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科學現場調查:地球上待了4.5億年的古生物, 卻很少有人意識它!

由 泉亮霞 釋出於 綜合

  鸚鵡螺基本上屬於底棲動物,平時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層用腕部緩慢地匍匐而行。也可以利用腕部的分泌物附著在岩石或珊瑚礁上。它們能夠靠充氣的殼室在水中游泳,或以漏斗噴水的方式“急流勇退”。這類動物有夜出性,主要食物為底棲的甲殼類,特別以小蟹為多。

  它僅存於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區,殼薄而輕,呈螺旋形盤卷,殼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長紋從殼的臍部輻射而出,平滑細密,多為紅褐色。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形似鸚鵡嘴,故此得名“鸚鵡螺”。鸚鵡螺已經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但外形、習性等變化很小,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進化和古生物學等方面有很高的價值。在現代仿生科學上也佔有一席之地,1954年世界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誕生,許多國家的潛艇也以“鸚鵡螺”命名。

  在奧陶紀的海洋裡,鸚鵡螺堪稱頂級掠食者,它的身長可達11米,主要以三葉蟲、海蠍子等為食,在那個海洋無脊椎動物鼎盛的時代,它以龐大的體型、靈敏的嗅覺和兇猛的嘴喙霸佔著整個海洋。它出現於4.5億年之前。鸚鵡螺在古生代幾乎遍佈全球,但現在基本絕跡了,如今它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華盛頓公約》Ⅰ類保育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