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學習如何種水稻, 這智商太適合插秧了!
來源企鵝號:旅記大非洲
各位父老鄉親兄弟姐妹們:
歡迎來到我的大魚號~我會每天給大家推送各種優秀的文章。您對文章有什麼看法和意見,可以在文章的下面任意評論和吐槽!
我們知道非洲的經濟很差,除了資源豐富剩下的工農業和服務業都不好,還不會依靠重工業等發展經濟,因此一直比較落後,於是有中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了非洲教授當地人如何種水稻。
其實有的非洲地區還是有很肥沃的土地的,只是非洲人民並不會利用這些肥沃的土地。許多土地因此而荒廢了,這時中國人到這來幫助非洲人開墾荒地。
可是種水稻可不是一個容易的活,尤其是插秧。而且如果土地面積太大,那麼插秧就不是一個很輕鬆的事情。當地人嘗試好多遍。
要趕在合適的時間全部插好,不然就會耽誤水稻的生長,想想以前種植水稻的農民伯伯也真是辛苦了。而有些人在學習三個小時以後就累的腰痠背痛,直呼受不了這種強度的活!
一顆孤獨寂寞的心需要關注來撫慰,我需要關注,因為關注讓你我更親近。
湖南省江永縣氣候適宜,山好水好,土地肥沃,陽光照射時間長,雨水充足,種植百香果的條件比其它地區更優。江永富硒土壤檢驗成果報告中顯示,江永縣表層土壤中的硒含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15倍,出產的農產品具有濃郁的芳香味。
(2017-09-22)
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最近在國家水稻新品種與新技術展示現場觀摩會上宣佈了一項重大成果,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成功敲掉了水稻種子中會影響汙染元素代際傳播的鎘元素,這將扭轉我國部分農作物重金屬超標的趨勢。而就在今天,袁隆平掛帥的“海水稻”專案也將正式進行階段性驗收測產,若能在取得重大突破,我國今後可能每年增加8400萬噸糧食。
前不久的2017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黃島論壇上,袁隆平曾發表了《海洋科技與糧食安全》的主題演講,其中提到要在3到5年內選育出在鹽分濃度3-8‰海水灌溉種植條件下,產量達300公斤/畝以上的耐鹽鹼水稻新品種,以保障世界糧食安全促進世界和平。
根據相關資料統計,目前全球共有9.5億公頃鹽鹼地,亞洲3.2億公頃,佔全球的1/3以上,其中1億公頃(15億畝)在中國,2.8億畝可以開發利用。如果按照每畝300公斤的產量,我國每年將能多增加8400萬噸糧食。
早在今年5月,海水稻的研發試驗基地就已經完成播種,今天正式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試驗基地和金口鎮海水稻稻作改良國家示範基地進行實地測產。
雖說這次測產還不能算海水稻豐收,但將為海水稻取得最終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行業和社會更多的瞭解海水稻的最新進展,樹立信心,推動國家對鹽鹼地改造政策的落地。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吐蕃鳩摩智”:袁隆平水稻
網友“上海使用者91xxxx162”:還是袁隆平,水稻之父。
(2017-09-28)
東北網9月30日訊(梁憲龍 記者 陳顯春 編輯 李玥)在今年的秋收生產中,綏稜縣上集鎮秋收賣糧同步進行,確保農民增產增收。
據悉,上集鎮共有水田12.6萬畝。目前全鎮已經收割水稻3000多畝。收穫的同時,水稻倉儲加工也同步進行。為了解決了糧食水分大農戶儲糧難問題,同時搶佔時間差,使大米賣出了好價錢,上集鎮政府積極幫助農戶聯絡本地和外地市場,僅鎮裡就有5家糧食收購企業開庫收糧。其中,諾敏河村桃花水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水稻加工廠,平均每天收購水稻200噸左右。已加工的70噸新大米已被北京、大連、秦皇島等地客商訂購。
(2017-09-30)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宣佈一項剔除水稻中重金屬鎘的新成果。
袁隆平表示:“近期我們在水稻育種上有了一個突破性技術,可以把親本中的含鎘或者吸鎘的基因‘敲掉’,親本乾淨了,種子自然就乾淨了。”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據介紹,農作物純淨度現在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一個重點之一,如果在土壤汙染較重的地區,要必須考慮是,如何避免汙染元素在作物中的代際傳播,而此項鎘元素剔除技術將扭轉我國部分農作物重金屬含量超標的趨勢。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U198949142”:向老院士敬禮!祝身體健康!
網友“他還不懂”:太偉大了
網友“U40656599”:袁老對世界的貢獻太大了!感謝您,這麼大歲數還在為人類的偉大事業奔波勞累!請您千萬保重身體
網友“U29950316”:佩服
(2017-09-28)
今年5月份,在位於青島李滄白泥地公園的海水稻研發基地,第一代耐鹽鹼水稻(俗稱“海水稻”)材料插秧,經過研發人員半年的精心護理,28日,終於在期盼中迎來了測產。首茬海水稻產量高不高?味道好不好?當日的耐鹽鹼水稻材料評測會給出答案。
28日,位於李滄白泥地公園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迎來一場特殊的考試——耐鹽鹼水稻材料評測會。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等科研機構的十多位專家,共同見證了白泥地研發基地300多份海水稻材料表現,並從中評測出耐鹽鹼度高、性狀表現優秀的“好苗子”。
與正常生長的水稻相比,在耐鹽水稻實驗田裡的水稻從外表看顏值就不高,很多水稻葉子的末梢有一些捲曲發黃,水稻穗子也不大,稀稀拉拉的。專家稱,鹽害重不重,葉子就是很好的指標。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不少水稻材料在灌漿期就已經枯死了,還有的材料不能結實,或者結實率很低。
“之所以稱為材料而不是品種,因為還未透過國家的品種審定,不能進入市場大規模推廣。”工作人員解釋。
“結合前期的調研和現場耐鹽鹼水稻材料的表現,專家組挑選了4個品種進行評測,首先檢測灌溉用水的鹽度,這塊田的灌溉用水鹽度已達到6‰。”研發中心的博士楊紅燕形象地解釋,這種鹽度大至相當於吃剩的菜湯的鹹度。
這種濃度的鹽水中,水稻的表現如何呢?工作人員介紹,耐鹽鹼水稻研發歷時四年,經過1162次田間實驗,獲得中間測交和配組材料達30000多份,同時協同國內外各大科研機構收集耐鹽鹼水稻材料,今年共試種300多份耐鹽鹼水稻材料。在這300份水稻材料中,僅有幾份材料表現良好,淘汰率高達95%。編號為45的材料和82的材料已經抽穗結實,並已到了成熟期,而這邊201卻表現出枯黃、穗小。專家稱,耐鹽度測試是對耐鹽種質潛力開發研究的重要依據。
當日15時,李滄白泥地公園的海水稻正式開鐮收割。“割水稻需要用力很穩,一次成功,我們今天會選擇前期表現良好的海水稻材料進行收割。”手持鐮刀在現場收割海水稻的工作人員介紹,當日的測評程式要經過收割、各項專業專案的觀察、脫粒直到最後的稱重環節。
當天的海水稻現場評測會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對位於李滄白泥地公園海水稻研發實驗基地的耐鹽鹼水稻材料的現場評測,二是對位於即墨金口即發農副業基地的稻作改良綜合示範區土壤調理劑施用效果的現場評測。
兩場評測重點不同。其中,參與白泥地耐鹽鹼水稻材料評測內容包括,確定測產水稻材料、每畝有效穗數、平均每穗總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產量等。
參與即墨金口即發農副業基地的稻作改良綜合示範區土壤調理劑施用效果評測內容包括,使用土壤改良劑的稻田與空白田的產量對比、增產效果對比,以及兩種田塊水稻的倒伏性、株高等。
15時40分許,海水稻收割工作完畢,工作人員搬來一臺脫粒機。隨著脫粒機發出轟隆隆的聲響,工作人員將事先收割好的海水稻材料依次進行脫粒。記者看到,現場經過小區域收割、脫粒、除雜、測水分、稱重最後獲得資料,專家經過現場會後獲得一致結果。
由於與第三代遺傳工程不育系雜交水稻技術的堅定工作在時間上衝突,袁隆平院士當天無法參加現場測產,但透過影片連線參與,研發人員向其彙報測產結果後,袁隆平院士給出看法。
專家組組長、揚州大學劉世平教授網路連線遠在長沙的袁隆平院士說:“經現場小面積收割理論測產測得結果為yc0045每畝產量是620.95kg,yc0082每畝產量是547.72kg,yc0107每畝產量是490.47kg,yc0143每畝產量是438.14kg,遠超預期產量。”
袁隆平對這樣的結果表示很滿意,可以打“優秀”,今年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希望再接再厲明年更上一層樓,接下來要大量制種,同時建議明年選兩個點大田種植再觀察表現。
“我們預期是每畝產量300kg,現在每畝最高產量620.95kg,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劉世平教授表示。
“這一評測結果達到了海水稻研發中心的期望,標誌著耐鹽鹼稻研發種植研發試驗的第一步順利完成,接下來耐鹽鹼水稻研發還有更多的重點難點需要攻關。”海水稻研發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以yc0045每畝產量是620.95kg為例,按照大田種植產量8折計算,畝產量也可高達500kg。
與此同時,即墨金口鎮海水稻種植基地內種植的海水稻也進行了測產收割。
土壤改良試驗區種植的海水稻為“天隆優619”品種,生長鹽度為3‰。
土壤改良試驗區種植的海水稻金燦燦一片,已經到了收穫季節。“試驗區種植的海水稻一部分施用了土壤改良劑,一部分沒有施用。”現場一位專家介紹,透過現場檢視發現,施用土壤改良劑的海水稻株高比正常生長的海水稻要矮10釐米左右,但是抗倒伏性要強一些。
在鹽鹼地中施用土壤改良劑可以減少水稻在生長過程中對鹽鹼成分的吸收,提高水稻品質;提高海水稻抗倒伏性;可以有效防止病蟲害發生;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提高產量。
現場工作人員激動地說,經過測量,施用土壤改良劑的海水稻理論畝產量達到390kg,沒有施用土壤改良劑的水稻理論畝產量不到330kg,透過對比增產19%以上,效果非常明顯。
此外,當天還對基地內種植的“超優千號”海水稻品種進行了測產,實際收割0.328畝,鮮重達到325.7kg,經過去皮、去雜、去水後測算出理論畝產量達到714.59kg。
鹽鹼地中種出來的水稻口味怎麼樣呢?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在白泥地公園現場試吃了煮好的海水稻大米,與周圍專家點評結果相同:是普通大米的味道,沒有海水的鹹味,蠻香的,有點黏。
在金口的測評現場,工作人員將海水稻放入鍋中蒸熟,供現場品嚐。“吃起來味道非常香,比普通大米味道要好。”一位附近村民品嚐過蒸熟的海水稻後連連稱讚。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曉鵬 宋祖鋒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邊河靜靜流1”:袁隆平,感謝您又研發出了“海水稻”,解決了地少人多的糧食供應問題!
網友“提示:kiamusu”:基因測序技術,瞭解了,不多說了。
網友“上海使用者02xxxx241”:好不容易剩點溼地又要遭殃了
(2017-09-29)
(
9月20日晚,
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為特色農產品代言公益活動”現場接受採訪。)
(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深情講述與黔陽冰糖橙的故事。)
掌上懷化客戶端訊(記者黃莎)9月20日晚,由農業部主辦,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CCTV7-農業節目)承辦的“我為特色農產品代言公益活動”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娓娓道出了“品黔陽冰糖橙,享世間好口福”的故事,併為其代言。
“黔陽安江(現洪江市)工作、生活了30多年,並與黔陽冰糖橙結下不解之緣”,袁隆平深情講述了一段鮮為人知的小故事,“60年代,我還在安江農校教書時,學校對面是長磧村。有次路過村裡,看到許多小孩爬到樹上偷青橙子吃。生產隊長不解地問孩子們偷吃橙子的原因,孩子回答說只有這種橙子最好吃、最甜。”這個對話引起了袁隆平的深思,回去研究發現,這顆橙子樹是突變體,含有多種有益人體的微量元素,這讓他產生了興趣。隨後,針對這個品種進行改良並繁殖推廣,1976年育成並定名為“黔陽冰糖橙“。
“秋露凝漿細,朝陽入色深。”擁有朝陽般金光亮彩的黔陽(現洪江市)冰糖橙,1977年至2016年曾18次獲省部級金獎,並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定。200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洪江市題詞“中國冰糖橙之鄉”;2016年,被評為湖南省首屆十大農業區域公用品牌;2017年入圍中國首屆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洪江市現有冰糖橙種植面積20.3萬畝,2016年產量達41萬噸,年總產值9.48億元。
據悉,本次公益推介活動圍繞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綠色發展、生態優先、品牌引領、產業升級”這一主題,結合2017年中國百強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推選和品牌農產品優勢區建立認定工作,將品牌推介、產銷銜接、幫農民推介農產品作為重中之重,進一步提升了農業品牌影響力,提高了全社會對“三農”事業的關注度,展示和謳歌了國家經濟新常態下現代農業取得的豐碩成果。今年農交會組委會評選出了100個百強中國農業品牌,湖南共三個品牌入選,黔陽冰糖橙名列其中。
(2017-09-21)
關注 | 袁隆平宣佈重大成果:透過“敲掉”一些基因,水稻親本“去鎘”獲突破
2017-09-29
中國食品安全報
圖片來自網路
“近期,我們在水稻育種上有了一個突破性技術,可以把親本中的含鎘或者吸鎘的基因‘敲掉’,親本乾淨了,種子自然就乾淨了。”近日,在2017年國家水稻新品種與新技術展示現場觀摩會(以下簡稱“雙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宣佈了一項重大成果。
近年來,伴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綠色種業提出的新要求,農作物的純淨度越發受到關注,特別是在許多土壤汙染較重的地區,如何避免汙染元素在作物中的代際傳播,是育種家必須考慮的問題。此項鎘元素剔除技術將扭轉我國部分農作物重金屬含量超標的趨勢。
據瞭解,此次雙新會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湖南省農業委員會共同舉辦,集中展示了長江中下游地區一大批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的優良水稻品種和最新種業科研成果。
雙新會展示基地展示了來自全國10個省市89家科研單位和種子企業的588個優良水稻品種,集中體現了這些品種的生長情況,重點突出了氮高效栽培技術、印刷播種技術、超級稻“三定”栽培技術和均衡施肥技術4項水稻輕簡高效栽培新技術帶來的種植效果提升。
來源:湖南日報
編輯:劉延正
本微訊號內容同步在以下平臺釋出
關注中國食品安全報
覺得不錯,請點贊 轉發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9-29)
齊魯網9月28日訊(記者 高亞南 蔡紀香)中國有15億畝鹽鹼地,其中2.8億畝可以開發利用。由袁隆平院士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去年落戶青島,9月28日,他們研發的海水稻開始收割,袁隆平的目標是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實現海水稻能在千分之八到10鹽鹼地上畝產三百公斤,如果能夠實現,對於我國的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海水稻種植第一年的表現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閃電新聞客戶端將聯合齊魯頻道對收割情況進行現場直播。看直播 >>>
從去年以來,袁隆平院士多次來到青島,參與了海水稻的研發。今天他雖然沒有來到海水稻收割現場,但是也在關注著青島海水稻的收穫,88歲高齡的他依然保持著緊張的工作狀態,聽說青島海水稻收割有直播,袁老特別關心,他暫時放下手頭的工作,透過閃電新聞直播觀看收割實況。
青島"海水稻"今收割 “巨人稻”一株高達兩米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在青島,有兩塊稻田即將收割,一塊是在青島李滄區的白泥地公園這塊稻田,另外一塊在距離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五十多公里以外的即墨區金口鎮,記者從青島李滄區白泥地公園這塊稻田看到,這裡水稻長得比人還高,據瞭解,它叫做巨人稻,長到兩米的高度都算是稀鬆平常。
海水稻是用海水澆灌的嗎?專家這樣說
今天下午,青島李滄區的白泥地公園和即墨區金口鎮海水稻試驗田收割正式開始,和青島李滄區的白泥地公園的試驗田不同,這邊的稻田是長在貨真價實的鹽鹼地上,這裡是大面積推廣“海水稻”試種的種植基地。相比較起來,面積就大多了,這邊專門準備了一臺收割機,機械化作業。
有不少網友問到,海水稻,是用海水澆灌的嗎?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張國棟教授介紹,其實“海水稻”不是用海水澆灌的,也許用“鹹水稻”或者“耐鹽鹼水稻”來稱呼更形象一些。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今天收割的水稻,平日都是用海水和淡水一定的比例(3‰-6‰)調配灌溉,如果用海水澆灌,稻子是吃不消的。
海水稻=海水+稻?錯!要知道目前全世界海水的平均鹽度高達35‰,我國四大海域中鹽度最低的渤海,含鹽度也有30‰。想象一下,一公斤水裡有35克鹽,已經算齁鹹齁鹹了,長時間泡在這樣水裡,人都受不了,更何況是水稻呢。所以說,“海水稻”的真實名稱是“耐鹽鹼水稻”,是指能在海邊灘塗等鹽鹼地裡生長,甚至能忍受海水短期浸泡的水稻。
現在,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的海水稻,已經可以在含鹽度3‰-6‰的土地上茁壯成長,科研人員計劃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把海水稻實驗材料的耐鹽度提高到8‰-10‰,透過雜交培育,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依然可以達到畝產300公斤以上的目標。
(2017-09-28)
一生都為水稻而活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再一次為糧食產量和糧食安全,帶來舉世矚目的好訊息。
9月28日,由袁隆平掛帥的“海水稻”專案在青島進行實地測產。經評測,其中編號為0045的耐鹽鹼水稻畝產達620.95公斤。
袁隆平對於此次測評結果滿意,並表示明年將再選2個點大田種植以觀察表現。對於外界關注的轉基因問題,“海水稻”研發中心明確表示鹽鹼水稻不是“轉基因”品種。
“海水稻”的研發成功,對我國糧食戰略安全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據袁隆平介紹,全球有9.5億公頃鹽鹼地,亞洲3.2億公頃,佔全球的1/3以上,而中國有1億公頃鹽鹼地,其中2.8億畝可以開發利用。
研發團隊計劃,在5到8年內在全國推廣1億畝“海水稻”種植。如果“海水稻”能成功推廣,按照每畝鹽鹼地產值200-300公斤計算,可增產糧食500億公斤,多養活約2億中國人。
而這不僅對我國糧食安全影響巨大,甚至將深刻改變人類的命運。據統計,目前全世界約有8億飢餓人口,如果全球可開發利用的143億畝鹽鹼地都能種上“海水稻”,意義不言而喻。
除了“海水稻”,袁隆平還為世界糧食安全帶來福音。
作為對鎘吸收最強的大宗穀類作物,水稻親本去鎘技術取得突破,將扭轉我國部分農作物重金屬含量超標的趨勢。
鎘被認為是一種十分危險的環境汙染元素,不僅汙染土壤,還會在人體中積存,導致軟骨症,最嚴重的還會引發癌症。鎘汙染危害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1956前後,在日本水俁灣爆發的水俁病。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向環境中釋放的鎘高達30000噸左右。其中82%-94%的鎘會進入到土壤中。
據袁隆平介紹,水稻親本去鎘技術,可以把親本中的含鎘或者吸鎘的基因“敲掉”。水稻親本乾淨了,水稻種子自然就乾淨,人們就可以吃上無鎘汙染的糧食。
今年87歲的袁隆平被尊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已被推廣到20多個國家,解決了世界糧食短缺問題。
2014年,袁隆平曾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但未獲獎。
“海水稻”成功研發,以及水稻親本去鎘技術取得突破,袁隆平不僅將讓世界更多飢餓中的難民吃上飽飯’,還解決了“安全吃”的問題。
諾貝爾和平獎當屬袁隆平!
(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