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諾貝爾和平獎按計劃將於明天(6號)在奧斯陸公佈。它由挪威議會任命的一個專家小組選出,共有318位已知和報道的候選人。
除了勝利者之外,提名者的名字在50年的時間裡都是保密的,但是提名者——包括前獲獎者、政治家和學者——經常公開他們的候選人。虛假報告也很常見。
今年或多或少的提名 - 傳聞的和證實的,包括“白頭盔”、穆罕默德•賈瓦德•扎裡夫(伊朗外交部長)和費德麗卡•莫格里尼(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教皇弗朗西斯 、普京和特朗普等等。
英國BBC英文網站5日公佈了一批人們猜測的入圍人員名單。挪威的和平研究機構奧斯陸每年都會擬定一份入圍名單,而博彩市場已經鎖定了少數的領跑者。
“白頭盔”和他們的頭頭雷德薩利赫
“白頭盔”正式名稱為敘利亞民防,近年來多次提名。它在一個被長達6年的戰爭蹂躪的國家中幫助平民“努力非凡”,它獲獎將是“很受歡迎的”。該獎項承認在殘酷的軍事打擊和極端危險的情況下,至關重要的人道主義工作和社會團結。
穆罕默德•賈瓦德•扎裡夫和費德麗卡•莫格里尼
伊朗外交部長和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被認為是伊朗核協議的有力競爭者。隨著美國和半島之間的緊張關係不斷加劇,陪審團可能會選擇支援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努力,以限制核武器的發展和擴散。目前,特朗普稱這是一種“尷尬”。美國前國務卿約翰克里也是談判的關鍵人員,但諾貝爾委員會可能熱衷於強調國際社會對該協議的廣泛支援。
杜倫達
杜倫達現在在德國自行流亡,是世俗,共和主義的土耳其日報的專欄作家和總編輯。土耳其日報幾名工作人員面臨著謀殺恐怖主義的指控。 他的獲獎,將是對總統阿奇多•埃爾多安鎮壓新聞自由的象徵性打擊。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階專員公署
過去曾贏得過兩次諾貝爾和平獎,但自1981年以來沒有獲得過任何諾貝爾和平獎,陪審團可能會覺得在菲利波•格蘭德領導下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近年來,該機構對敘利亞內戰、歐洲難民危機以及逃離緬甸的穆斯林羅辛亞人做出了回應。據報道,黙克爾決定開放德國邊境接收100多萬難民和移民,也被提名。
教皇弗朗西斯
今年至少一家博彩公司的寵兒。教皇方濟各從未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但方濟各在難民、貧困、社會公正和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的強硬立場,將被廣泛認為是熱門人選。據報道,他今年被一名挪威國會議員提名為“他是少有的支援唐納德特朗普的人之一”。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
自特朗普的就職典禮以來,美國公民自由聯盟一直表現得尤為活躍,對美國總統的更具爭議性的決定提出了不斷的法律挑戰,包括他的旅行禁令和禁止跨性別軍事人員的禁令。它將特朗普描述為“一個人的憲法危機”。
如何看
全世界都知道,諾貝爾獎項中,最不值錢的是和平獎,最有爭議的也是和平獎,深深打上西方價值觀烙印的同樣還是和平獎。
緬甸實際的統治者昂山素季曾被西方捧為“自由女神”,並因她與緬甸軍政府長期抗爭並被軟禁而獲諾貝爾和平獎。今年因羅興亞難民危機,她被西方媒體批得體無完膚,而且要求剝奪她的諾貝爾和平獎頭銜的呼聲不斷。
俄羅斯國防部9月28日否認其飛機上週在敘利亞伊德利卜省空襲,造成150多名平民死亡的說法,稱俄羅斯飛機不針對平民地區。這些指控是由有爭議的白頭盔組織提出的。時常被西方媒體稱讚“白頭盔”小組,描繪成在幫助陷入戰區的平民的過程中勇敢的救援人員,但一直有著歷史爭議。批評人士說,該組織只不過是一個外國的宣傳機構,從事推翻大馬士革政府的行動。
目前,敘利亞戰爭正進入白熱化,美國不推翻巴沙爾政權決不會罷休。而“白頭盔”這個騙子,正好迎合了西方的價值取向,成為抹黑敘利亞政府的普京的工具。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白頭盔”最有可能當選。
不信的話,我們也可以打賭。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胖伯虎點蚊香”:狗公不得好死!
2017年諾貝爾獎開獎周來啦:今年榮譽到誰家?
2017-10-0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0月2日電 從本月2日開始,2017年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在隨後的八天內,醫學獎、物理學獎等多項大獎的結果將陸續揭曉。今年的諾獎到底有何看點?到底哪些人有機會最終折桂呢?
資料圖:諾貝爾獎章
8天開6獎:文學獎時間待定
首次諾貝爾獎於1901年開始頒發,是根據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的。其主要涵蓋諾貝爾在遺囑中設立的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以及和平獎5類獎項。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決定提供資金,增設諾貝爾經濟學獎,於1969年開始頒發。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的最新資訊,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2日17時30分;物理學獎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3日17時45分;化學獎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4日17時45分;和平獎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6日17時;經濟學獎的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9日19時。
而備受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時間目前尚未最終確定。按照往年規律,文學獎通常在化學獎公佈的次日揭曉。
資料圖:諾貝爾頒獎儀式現場
歷經百餘年:數百人接受榮譽
據官方統計,1901年至2016年間,諾貝爾獎各類獎項共計頒發了579次,累計獲獎人次為911。其中,物理學獎頒發次數最多,為110次。由於少數個人與機構獲獎次數不止1次,故實際上共有881人以及23個組織獲得諾獎。其中,生理學或醫學獎共計獲獎人數最多,為211人。
此外,諾貝爾獎獲獎者的平均年齡為59歲。最年長的獲獎者是2007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萊昂尼德·赫維奇(Leonid Hurwicz),獲獎時已90歲。不過,2016年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70歲,其中最年輕的65歲,多數人超過72歲,“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
自1901年以來,有一些年份部分類別的諾貝爾獎未頒發,共計49次。大部分未頒獎的年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期間。其中,諾貝爾和平獎未頒發的次數最多,為19次。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6年,諾貝爾獎共頒發給女性49次,其中居里夫人獲獎2次,因此共計48名女性獲得過諾貝爾獎。還有兩位科學家獲得了兩次不同的諾貝爾獎:居里夫人(1903年獲物理學獎,1911年獲化學獎)以及萊納斯·鮑林(1954年獲化學獎,1962年獲和平獎)。
資料圖:屠呦呦
獎金有提高:中國人能否再拿獎?
在這其中,中國作家莫言2012年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5年,屠呦呦憑藉對青蒿素的研究獲得當年的生理學與醫學獎。今年還有沒有中國人再度獲此榮譽?在答案揭曉前還未可知。
而這主要是因為諾貝爾獎評選的全過程保密,除公佈最終獲獎者的名字外,候選人名單在50年內都不對外公開。即使過了這一時限,也僅供研究諾貝爾獎的專業人員查閱。
獲獎名單公佈後,獎金數額也是外界關注的一大焦點。諾貝爾獎的獎金主要透過管理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產來獲得,該基金會曾以財務問題為由,2012年把獎金從此前的1000萬克朗減少至800萬克朗。
不過,據諾貝爾基金會25日對外公佈的最新訊息稱,從今年(2017)起,諾貝爾獎各獎項獎金提高1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82萬元),增加後的獎金將達到900萬克朗(約合人民幣740萬元)。針對此次提高獎金,諾貝爾基金會解釋稱是因為財務狀況得到了改善。
資料圖:美國民謠歌手鮑勃·迪倫獲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
各方預測:今年榮譽到誰家?
每年10月開獎之前,各大機構都會發布對當年諾獎熱門人選的預測,博彩業也總是不失時機地開出盤口,供普通民眾賭上一把。
其中,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公佈的名單最為引人關注。該獎項按生理或醫學、物理、化學、經濟四個領域分類,根據研究人員所發表成果的被引用頻次,來分析和預測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自2002年以來,其已經成功預測了數十位諾獎得主。
圍繞即將揭曉的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在全球最大規模博彩公司“英國立博”(Ladbrokes)的得主預測榜上,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27日排在第二位。榜首是現代非洲文學的代表性作家、肯亞男作家恩古吉 瓦 提安哥。
不過,雖然2015年位列“立博”榜首的白俄羅斯女作家斬獲諾獎,但去年獲獎的是排名並不靠前的美國歌手鮑勃 迪倫。
(2017-10-02)
民間有句俗語:“孩子出過疹和痘,才算解了閻王扣。”這裡的痘指的就是天花,而疹指的就是麻疹。不過這句俗語,相信已經隨著“疫苗”的廣泛使用逐漸被人遺忘,由此可見疫苗是人類對抗疾病的利器。
疫苗是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動物血清、細胞等原料製成的供診斷、預防和治療的生物製品。疫苗在保護人類健康方面起著巨大的作用,在降低死亡率和提高人均預期壽命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9月6日,“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授予了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的兩名教授,其獲獎理由為“為預防宮頸癌和由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引起的其他腫瘤,開發HPV疫苗而帶來的技術進步”。HPV病毒是女性宮頸癌主要誘因之一,宮頸癌是全世界女性中排名第四位的常見癌症,HPV疫苗因此被稱為宮頸癌疫苗。而拉斯克獎又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所以下個月即將到來的諾貝爾醫學獎也極有可能會授予這兩位教授呢,也因此使得疫苗行業再次受到大家的關注。
下面小編就和蘿蔔投研團隊,結合AI演算法,為大家呈上今天這篇圖文並茂的疫苗行業大資料報告。
1 全球疫苗行業
從生產廠家來看,全球疫苗市場以默沙東、輝瑞、GSK和賽諾菲四大巨頭為主導,疫苗產品的研發週期長、壁壘高。圖1展示了2016年全球各大疫苗生產商的市佔率分佈,四大巨頭壟斷了全球85%的市場份額。從產品來看,重磅產品多,表1列出了2016年前十大疫苗品種名稱、所屬公司及其適用症狀。2016年前十大疫苗品種銷售額超過166億美元,單品銷售額均超過6億美元,如圖2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圖1、2016年全球疫苗市場格局。來源:公司年報,醫藥魔方,蘿蔔投研(通聯資料)
SHAPE \* MERGEFORMAT
表1、2016年前十大疫苗品種名稱、所屬公司和適用症狀,來源:公司年報,醫藥魔方,蘿蔔投研(通聯資料)
SHAPE \* MERGEFORMAT
圖2、2016年前十大疫苗銷售額。來源:公司年報,醫藥魔方,蘿蔔投研(通聯資料)
2 中國疫苗行業
2.1 疫苗分類和流通渠道
中國的疫苗分為一類和二類兩種。第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針對兒童使用的一類疫苗有11種,分別是:乙肝疫苗、卡介疫苗、骨灰疫苗、百白破、白破、麻風、麻腮風、乙腦、流腦A、流腦A+C和甲肝滅活;針對成人和重點人群的一類疫苗有3種,分別是: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和鉤體疫苗。第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並且自願受種的其他疫苗。以深圳市為例,政府推薦使用的第二類疫苗有9種,分別是:風疹減毒活疫苗、甲型肝炎疫苗、A群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麻腮風三聯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和狂犬病疫苗。
受“3.18行業疫苗事件”影響,2016年4月國家公佈了《國務院關於修改〈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決定》,對國內疫苗,尤其是二類疫苗的流通做了相關的條例修改,不再允許批發企業經營疫苗,並強化了疫苗全程冷鏈儲存、運輸管理制度。政策變動後的疫苗流通渠道如圖3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圖3.政策變動後的疫苗流通渠道。資料來源:蘿蔔投研(通聯資料)
2.2 行業發展趨勢
一類疫苗由政府承擔費用,實行政府招標採購的模式。一類疫苗之前一直由發改委實施最高限價,價格長期以來均偏低,導致整體毛利率水平較低,一直處於壟斷競爭的微利狀態。但自2015年6月1日起,政府定價被取消。一類苗是強制性接種,由國家財政撥款購買,下游需求較穩定,因此整體受行業週期影響較小。一類苗的生產被國企控制:一類苗由省疾控中心統一公開招標,集中採購。一類苗市場集中度較高,生產企業主要被國有企業控制,目前我國一類苗的主要生產廠商包括中生集團旗下的6個研究所(北京所、長春所、成都所、蘭州所、上海所和武漢所)以及中國醫學科學研究院生物學研究所(昆明所)。根據中檢所的資料統計,一類苗有超過80%由國有企業生產,14%左右為民營企業生產,4.5%由外資企業生產,一類苗的生產主要被國有疫苗企業控制。
二類疫苗是自願接種,費用由接種者承擔,渠道壟斷被打破,疫苗企業自主定價空間提高。因此二類苗毛利率水平較高,市場化程度也較高,是典型的創新和品類驅動行業。相比一類苗市場,二類苗市場較為開放,國內企業眾多,集中度遠如一類苗市場。在二類苗市場中,民營企業佔據了接近50%的市場份額,國有企業佔據了28%左右的市場份額,而外資企業的市場份額也超過20%。二類苗市場中,民營企業力量雄厚,競爭激烈,而外企也加速進入國內市場,但主要是在高階疫苗市場領域,外企擁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加大路國內疫苗市場的競爭。
需求方面,二類疫苗是整個疫苗市場增長主要驅動力。我國兒童主要一類苗的接種率處於較高水平,二類疫苗接種率較低。近幾年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和預防保健意識的普遍增強,二類疫苗接種率快速增長,2014年二類疫苗銷售超過一類疫苗佔據了疫苗市場總額的59%。二類疫苗是整個疫苗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到2020年,我國二類疫苗市場規模最大將達到455億元左右。圖4對比了2010至2016年的全國新生人口數量和疫苗銷售額,兩者具有較為顯著的正相關性。2016年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今後5年我國將迎來第四次嬰兒潮,未來每年新生兒的數量有望提升到1900萬,對疫苗的需求提升很可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圖4. 新生人口數量與疫苗銷售額呈現正相關性。資料來源:蘿蔔投研(通聯資料)
事件方面,“疫苗事件”的影響逐漸消除。行業整改完成,民眾對二類疫苗監管的信心恢復。2017年1-3月,疫苗總批籤量為9497萬支/瓶/粒,總體同比2016 年的9373萬支/瓶/粒略有提高,表明去年一季度後的“疫苗事件”的影響正逐漸消除,疫苗市場逐漸回暖。
政策方面,2017年2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釋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工作的意見》,意見中提出推動行業發展與解決行業目前問題的多項措施,行業迎來政策春風。圖5和圖6分別為疫苗板塊上市公司的營收和淨利潤同比增長率,說明疫苗企業經營已經恢復正常,疫苗產品銷售順利。
SHAPE \* MERGEFORMAT
圖5.疫苗板塊上市公司營收同比增長率。資料來源:蘿蔔投研(通聯資料)
SHAPE \* MERGEFORMAT
圖6. 疫苗板塊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率。資料來源:蘿蔔投研(通聯資料)
2.3 從疫苗批籤量角度看行業競爭格局
疫苗新政實施以後,廠家不能透過經銷商壓貨,而疾控機構的冷庫空間有限,廠家需要根據接種點的採購需求控制批簽發進度,因此疫苗批籤量能較好的反映實際終端需求。我們利用疫苗批籤量來分析疫苗行業競爭格局。根據中檢所的資料,2017年1-6月疫苗總批籤量為2.23億支/瓶/粒,較2016年同期下降5.38%,同比下降35.80%。2017年上半年總體批籤量略低於2016年同期。
2.3.1 公司和產品維度
結合中檢所釋出資料,國內幾家主要疫苗上市企業2017年上半年的批簽發情況:批籤量最高的是康泰生物(包括民海生物),近3000萬支,其中超過80%為乙肝疫苗,屬於一類疫苗;排名第二是長生生物,超1900萬支/瓶,是二類苗中批籤量最多的上市企業;其後依次為遼寧成大、天壇生物、沃森生物、智飛生物等,如圖7所示。分品種來看,2017年1-6月批籤量最大的疫苗為乙肝疫苗(約3732.01萬瓶),遠超其他品種;其後依次為狂苗、百/白/破疫苗、流腦疫苗和麻/風/腮疫苗,其中狂苗是批籤量最大的二類疫苗,如圖8所示。
圖7. 2017上半年主要上市公司批簽發量。資料來源:蘿蔔投研(通聯資料)
圖8. 2017上半年主要疫苗產品批簽發量。資料來源:蘿蔔投研(通聯資料)
2.3.2 重點疫苗產品維度
o乙肝疫苗:2017年上半年,進行乙肝疫苗批簽發的生產廠家主要有康泰生物、華北製藥、大連漢信,總批簽發數量約為3732萬瓶(相當於2016年乙肝總批籤量的47%),其中康泰生物佔比64%,排名第一,具有絕對優勢,如圖9a所示。
o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的主要生產廠家有長生生物、寧波榮安、遼寧成大、廣州諾誠等。2017年上半年總批籤量661.38萬人份(相當於2016全年狂苗總批籤量的55.53%),其中長生生物狂苗批簽發數量達234萬人份(相當於公司2016全年狂苗批籤量的133%),市佔比達36%,領先成大生物約48萬人份,如圖9b所示。
o百/白/破疫苗:百/白/破疫苗包括破傷風、白喉+破傷風、無細胞百白破,屬於一類疫苗,主要生產廠家有武漢所、長生生物、賽諾菲、歐林生物,2017年上半年總批籤量為2618萬瓶,其中武漢所2221萬瓶排名第一,長生生物323萬瓶排名第二,佔比12%,如圖9c所示。
o流腦疫苗:目前國內上市的流腦疫苗主要有ACYW腦膜多糖疫苗(二類)、A群C群腦膜多糖疫苗(一類)和結合疫苗(二類)、A群腦膜多糖疫苗(一類)四種,2017年上半年總批籤量為2592萬瓶(相當於2016全年流腦疫苗總批籤量的73%),其中國有企業中生集團旗下的蘭州所和武漢所合計佔比達65%,民營企業中沃森生物佔比最高,約佔20%,如圖9d所示。
SHAPE \* MERGEFORMAT
圖9 資料來源:中檢所,蘿蔔投研(通聯資料)
2.3.3 研發支出對比
強大的研發能力保障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圖10列出了智飛生物和長生生物兩家上市公司的研發收入佔比營收對比。智飛生物的研發支出佔比,遠高於長生生物。
SHAPE \* MERGEFORMAT
圖10.疫苗板塊主要上市公司研發收入佔比營收對比,資料來源:蘿蔔投研(通聯資料)
2.3.4 上市公司財務指標對比
2.3.5 盈利預測
在研究行業投研邏輯的基礎上,依託於機器學習相關演算法,我們研發了基於宏觀經濟週期、行業生命週期和個股行業地位等基本面資訊的動態多因子預測模型,實現了財務指標的智慧預測。圖11對比了智飛生物和長生生物的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的通聯智慧預測和一致預期結果。
圖11a.智飛生物和長生生物的通聯智慧預測營業收入和一致預期對比。資料來源:蘿蔔投研(通聯資料)
圖11b.智飛生物和長生生物的通聯智慧預測歸母淨利潤和一致預期對比。資料來源:蘿蔔投研(通聯資料)
$華蘭生物(SZ002007)$$雙鷺藥業(SZ002038)$$達安基因(SZ002030)$
@今日話題
================================
蘿蔔投研由通聯資料出品,是市場上唯一一款基於人工智慧技術打造的智慧投研平臺。蘿蔔投研不僅擁有豐富的金融資料庫,同時利用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等前沿技術,滿足使用者在研究過程中高效獲取及處理資訊、快速挖掘投資線索的迫切需求,為投資決策提供重要支援。
(2017-09-21)
中新網10月2日電 從本月2日開始,2017年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在隨後的八天內,醫學獎、物理學獎等多項大獎的結果將陸續揭曉。今年的諾獎到底有何看點?到底哪些人有機會最終折桂呢?
8天開6獎:文學獎時間待定
首次諾貝爾獎於1901年開始頒發,是根據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的。其主要涵蓋諾貝爾在遺囑中設立的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以及和平獎5類獎項。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決定提供資金,增設諾貝爾經濟學獎,於1969年開始頒發。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的最新資訊,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2日17時30分;物理學獎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3日17時45分;化學獎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4日17時45分;和平獎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6日17時;經濟學獎的揭曉時間最早為北京時間9日19時。
而備受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時間目前尚未最終確定。按照往年規律,文學獎通常在化學獎公佈的次日揭曉。
歷經百餘年:數百人接受榮譽
據官方統計,1901年至2016年間,諾貝爾獎各類獎項共計頒發了579次,累計獲獎人次為911。其中,物理學獎頒發次數最多,為110次。由於少數個人與機構獲獎次數不止1次,故實際上共有881人以及23個組織獲得諾獎。其中,生理學或醫學獎共計獲獎人數最多,為211人。
此外,諾貝爾獎獲獎者的平均年齡為59歲。最年長的獲獎者是2007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萊昂尼德•赫維奇(Leonid Hurwicz),獲獎時已90歲。不過,2016年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70歲,其中最年輕的65歲,多數人超過72歲,“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
自1901年以來,有一些年份部分類別的諾貝爾獎未頒發,共計49次。大部分未頒獎的年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期間。其中,諾貝爾和平獎未頒發的次數最多,為19次。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6年,諾貝爾獎共頒發給女性49次,其中居里夫人獲獎2次,因此共計48名女性獲得過諾貝爾獎。還有兩位科學家獲得了兩次不同的諾貝爾獎:居里夫人(1903年獲物理學獎,1911年獲化學獎)以及萊納斯•鮑林(1954年獲化學獎,1962年獲和平獎)。
獎金有提高:中國人能否再拿獎?
在這其中,中國作家莫言2012年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5年,屠呦呦憑藉對青蒿素的研究獲得當年的生理學與醫學獎。今年還有沒有中國人再度獲此榮譽?在答案揭曉前還未可知。
而這主要是因為諾貝爾獎評選的全過程保密,除公佈最終獲獎者的名字外,候選人名單在50年內都不對外公開。即使過了這一時限,也僅供研究諾貝爾獎的專業人員查閱。
獲獎名單公佈後,獎金數額也是外界關注的一大焦點。諾貝爾獎的獎金主要透過管理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產來獲得,該基金會曾以財務問題為由,2012年把獎金從此前的1000萬克朗減少至800萬克朗。
不過,據諾貝爾基金會25日對外公佈的最新訊息稱,從今年(2017)起,諾貝爾獎各獎項獎金提高1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82萬元),增加後的獎金將達到900萬克朗(約合人民幣740萬元)。針對此次提高獎金,諾貝爾基金會解釋稱是因為財務狀況得到了改善。
各方預測:今年榮譽到誰家?
每年10月開獎之前,各大機構都會發布對當年諾獎熱門人選的預測,博彩業也總是不失時機地開出盤口,供普通民眾賭上一把。
其中,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公佈的名單最為引人關注。該獎項按生理或醫學、物理、化學、經濟四個領域分類,根據研究人員所發表成果的被引用頻次,來分析和預測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自2002年以來,其已經成功預測了數十位諾獎得主。
圍繞即將揭曉的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在全球最大規模博彩公司“英國立博”(Ladbrokes)的得主預測榜上,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27日排在第二位。榜首是現代非洲文學的代表性作家、肯亞男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
不過,雖然2015年位列“立博”榜首的白俄羅斯女作家斬獲諾獎,但去年獲獎的是排名並不靠前的美國歌手鮑勃・迪倫。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圓緣”:中國原籍兩位
網友“小雨”:請問我國有多少位諾獎得主
(2017-10-02)
與每個人相關的神奇生物鐘!三科學家因“人體生物鐘”斬獲2017諾貝爾獎!
2017-10-03
中外學術情報
入群邀請:1、研究生回“研”;2、留學生回“留”;3、博士回“博”;4、考博碩回“考”;5、鵲橋回“友”
就在剛剛,201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最終結果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頒佈揭曉。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2日宣佈,將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三名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邁克爾·羅斯巴什和邁克爾·揚,以表彰他們在研究生物鐘執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
這些科學家以果蠅為研究物件,分離出一個能夠控制生物節律的基因,它可以編碼一種在夜間積聚、在白天分解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在細胞中的數量變化就引起了細胞生物節律的晝夜變化。後來他們又發現了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作用的其他幾種蛋白質,從而在分子層面較好地揭示了細胞內生物鐘的工作機制。
生物鐘有重要作用。在一天中的不同時段,人體生物鐘可以精準地調節我們的生理機能,包括激素水平、睡眠需求、體溫和新陳代謝等。若外部環境與生物鐘節律暫時不匹配,比如長途旅行需要倒時差的時候,人就會有不適感。還有證據表明,當一個人的生活方式與內在生物鐘節律長期不相符時,患上多種疾病的風險會增加。(摘自新華社)
啥是生物鐘?
生物鐘又稱生理鍾。它是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透過研究生物鐘,目前已產生了時辰生物學、時辰藥理學和時辰治療學等新學科。可見,研究生物鐘,在醫學上有著重要的意義,並對生物學的基礎理論研究起著促進作用。
人體隨時間節律有時、日、周、月、年等不同的週期性節律。例如人體的體溫在24小時內並不完全一樣,早上4時最低,18時最高,相差l℃多。人體的正常的生理節律發生改變,往往是疾病的先兆或危險訊號,矮正節律可以防治某些疾病。
許多學者的研究指出,按照人的心理、智力和體力活動的生物節律,來安排一天、一週、一月、一年的作息制度,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學習成績,減輕疲勞,預防疾病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所謂智力生物節律,就是人一天中有時記憶力好,有時則差,有一定的規律,如有的人早上5—9時記憶力好,而另一些人則是晚上記憶力好等等)。反之假如突然不按體內的生物鐘的節律安排作息,人就會在身體上感到疲勞、在精神上感到不舒適。
有趣的生物鐘現象
許多生物都存在著有趣的生物鐘現象。例如,在南美洲的瓜地馬拉有一種第納鳥,它每過30分鐘就會“嘰嘰喳喳”地叫上一陣子,而且誤差只有15秒,因此那裡的居民就用它們的叫聲來推算時間,稱為“鳥鍾”;在非洲的密林裡有一種報時蟲,它每過一小時就變換一種顏色,在那裡生活的家家戶戶就把這種小蟲捉回家,看它變色以推算時間,稱為“蟲鍾”。
在植物中也有類似的例子。在南非有一種大葉樹,它的葉子每隔兩小時就翻動一次,因此當地居民稱其為“活樹鍾”;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有一種野花能報時,每到初夏晚上8點左右便紛紛開放,被稱為“花鐘”。
不僅如此,微小的細菌也知道時間。據美國最新的《自然》雜誌介紹,某些單細胞生物體內不僅存在生物鐘,而且這些生物鐘十分精確。
人體內的“隱性時鐘”
萬物之靈的人類,同樣受著生命節律的支配。什麼是人體生物鐘?有人把人體內的生物節律形象地比喻為“隱性時鐘”。科學家研究證實,每個人從他誕生之日直至生命終結,體內都存在著多種自然節律,如體力、智力、情緒、血壓、經期等,人們將這些自然節律稱作生物節律或生命節奏等。人體記憶體在一種決定人們睡眠和覺醒的生物種,生物鐘根據大腦的指令,調節全身各種器官以24小時為週期發揮作用。
早在19世紀末,科學家就注意到了生物體具有“生命節律”的現象。上世紀初,德國內科醫生威爾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奧地利心理學家赫爾曼·斯瓦波達,他們透過長期的臨床觀察,揭開了其中的奧秘。原來,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為的起伏中,存在著一個以23天為週期的體力盛衰和以28天為週期的情緒波動。大約過了20年,奧地利因斯布魯大學的阿爾弗雷特·泰爾其爾教授,在研究了數百名高中和大學學生的考試成績後,發現人的智力是以33天為波動週期的。於是,科學家們將體力、情緒與智力盛衰起伏的週期性節奏,繪製出了三條波浪形的人體生物節律曲線圖,被形象地喻為一曲優美的生命重奏。到了20世紀中葉,生物學家又根據生物體存在週期性迴圈節律活動的事實,創造了“生物鐘”一詞。
生物鐘:人的第三隻眼
生物鐘的位置到底在何處?傳統的觀點認為,生物鐘應該存在於大腦中,但對於具體位置的說法卻又各不相同。有人認為,生物鐘的確切位置在下丘腦前端,視交叉上核內,該核透過視網膜感受外界的光與暗,使之和體內的時鐘保持同一節奏。也有人認為,生物鐘現象與體內的褪黑素有密切的關係,由於褪黑素是由松果腺所分泌,因此生物鐘也應該位於松果體上。
後來產生了外界資訊所導致的外源說、生物體內在因素決定的內源說和生物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綜合說等。
外源說認為,某些複雜的宇宙資訊是控制生命節律現象的動因。美國學者弗蘭克布朗博士認為,人類對廣泛的外界資訊,如電場變化、地磁變化、重力場變化、宇宙射線,其他行星運動週期、光的變化、月球引力等極為敏感,這些變化的週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節律的週期性。
內源說認為,生命節律是由人體自身內在的因素決定的。對夜間活動的倉鼠的試驗表明,在外界條件變化的情況下,如在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的條件下,仍然有相似的節律。人在恆溫和與外界隔絕的地下,也表現出近似於24小時的節律,因此,人的生命節律是由人自身的因素造成的。
綜合說是人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理論。
高校博碩、教師、科研工作者請關注:
精英家長、基礎教育工作者請關注: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羅濤”:他們是星星!照亮了世界的未來!
(2017-10-03)
諾貝爾獎風向標:2017年拉斯克獎公佈
2017-09-07
中國病毒學論壇
2017年9月6日,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公佈。今年該獎項分別授予在雷帕黴素靶蛋白(TOR)激酶訊號通路、HPV疫苗開發,以及在婦女生殖保健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或機構。
在2017年拉斯克獎的評審委員會中,可以看到我們熟悉的身影——雙料院士,華裔生物物理學家莊小威。
拉斯克獎在生命科學、醫學領域享有盛譽,在該獎項的所有獲得者中,有86人也獲得了諾貝爾獎,華人科學家只有很少人獲得該獎項,第一位是1962年生物化學家李卓皓,最近一位是中國科學家屠呦呦。2011年,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4年後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2017年阿爾伯特·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Albert Lasker Basic Medical Research Award
授予巴塞爾大學生物中心的Michael N. Hall教授。
其獲獎理由是“發現TOR蛋白及其在細胞生長代謝調控中的關鍵作用”。
2017 拉斯克·德貝基臨床醫學研究獎
(2017 Lasker~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授予美國國立癌症研究研究所的Douglas R. Lowy教授和John T. Schiller教授。
其獲獎理由“為預防宮頸癌和由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引起的其他腫瘤,開發HPV疫苗而帶來的技術進步”。
2017拉斯克-彭博公共服務獎
(2017 Lasker~Bloomberg Public Service Award)
授予美國計劃生育聯合會(Planned Parenthood, PPFA)。
以獎勵他們“在過去超過一個世紀的時間裡為數百萬婦女提供必需的健康服務與生殖保健服務”。
拉斯克獎簡介
拉斯克獎由美國廣告經理人、慈善家阿爾伯特·拉斯克及其夫人瑪麗·沃德·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於1946年共同創立,以表彰在醫學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醫生和公共服務人員。該獎項之前共設定有三個獎項:基礎醫學研究獎、臨床醫學研究獎和公共服務獎,後又增設特殊貢獻獎。
每個獎項的獲獎者將會獲得25萬美元的資助,該獎項由美國和國際的專業團體提名候選人,候選人需準備翔實的證明材料予以專業委員會進行評定,專業委員會里面的專家也是來自相關領域的權威學者。中國科學家屠呦呦2011年獲得該獎項,從而使得國內外對其研究工作有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本文編輯:蒲公英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9-07)
股更多股市猛料,盡在雲財經官方訂閱號(ID:yuncaijing1)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是學術界最大的盛事,也是A股歷來10月必然炒作的亮點之一。
據外媒報道,2017年諾貝爾獎將從10月2日起陸續揭曉。以下是各獎項具體揭曉時間:
1.生理學或醫學獎:最早於北京時間10月2日17時30分;
2.物理學獎:最早於北京時間10月3日17時45分;
3.化學獎:最早於北京時間10月4日17時45分;
4.和平獎:最早於北京時間10月6日17時;
5.經濟學獎:最早於北京時間10月9日17時45分。
6.文學獎:揭曉時間尚未確定。
由於諾貝爾獎的高度影響力和權威性,其對科技和產業的發展具有一定導向作用,其中許多的科技研究成果以及應用會成為當下學術圈和資本圈關注的熱點。回顧2012年莫言獲獎後文化傳媒板塊和2015年屠呦呦獲獎後生物醫藥板塊的表現,十一以後,“諾貝爾獎”概念有望走出一波行情。
那麼,今年的諾貝爾獎可能會涉及哪些上市公司呢?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已在9月6日公佈,該將授予了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的兩名教授,其獲獎理由為“為預防宮頸癌和由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引起的其他腫瘤,開發HPV疫苗而帶來的技術進步”。
長生生物:新型6價HPV疫苗是公司研發品種之一,已進入臨床前研究。
博暉創新:HPV疫苗的上市,對於HPV相關檢測業務將形成強力帶動,公司早在2016年已取得檢測試劑盒註冊證,具備先發優勢。
智飛生物:協議代理的默沙東HPV疫苗產品註冊仍處於註冊審批階段。
另外,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人員、著名部落格作者塞繆爾·勞德認為,諾貝爾化學獎還有可能頒發給圍繞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CRISPR開展原創工作的珍妮弗·杜德娜、伊曼紐爾·夏波尼以及華人科學家張峰。這一提議也獲得了遺傳生物學家克里斯安託·蓋迪爾瑞茲,以及分子生物學家艾利克斯·沃爾格的贊同,他們在推特上認為這三個人將拔得頭籌。
勁嘉股份:與國內基因編輯領域領先研究機構中山大學建立深度合作,切入CRISPR/CAs9編輯技術研究及應用領域。
銀河生物:2015年斥資5億元以增資併購方式取得投資標的南京生物的90%股份。南京生物在利用各種基因編輯技術製作轉基因模式動物上具有領先的技術和經驗。
物理學獎
據報道,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著名物理學家弗蘭克-維爾切克在上海接受採訪時預測,“引力波”將成為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奪標熱門。引力波的發現自公佈以來一直被譽為諾獎級成就,並於2016年摘得具有“諾貝爾獎得主預測”性質的引文桂冠獎。
前引力波的測量方法以鐳射干涉為主,高功率鐳射器以及功率放大裝置是其中的核心。因此可關注A股鐳射器企業,大恆科技、福晶科技、大族鐳射等。
化學獎
日前“引文桂冠獎”、化學權威雜誌《化學世界》、著名預測部落格等分別對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進行了預測,碳奈米管等相關的重大成果及其發現者,被認為有望獲得第109屆諾貝爾化學獎。
隨著技術不斷成熟,碳奈米管的運用領域逐步擴大。市場研究機構IDTechEx表示,目前全球碳奈米管產業已有不少站穩腳步的供應商,其中多數來自中國,預計2021年碳奈米管市場預期可達1.5億美元。
西藏城投:投資的陝西國能新材料公司從事“碳奈米管等相關新材料”研究。
楚江新材:旗下頂立科技在碳奈米管領域儲備了充足的技術、產品和裝備優勢。
(2017-09-29)
諾獎預測出爐:華裔女科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張遠成熱門
2017-10-01
丁香園
又到了每年十月,科研工作者排隊猜猜猜的時候了。
在經歷了 2015 年屠呦呦在中國本土諾貝爾獎「零」的突破,2016 年大隅良典透過「細胞自噬」領域獨領風騷後。今年,那些領域會得到諾貝爾評委的青睞呢?
每年,湯森路透(現科睿唯安)都會進行的諾貝爾「引文桂冠」預測。
他們會透過已釋出 SCI 論文的引用傳播次數等進行分析彙總,最後得出每年的諾貝爾候選名單。過去的 15 年間,已經有已經有 43 位獲得「引文桂冠獎」者的科學家榮膺各個學科的諾貝爾獎。
今天,丁香園就帶你盤點下,今年那些生物醫學領域那些牛人有可能獲獎?
張遠 & 摩爾:「夫妻檔」腫瘤病毒專家
候選人:張遠、摩爾
主要工作:發現卡波西肉瘤皰疹病毒(KSHV /HHV8)
2017 年,諾貝爾「引文桂冠」生理學和醫學獎領域的,就包括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特聘教授張遠和他的老公 Patrick S. Moore(帕崔克 · 摩爾)。這對「夫妻檔」科學家一起發現了卡波西肉瘤皰疹病毒,又名人類皰疹病毒(HHV8)。
她們的研究找到了艾滋病人常見的卡波西肉瘤的真兇,並解釋了高度惡性的皮膚腫瘤(梅克爾多元癌細胞病毒)是如何在體內潛伏几十年才再度出現引起癌症的。
如果張遠夫婦能夠獲獎,他們將是歷史上第五對夫妻一同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夫婦。
張遠和摩爾
遠藤章:他汀類藥物之父
候選人:遠藤章
主要工作:發現他汀類藥物並將其改良推廣,使得高膽固醇血脂治療成為可能。
過去的 5 年間(2012 年 ~2016 年),一共有三名日本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2012 年山中伸彌、2015 年大村智、2016 年大隅良典)。
而今年另一位日本科學家的呼聲也很高,他的名字叫遠藤章。
如果對這個名字不熟悉,那麼他汀類藥物你一定不陌生。這種藥物是目前治療高膽固醇血癥的一線用藥。
而他汀類藥物的發明,就是源於遠藤章對真菌及膽固醇領域的研究。他在三共製藥公司(現第一三共)擔任研究員時曾對 6,000 種黴菌和蘑菇進行調查,並於 1973 年從青黴菌培養液中發現了能夠降低膽固醇活性的物質美伐他汀。這也是現在所有他汀類藥物的始祖。
遠藤章的發明,具有類似青黴素類似的作用(其本人也是真菌發酵領域專家),發明的藥物使得之前無法治癒的疾病成為可控。
2008 年,遠藤章獲得了被譽為諾貝爾風向標的拉斯克獎。並於 2017 年獲得被稱為「加拿大諾貝爾獎」的蓋爾德納國際獎。
遠藤章
張峰:改變世界的 CRISPR / Cas
候選人:張峰
主要工作:改良併成功證明 CRISPR / Cas 系統在基因編輯的可行性,基因工程技術跨時代的突破。
雖然已經沒有可能重新整理「最年輕」諾貝爾醫學獎的記錄(注:發現並提純胰島素的弗雷德裡克 · 班廷,在獲得 1923 年諾貝爾獎時年僅 32 歲)。
但張峰和他的 CRISPR 技術在過去的一年間,仍以風捲殘雲的姿態拿下一個又一個醫學生物學相關的獎項。
CRISPR,全稱為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 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 (間迴文重複序列叢集/常間迴文重複序列叢集關聯蛋白系統),這是一種源於酸奶工藝的細菌免疫相關技術,但張峰改進了CRISPR / Cas,證實它能夠在人類細胞中高效率進行基因剪裁。
這項技術隨之震驚了全世界的科學家,「這可能是自 20 世紀 70 年代生物技術時代開啟以來發現的最重要的基因工程技術。」CRISPR系統具有搜尋和替換 DNA 的雙重功能,可以讓科學們透過替換鹼基,輕鬆的改變 DNA 的功能。
這就使得從基因層面治療疾病和改造人類成為可能,而張峰,就是那個捅破窗戶紙的人。
張峰
還有那些科學家值得關注?
除了呼聲最高的這幾位,還有不少科學家及其研究方向值得關注。
比如 Lewis C. Cantley (劉易斯 · 坎特利),他發現了磷酸肌醇 - 3 - 激酶(PI3K)的訊號通路並闡明其在腫瘤生長中的作用。這一發現使得抗腫瘤藥物研究有了新的發展方向。
還有 Karl J. Friston (卡爾 · 福瑞斯通),他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維康基金會神經造影中心教授。他的研究透過統計引數映象和基於體素的形態學分析對腦成像資料分析做出了重要貢獻。使得對大腦的影像學及功能研究進一步深入。
還有張亭棟、王振義、陳竺,這些中國醫學前輩對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藥物治療藥物(三氧化二坤、維甲酸)的研究推廣,是繼青蒿素外中國對全世界醫學領域的貢獻。
以及 PD-1、雷帕黴素、DNA 基因檢驗技術等,這些研究都是過去幾十年間醫學領域的切實發展,這些發展也的改變了每一個人的生活。而這正是諾貝爾獎的意義所在。
Inventas vitam juvat excoluisse per artes,這是銘刻在諾貝爾生理學獎及醫學獎獎牌上的一句拉丁文,翻譯成中文就是:「新的發現,使生命更美好。」(責任編輯:lightningwing)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一葉小舟”:科學技術改變生活!向他們致敬!
網友“kevin”:向科學家致敬!
網友“謝非”:知識是為全人類服務,知識不分國界
網友“111”:生物學科學家——他們都是造福於全人類的,不分國界,只要有助於人類健康都應點贊!
網友“水翰”:張峰確實希望很大,甚至可以稱之為遲到的事,但CRISPR的專利問題會不會導致張峰與Doudna和Charpentier共同獲獎呢?
網友“燦爛枯萎”:哪國人都不重要,他們都是造福人類的傑出人士,值得所有人尊敬!比虛偽的政客和戰爭狂強億倍,這個星球需要他們!
網友“還好吧!”:這些為人類造福的科研人員是偉大的,才是人類文明發展大功臣,值得尊敬的。少關注娛樂明星多支援科學家!
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