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陽8月25日電 題:貿易公司老闆返鄉當“農場主” 讓荒山長出“致富果”
作者 魯毅 劉娣
“我的無花果現在不愁銷路,今年每畝產量可達500斤左右,按照市場價12至15元一斤,今年的收入能達到60萬元。”湖南桂陽縣“農場主”曹建新算著“經濟賬”,黝黑的臉上堆滿笑容。
曹建新是桂陽縣土生土長的農民出身,但這位不服輸的“70後”走出校園後就開始了創業之路,組建運輸隊伍、倒賣煤炭生意,後來又去深圳打拼併成立一家貿易公司,手下銷售團隊有二三十人。在外闖蕩多年後,曹建新在女兒曹麗春的勸說下,迴歸農村幹起了農民的老本行。
2014年,曹建新在桂陽縣和平鎮白杜村毛坪組,從村民手中租用了120畝荒山種無花果,當起了“農場主”。“現在消費者對食品要求越來越高,健康、綠色食品十分走俏。”說到返鄉創業契機,曹建新說,女兒在中國農業大學讀研究生時,研究的專業方向是植物分子,且以無花果取樣,“女兒的專業知識加上現在的消費觀念,讓我看準了‘商機’”。
“我栽種無花果之前,桂陽沒有人種,即使目前在郴州和湖南,也少有人大面積種植。”曹建新說,當時雖然從科研單位引來了種苗,但卻沒有技術,自己也打算“摸著石頭過河”。
曹建新在採摘無花果。 劉娣 攝
雖然曹建新的種苗和種植知識都是全國最先進的,但由於沒有種植經驗,在種植的第一年,栽下的樹苗死了一部分,且存在樹苗長勢不均的情況,掛的果也個頭不大,口味不好,更談不上開啟市場。
投下的30餘萬元沒見到半點成果,是半途而廢,還是繼續往前走?曹建新猶豫再三還是決定繼續種下去。他從湖南農業大學請來專家為無花果“診斷”,他白天蹲在果樹下仔細地研究,晚上研讀無花果種植管理的書籍。
專家的“診斷書”是荒山開出的梯田坡度高,且開荒時破壞了土地營養層,所以導致了無花果長勢不均,果子不甜的結果。
“重新修整了土地,並做好了土地營養保護措施。”曹建新說,根據專家的意見及時做出了補救措施,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試驗,曹建新終於掌握了無花果的管理技術。
現在已經是第三年,今年曹建新種植的無花果大面積掛果,不僅個頭變大,口味也變好,產量也上來了。
“現在的果子真的是供不應求。”曹建新介紹,目前果園與郴州一家連鎖超市和縣城一家水果店簽訂了銷售合同,每天供應200斤以上的新鮮果子。“農業這條路不容易,投入大,回收慢,但只要走對了路,就不愁了,農業收穫週期也很長。”曹建新還打算擴大種植面積,“現在每天採摘無花果,實實在在的收穫讓人特別安心”。
曹建新種出了效益,附近的村民都慕名而來,希望跟著曹建新一起致富。目前,曹建新帶動了當地和平鎮、橋市鄉、仁義鎮不少農民一起種植無花果,面積約有70畝,產生直接經濟效益20餘萬元。
“無花果是耐貧瘠、耐乾旱的種植生物,適合在南方生長,所以我們希望無花果不僅能帶來經濟效益,還能帶來社會效益。”和平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歐陽海華說,為了將無花果種植效益擴充套件到最大化,鎮政府預將曹建新的無花果種植直接與貧困戶對接,政府提供政策、資金等幫扶,曹建新提供無花果種植技術、苗木等,讓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的效益發揮最大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