下去了,名單給出來了,但是,門道也來了。比如,半月談的採訪裡,一位業內人士這麼說——“在一些地方,去產能實際成了人頭一刀、家家分攤限產量;所謂淘汰落後產能、清理殭屍企業其實停留在了紙面上。”

  一篇名為《比“殭屍企業”更可怕的“海綿企業”》的報道首度在中文媒體裡引入“海綿企業”這個概念。文章這樣寫道——“普通高爐的開爐和停爐一般要花費數月時間,但海綿企業能在一週左右恢復生產。這是因為他們使用的不是年產500萬噸左右的大型高爐,而是年產100萬噸左右的‘迷你高爐’。海綿企業恢復和停止生產的能力令人驚歎,同時也讓人再次認識到,僅依靠普通手段難以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延伸此概念,能隱身能復活、能活在紙面上的殭屍企業升級版,都可以稱之為“海綿企業”。

  總結各種報道,殭屍企業變種“海綿企業”,一實一虛兩張皮,很能做文章,如下圖——

  “海綿企業”兩張皮,哪裡需要去哪裡

  以環保部通報中河北保定的關停殭屍企業舉例。其中一家叫做滿城縣偉業福利紙製品廠。事實上,這家企業是“一魚兩吃”,佔了兩條。一方面,它在應急減排名單中“復活”了;另一方面,實際上,該企業被淘汰的同時,已經有新的產能來了,下圖擷取自河北省保定市發改委的網站:

  可以看到,兩個公司都要上馬新的產能。舊企業不過為同等身量的新企業騰挪個位置。當然,也可以說補上的產能是結構最佳化過的,是先進的,可多半也只是說辭而已,況且,還是過剩的。衛生紙行業或者說整個生活用紙行業都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和市場供應過剩的問題,甚至一些企業開不下去而主動關停。也許有人要說,國內不行還能出口呢。可事實是,生活用紙製造巨頭、世界排名第三的APP集團,鑑於中國國內的狀況,這兩年已經把部分產能從中國轉移到印尼去了。


  “海綿企業”存在的重要結果是,去產能是表象,產量說增就增,很多地方淘汰殭屍企業不過虛晃一槍

  喜歡不是愛,欣賞不等於崇拜,產量跟產能也是這樣曖昧不清又有很大區隔的關係。所以,一道“奇觀”是,產能越去,產量就越高,比如被列為產能過剩、淘汰落後產能旗艦的鋼鐵產業。今年4月,粗鋼日均產量231.4萬噸,創下歷史新高。而6月份又馬上重新整理了資料。

  產能越去,產量越高

  從國家統計局的網站上看資料,不管是粗鋼還是造紙,這些產能過剩行業,今年都存在產量同比持續增長的問題。而諷刺的是,這些行業的殭屍企業如此之多。今年7月,人大國發院釋出了國內第一份全面研究殭屍企業的報告《中國殭屍企業研究報告——現狀、原因和對策》。根據報告的研究成果,鍊鋼所在的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中,15%是殭屍企業;造紙及紙製品業中,9.22%是殭屍企業。一個顯然的邏輯是,越是大企業,就容易成為很多地方政府的“寶貝”,要死了,趕緊輸輸血,喘不過氣了,輸點氧。所以,該報告的另一項研究結果是,上市鋼鐵企業中,51.43%是殭屍企業。公司可得有了規模才夠資格上市。

  言而總之,所謂的去落後產能,淘汰殭屍企業,在某些地方不過是虛晃一槍罷了。升級版的“海綿企業”能夠更加兇猛地生產,並且恢復得特別快。比如,今年粗鋼產量的上升,應該和房地產行業高歌猛進,提高了行業預期息息相關。企業的反應不可謂不迅猛。

  如果增加的產量都被消化掉,那麼沒得說。可是,預期和現實是有鴻溝的。中國冶金報今年8月的報道是,自2014年起我國粗鋼表觀消費量開始下降,2015年粗鋼表觀消費量同比下降5.45%,2016年粗鋼表觀消費量仍呈下降趨勢,上半年同比下降2.68%。

  表面化地去產能,升級版的“海綿企業”更可怕,地方政府慎用產業政策是關鍵

  只要顧慮“保增長、促就業”,殭屍企業就很難倒掉,反而升級為更可怕的“海綿企業”

  殭屍企業已經非常可怕了。佔用資源、效率極低、許多企業都高汙染高能耗,能伸能縮的“海綿企業”還要更隱蔽,也更勝一籌。產能像塊海綿,捏一捏便脫水了,烤一烤還能幹,可一碰水分,就膨脹了。

  那麼到底該如何是好呢?前述人大報告給了五點建議,首當其衝地便是慎用產業政策,“不要利用行政力量去推動企業兼併重組,不要給轄區內企業施加超出其負擔能力的就業壓力和財稅壓力,不要給缺乏效率、生存無望的殭屍企業提供各種補貼”。其餘四點依次是,完善國資委對國企的考核指標,全面理解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強化銀行的預算硬化;多渠道化解過剩產能,鼓勵企業兼併重組和改制分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網;加快國企改革步伐,關鍵是明確國企定位。

  說到底,首要的還是地方政府的思路轉變問題。半月談的採訪這麼寫道——多位專家和地方幹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殭屍企業處置的過程中,“不知打誰”和“不知誰來打”,已成為當前一些地方處置殭屍企業工作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亟待加以重視解決。造成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是三個“不清楚”:什麼是殭屍企業不清楚;後續配套政策不清楚;地方政府積極開展這一工作的動力在哪裡不清楚。

  淘汰殭屍企業被認為是去產能的關鍵之門。然而,很多地方政府也好,企業也好,不過是“合謀”著做做樣子。殭屍企業說是關掉了,不過來了升級版的“海綿企業”。更隱蔽、更好控制,也更加兇猛。因為在“保增長、促就業”的大旗下,其他都容易被忽略。可是,一來二去,就陷入惡性迴圈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399 字。

轉載請註明: 今日話題:治療霧霾關閉殭屍企業 然而更可怕的是海綿企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