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廉政戲劇如何邁向精品?以古喻今需開掘新意境

由 撒宏才 釋出於 綜合

  廉政戲劇如何向精品邁進

  【文藝觀潮】

  隨著反腐力度的加大,有關反腐倡廉題材的劇作也日漸增多,有根據現實案例創作的現代戲,亦有以古為鑑的古裝戲,還有為數不多的諷刺喜劇,如豫劇《全家福》《陳蕃》《張伯行》,呂劇《斷橋驚魂》,越調《大明朱元璋》,萊蕪梆子《兒行千里》,閩劇《蘭花賦》,瓊劇《海瑞》等。這些劇作均揭露了官場貪腐現象,鞭撻了不顧黨紀國法、貪贓枉法的為官之人,展示了其腐敗罪行對國家、對當事者個人命運和家庭親人的毀滅性代價,頗具警示意義,因而大受歡迎。

  豫劇《全家福》劇照

  但毋庸諱言,有些廉政戲劇過於直白,藝術質量不高,多是應景之作,無法成為藝術精品。因而廉政戲劇如何提高藝術質量,向精品邁進,成為所在劇團的保留劇目,已成為當下亟須解決的問題。

  角度新穎才具感召力

  現實生活中,不少官員的貪腐金額令人咋舌,而由此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損失也觸目驚心。比如豆腐渣工程不勝列舉,以致橋樑倒塌事件屢見不鮮,交通廳成高危職業人所共知,可謂“前腐後繼”。呂劇《斷橋驚魂》即深刻展現了一名黨員領導幹部沒能經受住權與法、錢與法、情與法的考驗,由一名群眾愛戴的好乾部墮落成為階下囚的人生歷程。而豫劇《歧路冷雨》則講述了一位農民的兒子,曾經是縣級市市長,在人生的重要關口,由於未能實現自己預想職務的升遷,思想低沉,工作消極,一朝失足,步入歧途,最終跌入命運與靈魂的地獄。該劇以“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為主題,展現了一個市長從清正廉潔滑向貪腐受賄的過程,演繹了一場情與法、權與法的較量,再現了職務犯罪者受到法律制裁後的懺悔與反省。劇中以“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只看賊捱打,莫看賊吃肉”幾句平凡而又深邃的話語,印證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這一從古到今永遠不會改變的真理。

  瓊劇《海瑞》劇照

  豫劇《全家福》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在反腐敗題材戲劇中具有一定獨特性和突破性。它不像一般反腐敗題材戲劇那樣展示辦案的具體過程或者腐敗者的靈魂墮落過程,而是以一個家庭兩代人的艱辛奮鬥為背景,展示了腐敗罪行使得當事者個人命運和家庭親人付出了毀滅性代價。海外留學的韓琳琳回國結婚,卻恰逢擔任市長的父親韓英傑因經濟問題被“雙規”。一張30年前的“全家福”照片,引出了一個農民家庭兩代人令人感嘆唏噓的奮鬥史。一個曾經讓家庭和親人引為驕傲的“勵志明星”“成功典範”,卻在金錢、女人的誘惑下跌入了貪腐的深淵。巨大的震動和落差,引發了韓琳琳痛苦的反思和追尋。該劇以獨特的角度和開闊的視野,表現了腐敗罪行對人民群眾的深重傷害和當事者家庭的打擊,敲響了振聾發聵的警鐘。同時,該劇也透過人物的思考和命運選擇,表現了我們黨反腐的決心和對我們國家民族前途的信心。

  萊蕪梆子《兒行千里》也主打親情牌,全劇以“母愛無疆驚天地,人間大愛鬼神泣”為主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形象地演繹了反腐倡廉的情節與事理,感人淚下,震撼人心。

  以古喻今需開掘新意境

  以古喻今是新編歷史劇的共性,生動演繹歷史上的清官,讓今人以史為鑑,既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更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如越調《大明朱元璋》,豫劇《陳蕃》《九品巡檢暴式昭》《張伯行》《芝麻官下江南》《清吏鄭板橋》,京劇《劉伯溫》、曲劇《洛陽令》《曹端還鄉》,晉劇《布衣于成龍》,閩劇《蘭花賦》,瓊劇《海瑞》等,充分挖掘歷史名人為官清廉、憂國憂民、富有擔當精神等閃光點,給後人以警示和反思,均大受好評。

  豫劇《陳蕃》講述了東漢廉吏陳蕃的生平事蹟,著力表現了陳蕃“愛民”“親民”“為民”的情懷,謳歌了他“勇於擔當、不畏權貴、冒死進諫、捨生取義”的崇高精神,無情地鞭撻了東漢末年宦官亂政、官員貪腐、百姓悽慘的黑暗現實,深刻揭示了腐敗將導致政息人亡的歷史規律。劇中陳蕃的寧折不彎和屢次直諫,顯示了其忠貞果敢與無私無畏,令人折服。

  閩劇《蘭花賦》以乾隆年間真實發生在“福建長泰十八命案”為原始參考史料,主題緊貼當下反腐形勢,以古諷今,引人入勝;透過揭示人性弱點,倡導為官清廉的思想,發人深省,具有很強的警示教育意義。在當下反腐敗力度不斷加大的形勢下,教育黨員幹部要“守正如蘭”,很接地氣,符合觀眾的心理需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豫劇《張伯行》以康熙年間江南科考案為切入點,描寫了被康熙稱為“天下清官第一”的張伯行在擔任江蘇巡撫期間,與總督噶禮等貪腐勢力展開驚心動魄鬥爭的故事,濃墨重彩地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有風骨、有情有義有擔當的藝術化的主人公形象,以古鑑今,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深度挖掘才能成就精品

  縱觀這些以廉政為主題的新編歷史劇,有成功之作,但有的劇作也過於直白,有些簡單化和臉譜化,而且很多都是一個套路,即好官糾錯案;還有的是著古裝演現代,生搬硬套,沒有觸及人的心靈深處,因而不夠感人。

  現實生活中,不少落馬官員都由窮苦農村走出,本質並不壞,但最終走上貪腐之路,因此,揭示他們的心路歷程,挖掘其蛻變的深層原因,才能帶給人更多的震撼和啟示。這也是當下廉政戲劇提高其藝術含量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這一點,著名劇作家孟冰曾在其劇作《這是最後的鬥爭》中作過嘗試,並在話劇《鏡中人》中,對社會時下熱點進行了全新的挖掘和審視。該劇並沒有就事論事地描述案件本身,而是透過兩位男主人公從同為大學優秀學生到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命運之路――一位是兢兢業業的紀檢委幹部,一位是貪腐中迷失的市委領導的戲劇衝突,集中表現主人公的心理糾葛,在層層遞進中抽絲剝繭,深入主題。

  瓊劇《海瑞》中海瑞和胡宗憲的矛盾衝突和惺惺相惜,成為貫穿全劇的紐帶。海瑞和胡宗憲兩人為官之道不同,但又惺惺相惜。他們之間的觀點分歧,其實就是人性善與惡的爭鬥。胡宗憲一方面肩負抗倭重任,對保衛海疆、平息倭亂,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另一方面,他又為保證軍餉,投靠時任內閣首輔的權奸嚴嵩,不乏貪賄的傳聞。後來官場的遭遇,使海瑞對胡宗憲的無奈有了深切的理解,展現了一個有人情味的海瑞,也使得全劇具有了一份厚重的反思意識。而京劇《青天道》與閩劇《青天》,則均聚焦於喜劇性的“海瑞升官”:海瑞清廉嚴正、不懼權貴,貪官們為了把他趕走,聯合起來為他跑官。這些喜劇的情節和人物,辛辣諷刺了官場的不正之風,可謂嬉笑怒罵,酣暢淋漓。

  其實,上海京劇院多年前就演出過《貞觀盛事》和《廉吏于成龍》,將歷史上的名臣魏徵和于成龍作了生動的演繹,兩劇叫好又叫座,雙雙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說明廉政戲劇並不是一時應景之作,也不能因去各處巡演均包場不愁賣座而不顧藝術質量,而是要提高藝術含量,使之成為長演不衰的精品保留劇目。

  (作者: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