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競彩全部都紅單,今天早場繼續來給大家做推薦,主要推薦的單子是一個,還有一個是備用的推薦,都說天皇杯很坑,但是真是這樣嗎?我不覺得,只有好好的分析,才能更好的進行紅單。
推薦一:
週三002 神戶勝利 VS 鹿島鹿角 負
週三004 川崎前鋒 VS 柏太陽神 讓負
鹿島鹿角上輪聯賽做客2-3不敵橫濱水手,球隊聯賽客場遭遇了兩連敗戰績,最近狀態有所下滑。鹿島鹿角日聯杯此前同樣遭到了對手淘汰,天皇杯比賽,鹿島鹿角上輪擊敗了浦和紅鑽晉級,而上賽季鹿島鹿角獲得了天皇杯冠軍。陣容方面,鹿島鹿角後衛町田浩樹、小田逸稀和中場田中稔也都是隊內老傷號。因此這樣的球隊,我覺得是可以博一下的,應該是很有可能在客場取勝。至於柏太陽神這場比賽,我認為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是這場比賽的不敗。因此讓負是可以追一下的。
馮小剛“七億對賭”陷困境 《芳華》走“潘金蓮”老路
2017-09-27
天眼查
最近娛樂圈熱鬧的事太多,前有薛李二人的大戰,現有馮小剛最新力作《芳華》的突然撤檔,吃瓜群眾表示戲太多,有點看不過來了。天眼妹幫大家理一下,《芳華》撤檔到底怎麼回事。
先來回顧一下《芳華》撤檔前重要的時間點:
9月21日全國院線看片會,《芳華》片方表示,所有影院經理看完影片後都非常感動非常喜歡,所以放映日期從月30日提檔到29日。
9月23日22:45,電影縱貫線官微釋出訊息稱,芳華疑似撤檔,淘票票上已無詞條;
9月23日23點左右,時光網求證《芳華》片方,片方回應《芳華》未撤檔:一切照舊,馮小剛今晚還在路演;
9月24日1:37,馮小剛電影官微發聲:《芳華》擬同意接受更改放映檔期建議,新的上映檔期擇日釋出;
9月24日2:44,華誼兄弟CEO王中磊發微博致歉,宣告《芳華》不會在今年國慶檔上映;
9月24日7:58,影片宣傳方CEO張文伯發朋友圈稱,讓7億回本都見鬼去吧。駁斥證券日報名為《馮小剛再陷業績對賭困境,票房7億才能回本》的文章;
9月24日17點,上海路演現場,馮小剛稱,《芳華》的全國路演不得已只能終結於此了,我的心情是有些悲壯的。該片編劇嚴歌苓也在交流中淚灑現場。
《芳華》作為馮小剛鍾愛的作品,原定十一黃金週前即9月30日上映,但就在馮導帶著主創還在上海路演,電影卻突然遭遇撤檔了。馮小剛在微博中直言心情是“悲壯的”,而撤檔原因卻顯得有些撲朔迷離。
(馮小剛微博)
撤檔訊息傳出後,一時傳言四起。坊間對《芳華》撤檔原因有三個猜想:
01
廣電審查
(馮小剛電影官微發表電影撤檔通知)
如此曖昧的文字,就是想把火往廣電身上引吧。不過官微們的誘導也只是一方面,馮小剛去年的作品《我不是潘金蓮》就有過因為審查不過關臨時撤檔的前車之鑑,《芳華》內容確實涉及到了戰爭和情慾。電影路演預售已經開始,臨時虛晃一槍,得罪了影院,前期宣發費用也打了水漂。雖然發行方闢謠了媒體評論的“損失兩千萬”,但急剎車導致的損失可都是真金白銀,如果不是應“上面”的要求,沒必要白白承受損失。
02
七億對賭
有網友說《芳華》的預售太差,和同期電影沒法比,所以臨時跑路。證券時報還發表了一篇題為《馮小剛再陷業績對賭困境《芳華》票房七億才能回本》的文章,引來電影方的反駁。一場撕X大戲拉開帷幕。伯樂營銷CEO張文伯發表博文“讓七億回本見鬼去吧”,直指證券日報記者不夠專業。之後證券日報記者與張文伯又各抒己見,一個說自己的資料沒毛病,一個說你把演算法說出來讓大家看看,撕的那是酣暢淋漓。
天眼妹坐不住啦,必須來扒一扒這個對賭協議到底是怎麼回事。
2015年底,華誼兄弟以超10億的天價“禮金”收購馮小剛東陽美拉公司70%股權,彼時賓主盡歡,1年後《潘金蓮》上映,馮小剛手撕萬達的怨怒才讓外界深知對賭不易,且行且珍惜。
(華誼兄弟佔股70% 來源:天眼查)
終於,東陽美拉“東補西湊”再搭上馮小剛的個人片酬、代言完成了2016年1億元的稅後淨利潤業績承諾,按合約規定,自2017年起的後四年,東陽美拉每年需完成上一年度基礎上增長15%的業績,而2017年的目標數字是1.15億。
按證券時報記者所說,《芳華》背後還有多方參與分羹,所以票房至少7億才能過關。不管這個數怎麼算出來的,多方參與這個事還真是事實。
(《芳華》背後的資本世界 來源:天眼查)
如此看來,《芳華》肩上的壓力確實山大啊!
03
戲精上身
《芳華》明明已經過審,而且路演都好幾天了,突然撤出來,網友對電影的質疑還是不少,懷疑馮小剛戲太多,又在炒作,畢竟他的電影上映都會有一段故事。
雖然馮小剛在見面會上闢謠了,稱這是因為迫不得已的原因,否認炒作,“從昨天開始,網上流傳了很多的揣測,說《芳華》是為了炒作撤檔,不能在國慶節上映。還有人說預售太差了,我們害怕了,不敢在國慶節上映。面對這些揣測,我一直保持著沉默,但是此時此刻,站在這,我想說我很無奈,因為它不是事實。”但是,網友不信~
如果是炒作的話,歸根結底也是因為對賭協議的壓力,不炒一炒,票房哪能上得去?馮小剛跟王中磊的關係也不是一個對賭協議就能說得清的,炒作一下也可以理解的吧。
(馮小剛與王中磊資本關係圖 來源:天眼查)
那麼至於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可能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清楚了,天眼妹覺得這些我們是想不清的,只能默默吃瓜圍觀。至於電影的好與壞,等電影重新上檔,大家自然會用票房投票。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騰訊網友”:只有過審了才能開始宣傳發行的!既然給不出原因,那就純粹是炒作!不信走著看!
網友“他山之石”:自從馮小剛拍了《集結號》,棺方就特別害怕和在意他的作品,每次都會帶著放大鏡審查…
網友“言亦”:好好拍你的電影,為什麼老拍一些揭過去傷疤的電影呢?為什麼不能學學吳京拍《戰狼2》這樣的正能量的片子?……不是監管太嚴,而是你閒得沒事幹!
網友“爆米”:馮導也好,張大導演也罷,沒拍出什麼片子,跟李安真沒法比。
網友“我心飛翔”:十9太前放這樣娛樂片,不太適合,矇眼狂奔,也不看看前方,人家是歷史大手筆大舞臺大製作能容得你的小戲在前面搶風頭麼?
網友“phoenix3”:就是一種作秀。套路
網友“絕情體”:也許又是萬達影院攔的路!
網友“風信子”:對這題材沒興趣,看那照片就不想看
網友“天佑”:反正很不喜歡你,如果你拍一些激情點點的,我可能回去看看
網友“阿杜15246601118”:為什麼麼就不能排點現實的,
網友“緣來如磁”:這文章寫的,等於啥也沒說。
網友“12345”:現在動不動就多少多少億,騙粉絲呢?就不去看,看你還得瑟?
網友“青花瓷”:媚俗之作
(2017-09-27)
最近彷彿是《還珠格格》主角們新聞大
PK
,各路人馬緋聞不斷。首先
“
紫薇格格
”
林心如和
“
爾康
”
周杰針對當年的舌吻事件進行了撕破臉的對罵,不僅如此,還引發出林心如扎趙薇小人,林心如慈善也不捐款等人設崩塌事件;趙薇作為人生大贏家則是忙碌著中餐廳的生意;而當年的小丫鬟
“
金鎖
”
范冰冰,對比眾人來說還是略勝一籌:在生日那天,男友李晨斥巨資求婚,《我不是潘金蓮》金雞百合獎影后,三喜臨門!
想當年,本來想演格格的范冰冰,結果只能出演一個瞪著大眼睛伺候林心如的小丫鬟,內心的不甘,全國人民都能看的出來!所以,從《還珠》出來後,范冰冰以鞏俐、章子怡為目標,開啟霸氣走紅毯模式,一身黃袍在身,對得起
“
範爺
”
二字。
從金鎖到潘金蓮,范冰冰追求國際路線。
范冰冰起初長得真是丫頭的樣子,也不知是化妝故意醜化,還是她後期整了容,反正看著范冰冰是越來越美,越來越大氣。這個出生在山東的北方妞,從小就是直爽的小性格,喜歡像男孩子一樣頑皮打鬧,也喜歡打抱不平,保護自己的小夥伴。從小就有一顆表演之心的范冰冰,長大後執著的走在表演的路上。
一個金鎖的丫鬟角色,讓全國人民都記住了她,但是並沒有給她帶來什麼榮耀。畢竟兩大主角在那裡,哪輪得到這個小丫頭出風頭呢。不甘心啊。所以范冰冰開始在演藝路上狂飆。
2003
年,范冰冰在電影《手機》飾演一個有心計想出名的女人,一舉獲得百花獎最佳女主角;
2007
年,《蘋果》把范冰冰送上國際紅毯,獲得歐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2010
年《觀音山》中那個野蠻親吻女生和男生的范冰冰火遍東南亞,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
作品不多,但是范冰冰的好作品值得品味。
後來《武媚娘傳奇》開播,范冰冰這個武媚娘霸氣全開,人氣暴漲,敢愛敢恨敢為國君的武后,有誰不愛?
再度跟馮小剛合作,她不惜自毀形象,出演一個又醜又嘮叨還愛告狀的女人,就跟當年的鞏俐一樣,非要討個說法!這一次的范冰冰,除下美貌的包袱,終於拿下影后!
還有誰說她演技差?!再次憑藉《我不是潘金蓮》獲得影后,充分說明了範爺明明就是有演技、名利雙收的國際範兒明星!
與
“
大黑牛
”
李晨牽手,結婚在即,是緣分,更是有心機的愛的選擇!
李晨這一次的求婚令全世界感動,斥巨資打造的新娘娃娃,送給私底下充滿童心的范冰冰求婚,感動到哭啊!
其實,女神和直男的組合一開始並不被人看好。但是,倆人甜甜蜜蜜了這麼長時間,相互關心相愛,為對方都吸收了不少路轉粉。再看范冰冰,不缺貌不缺錢,缺的就是一個直男穩穩當當愛她一世的心。李晨這個大直男,深情還帶點爺們兒範兒,全心全意呵護自己的女人,正好是范冰冰的最佳選擇!
又一位女神要結婚了,靜待一場盛世豪華的婚禮吧!
(2017-09-18)
《芳華》撤檔,《我不是潘金蓮》延期,馮小剛電影為何總一波三折?
2017-09-26
江湖夜雨不熄燈
24日,馮小剛導演的新片《芳華》被臨期撤檔,引來一片驚愕。
比撤檔本身更令人玩味的是撤檔訊息從傳出到證實的過程,這廂導演和主創還在馬不停蹄地宣傳、路演,那廂已經傳言滿天。
前一秒還在開新聞釋出會大張旗鼓,下一秒就深色凝重、臉色鐵青地宣佈撤檔,鞠躬“道歉”。
撤檔這種大事,看上去倒像是馮導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人”。
奇不奇怪?
關於為什麼撤檔,又是一個撲朔迷離。
有人說是尺度問題,經上頭授意臨時撤下,重新剪輯後再上映,頗有一副悲愴的意味。
有人說是商業考量,點映成績不好戰略放棄國慶檔,在人前的那套不捨錯愕都是演戲。
猜來猜去,三分真、七分假,眾說紛紜之間事情似乎又成了“羅生門”。
關鍵的關鍵,是當事人態度曖昧,欲言又止。事件的主角馮導不說出實情,其他人的猜測都不過是隔岸觀火、隔靴搔癢。
可是,馮導偏不說。是不敢說?還是不能說?
真相可能非常簡單,也可能非常醜陋。
之說以不說,原因無非兩個——要麼是打別人的臉,要麼是打自己的臉。
無論如何,都是無奈之舉,馮導還在記者會上撒下“英雄淚”,不禁讓人唏噓。
說到撤檔、延期這件事,馮小剛導演的電影真是接二連三的中槍。
去年《我不是潘金蓮》原定9月30日上映,也是臨期撤檔,改到11月上映。
再此之前,《1942》、《老炮兒》上映前也或多或少傳出過過審困難、檔期未卜的訊息,好在這幾部電影都順利上映。
馮導還真是“延期”體質。
就拿《我不是潘金蓮》來說,延期同樣不明不白,到底是因為審查原因還是商業因素同樣沒有準信。
但馮導有耐人尋味的一句話:哪個檔期淡我們去哪個?把它給燒熱了。
不知道這是對自己作品的自信,還是對宣發、宣傳乃至“炒作”的自信。
因為說起來,但凡馮導電影上映,必然會上演一場懟人大戲。
懟記者、懟影評人、懟競爭對手,馮導從不害怕論戰。
去年范冰冰主演的《我不是潘金蓮》上映時,就發生了與萬達院線排期的衝突,馮導在微博發出長文喊話王健林。
結果,少爺王思聰“代父出征”,與馮導唇槍舌劍,上演了一出互懟大戲。
從這個角度上說,馮導自己,就是電影的最好宣傳,他是個自帶話題、自帶流量的人。
《芳華》雖然撤檔了,但經此事件,不知道《芳華》的也便知道了,本來不打算看的,也倒產生了一睹芳容的興趣。
畢竟有一句話叫,想讓人看到什麼東西的最好方式,就是禁止它。
也許這並不是計劃內的,起碼未必是馮導的本意,但不得不說,《芳華》因此獲得的前所未有的關注。
至於傳說中“打水漂”的2000萬的宣發費用,看客也大可不必認真對待。
如果《芳華》的宣發真花了2000萬,那隻能說這2000萬花的不聲不響。而撤檔一條新聞帶來的流量,估計宣發花幾倍的價錢也買不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不管《芳華》何時重映,它已經在許多人心中留下了印記,也讓不少人產生了去電影院觀影的慾望。
可以說,第一批觀眾已經產生,而至於電影將來好不好,還要看第一批看過的人的口碑如何。
說到底,宣發雖然重要,檔期雖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作品本身。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1314夜遊神”:抵制……
網友“Rasaid”:又是凡事說成炒作的垃圾文章
網友“宇宙園藝師唐王李建軍”:噁心
(2017-09-26)
一提起潘金蓮和武大郎,大家腦海裡的印象就是出軌少婦和備受其辱的矮個子,這都是因為兩部古典文學著作《水滸傳》和《金瓶梅》的形象創作惹得鍋。
在書裡武大郎就是身高不足三尺,奇醜無比的侏儒,整天靠賣燒餅為生。他的妻子潘金蓮美若天仙,卻不守婦道和西門慶有染,最後甚至合謀毒殺了武大郎。一個是膽小怕事、沒出息的侏儒男,一個是不守婦道的蛇蠍女。
但是播米線上發現在歷史中,真實的武大郎和潘金蓮與我們所熟知的形象卻是天壤之別。
根據《清河縣縣誌》記載,武大郎姓武名植,清河縣武家村人。縣誌和武家家譜都證實,武植身材高大,相貌不俗,和《水滸傳》中的“三寸釘,枯樹皮”天差地別。而且武植聰明好學,知識淵博,是宋徽宗欽定的山東陽穀縣令。
年輕有為,在擔任縣令期間,因為清正廉明,政績斐然,深受百姓喜愛,被尊稱為“武大郎”。原來人家武大郎的稱呼是這麼來的,大家是不是吃了一驚啊!
而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蓮則是貝州潘知州家的千金小姐,一位真正的大家閨秀。她知書達理,隨武植到陽穀縣赴任,兩人恩愛,白頭偕老,還有四個兒子。
那麼,有著如此光輝形象的武大郎和潘金蓮在文學作品中為什麼變得如此不堪呢?對此有一種說法。西門慶是陽穀當地的潑皮霸主,武植為給百姓做主,得罪了他。西門慶因此記恨上武植,於是編排了一些壞話到處毀壞武植的名聲。
而湊巧,武植的同窗好友黃堂家遭到大火找武植求助。而因為政務繁忙,武植只匆匆見了黃堂一面,便再無下文了。黃堂以為武植不講舊日情誼,不願幫他,故意避而不見,一氣之下在陽穀呆了一段日子後便回到清河縣了。為洩私憤,黃堂一路上編排了很多詆譭武植的話,大肆宣揚,其中就包括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的緋聞。
回到家中,黃堂看見一棟新房一驚建好。問了妻子才知道,武植在得知黃堂的遭遇後就派人送來銀錢,並幫忙蓋好了新房子。得知真相的黃堂懊悔不已,但是為時已晚,緋聞早已傳得沸沸揚揚。
如果歷史真是這樣,那還真是恩將仇報,這種好友真是交不得呢!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觀點,作者隸屬易策資本研究院(播米線上教育),未經本人允許不得轉載。
(2017-10-11)
馮小剛執導的現實主義電影《我不是潘金蓮》,雖然沒能在電影市場取得預期中的口碑,但是馮小剛還是獲得了金雞獎最佳導演的殊榮。這也是對馮小剛為這部現實主義題材電影,辛苦付出的最大肯定。作為女一號的范冰冰也斬獲了金雞影后,繼續捍衛了自己內地娛樂圈一姐的稱號。
據很多媒體透露馮小剛籌拍《我不是潘金蓮》初期,原地女一號是白百何來出演。白百何在馮氏喜劇《私人定製》有著非常不俗的演出,所以馮小剛對白百何印象還不錯。只是後來范冰冰聽說馮小剛要拍《我不是潘金蓮》,於是范冰冰就主動請纓要演女一號。范冰冰從演技和票房號召力,都要遠超白百何!
而且范冰冰和馮小剛早在拍攝《手機》的時候,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所以馮小剛就把女一號給了范冰冰,也成全了她在金雞獎上封后。到手的鴨子被范冰冰搶走了白百何心裡肯定是萬分的委屈和不滿。白百何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含沙射影暗諷范冰冰上位是有問題。只是白百何以前這麼說還有吃瓜群眾和粉絲同情她,自從白百何出軌小鮮肉的新聞被曝光之後,白百何的人氣就急速下滑。
關於白百何很多負面新聞都不斷出現。原本如日中天的事業也被出軌影響的直接下滑,為此陳羽凡還多次發文力挺白百何都無濟於事。白百何想要在短時間重返巔峰,基本上已經不可能了。她在出軌之前也沒顧及到自己多年的積攢下的人氣和正面形象,大家一直覺得白百何的成名經歷很勵志。
白百何和陳羽凡結婚後很長時間都默默無聞,直到王珞丹錯過《失戀33天》後她作為替補才迎來一炮走紅的機會。成名後的白百何星運也是扶搖上升,結果白百何一手好牌被自己打爛能怨誰?
(2017-10-07)
《我不是潘金蓮》:無知農婦范冰冰,太較真兒,害了別人毀了自己
2017-08-18
小林說電影
馮小剛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的主角叫李雪蓮,由范冰冰飾演。李雪蓮是一個沒什麼文化的農村婦女,只因離婚後前夫秦玉河說了一句“你是李雪蓮嗎,我咋覺得你是潘金蓮呢?”,覺得委屈不服氣而走上上訪之路。她幻想著村裡的,縣裡的,市裡的,省裡的,中央的“青天大老爺”能幫她“翻案”,一件小事告了十年,搞得上上下下雞犬不寧。直到罵她的人死了,再告下去也沒什麼意思,她才肯罷休。
有人說,這部電影反映的是人性的自私,官場的黑暗,我國法制的不健全。可是,我看到的卻是一個無知而又“較真兒”的農村婦女,自以為是,聽不進別人的勸告,最終因自己的無知和狹隘思維方式的禁錮,毀了自己一生,也害了別人的故事。
一、她的案子本來就告不贏,她自己卻死活想不明白
我們真是拿這種人沒辦法!按照法律公正的判決,李雪蓮的案子本來就告不贏,她根本不佔理兒。但是她不懂法律,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又差,誰跟她講都講不明白,人家就是覺得自己委屈。受了委屈就得伸冤,不然咽不下這口氣。伸冤找誰呢,當然是找青天大老爺,——這是《包青天》看多了的後遺症。於是,這個無理取鬧的農婦就跑去禍害官場了。最可憐的是史縣長,因為這麼點小事,竟然丟掉了烏紗帽。
二、上訪成為活著的目的,仇人死後她卻活不下去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個狹隘的婦女心理只惦記著這件事。“我不是潘金蓮,他怎麼可以說我的是潘金蓮呢,我怎麼可能是潘金蓮呢。”她天天就琢磨這點事,越想心裡越不服氣,——還得告他。這一告就是十年,等到她的前夫秦玉河死了,她也沒有告下去的必要了。這時,她突然發現,這些年來“告秦玉河”是支撐她活下去的唯一的理由,不能“告秦玉河”了,她活著還有什麼意義?於是,她活不下去了,想要上吊自殺。
三、比“仇人”更可怕的,是禁錮你的思維方式,說好聽點叫“較真兒”
《我不是潘金蓮》中的李雪蓮最大的敵人,其實不是她的前夫秦玉河,而是禁錮她的思維方式。如果不是多年的“上訪”,她本來可以擁有更好的人生,可是她沒有,她其實是敗在了轄制自己的思維怪圈裡。
不要說李雪蓮的故事和你沒有關係,也不要嘲笑她沒文化,自己犯傻搞出一大堆麻煩事兒。和李雪蓮一樣,或許你也正被某種思維方式或價值觀捆綁,也在為某個人某件事某句話而“較真兒”。這種“較真兒”真的很可怕,它的殺傷力遠遠超過某個具體的人或某件具體的事,足以毀掉一個人的一生。
當然,這部電影確實也反映了當時的一些社會問題,官場上的問題,但是,我覺得這都不是重點。並且,我也沒覺得這部電影是個“喜劇”,我看到的是一個人被某種看不見的東西所捆綁的可憐和悲哀。被捆綁的人很痛苦,卻又發現不了問題的所在,別人的勸告也聽不進去,然後就這麼一直痛苦下去,無窮無盡。
如此悲哀的故事,我笑不出來。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8-18)
水滸讀了千萬遍,總覺得潘金蓮不是惡人。不是我人生觀發生問題,而是我感覺潘金蓮出軌實在是事出有因,如果要問誰才是罪魁禍首,我以為首先是西門慶,然後是王婆,是這兩個人合謀,把一個老實單純的潘金蓮閉上了絕路,當然也害的武大郎白白搭上了一條性命。
先說這個西門慶,本就是當地的一霸,做的是藥材生意,家裡使奴喚婢,騾馬成群,本來對於女人沒有太多的興趣,這西門慶家裡不缺女人。不過潘金蓮太美妙了,這讓西門慶產生了想法:那人立住了腳,意思要發作;回過臉來看時,卻是一個妖嬈的婦人,先自酥了半邊,那怒氣直鑽過“爪哇國”去了,變坐笑吟吟的臉兒。這婦人見不相怪,便叉手深深地道個萬福,說道:“奴家一時失手。官人疼了?”那人一頭把把手整頓頭巾,一面把腰曲著地還禮,道:“不妨事。娘子閃了手?”
一個妖嬈的女人,讓西門慶動了壞心思,但是和這女子只是一面之緣,無法再見面。只有央及巧嘴的王婆前來相勸,王婆是早想攛掇兩個人在一塊,無非是為的銀子。就這樣,一個拉皮條的,硬是把兩個原本不相干的人配成了鴛鴦。
王婆是有一套的,她吊足了西門慶的胃口,並反反覆覆給西門慶提了要求:“大官人,你聽我說:但凡捱光的,兩個字最難,要五件事俱全,方才行得。第一件,潘安的貌;第二件,驢兒大的行貨;第三件,要似鄧通有錢;第四件,小就要棉裡針忍耐;第五件,要閒工夫:——這五件,喚作‘潘、驢、鄧、小、閒’。五件俱全,此事便獲著。”西門慶道:“實不瞞你說,這五件事我都有些:第一,我的面兒雖比不得潘安,也充得過;第二,我小時也曾養得好大龜;第三,我家裡也頗有貫百錢財,雖不及鄧通,也得過;第四,我最耐得,他便打我四百頓,休想我回他一下;第五,我最有閒工夫,不然,如何來的恁頻?乾娘,你只作成我!完備了時,我自重重的謝你。”
有了西門慶的配合,王婆開始拉潘金蓮下水,這潘金蓮並不是水性楊花的女子,起碼守住那三寸丁武大郎心裡也沒有太大的想法,當然一直在眷戀著武松,對於王婆,她開始是有提防之心的:這王婆開了後門,走過武大家裡來。那婦人接著請去樓上坐地。那王婆道:“娘子怎地不過貧家吃茶?”那婦人道:“便是這幾日身體不快,懶走去的。”王婆道:“娘子家裡有歷日麼?借與老身看一看,要選個裁衣日。”那婦人道:“乾孃裁甚麼衣裳?”王婆道:“便是老身十病九痛,怕有些山高水低,頭先要制辦些送終衣服。難得近處一個財主,見老身這般說,佈施與我一套衣料,綾綢絹緞,又與若干好綿,放在家裡一年有餘,不能夠做。今年覺道身體好生不濟,又撞著如今閏月,趁這兩日要做;又被那裁縫勒,只推生活忙,不肯來做。老身說不得這等苦!”
那婦人聽了笑道:“只怕奴家做得不中乾孃意;若不嫌時,奴出手與乾孃做如何?”那婆子聽了這話,堆下笑來說道:“若得娘子貴手做時,老身便死來也得好處去。久聞娘子好手針線,只是不敢來相央。”那婦人道:“這個何妨。既是許了乾孃,務要與乾孃做了。將曆頭去叫人揀個黃道好日,奴便與你動手。”王婆道:“若得娘子肯與老身做時,娘子是一點福星,何用選日?老身也前日央人看來,說道明日是個黃道好日。老身只道裁衣不用黃道日了,不記他。”那婦人道:“歸壽衣正要黃道日好,何用別選日?”王婆道:“既是娘子肯作成老身時,大膽只是明日起動娘子到寒家則個。”那婦人道:“乾孃,不必。將過來做不得?”王婆道:“便是老身也要看娘子做生活則個;又怕家裡沒人看門前。”那婦人道:“既是乾孃恁地說時,我明日飯後便來。”那婆子千恩萬謝下樓去了。當晚回覆了西門慶的話,約定後日準來。
王婆是一步步拖潘金蓮下水,潘金蓮不知道,還以為王婆是個好人,等武大郎一走,那婦人把簾兒掛了,從後門走過王婆家裡來。那婆子歡喜無限,接入房裡坐下,便濃濃地點道茶,撒上些出白松子、胡桃肉,遞與這婦人吃了。抹得桌子乾淨,便將出那綾綢絹緞來。婦人將尺量了長短,裁得完備,便縫起來。婆子看了,口裡不住聲價喝采道:“好手段!老身也活了六七十歲,眼裡真個不曾見這般好針線。”那婦人縫到日中,王婆便安排些酒食請他,下了一斤面,與那婦人吃了。再縫了一歇,將次晚來,便收拾起生活,自歸去。
這裡讓武大郎防不勝防,自己沒有前後眼,總要出去做事。這時候娘子就沒有人相陪,無法消磨時間。又趕上王婆這樣的惡鄰,再加上自己老婆如花似玉,以致讓人鑽了空隙。只是大郎是個忠厚人,潘金蓮也是,哪裡會想到這是王婆和西門慶做好的套,武大入屋裡來,看見老婆面色微紅,便問道:“你那裡吃酒來?”那婦人應道:“便是間壁王乾孃,央我做送終的衣裳,日中安排些點心請我。”武大道:“阿呀!不要吃他的,我們也有央及他處。他便央你做得件把衣裳,你便自歸來吃些點心,不值得攪惱他。你明日倘或再去做時,帶了些錢在身邊,也買些酒食與他回禮。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休要失了人情。他若是不肯要你還禮時,你便只是拿了家來,做去還他。”第二天潘金蓮果然把銀子交給了王婆,王婆欣然接受,可見這老賊婆實在是詭計多端。
第三日西門慶開始登場了,有了王婆的鋪墊,一切都那麼順理成章,潘金蓮想不束手就擒都難。大郎啊大郎,攤上了那麼一個鄰居,你老婆想不出事都難?
(2017-10-06)
近日,馮小剛執導的電影《芳華》臨近上映,卻在路演期間突然撤檔,引發各種猜測。其實我們都知道,馮小剛作為一個具有強烈平民意識的導演,他絕大多數的電影作品對於政治的尺度把控,堪稱一絕。
尤其16年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斬獲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但作為一個農村人來說,小編對於這部電影可謂深惡痛絕。影片講述一個刁民、法盲,上訪告狀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中國的政治生態。而范冰冰飾演的李雪蓮的村婦形象,確實讓人耳目一新,但演技依然飽受詬病。
作為一個無知的農村婦女,李雪蓮不僅被騙離婚,還被前夫汙衊是潘金蓮。憤怒不平的她拿著離婚證告到法院,並以鄉土特產行賄法官(大鵬飾演)。法官收了李雪蓮的東西,卻按著法律程式判他們為有效離婚。
李雪蓮於是一發不可收拾,開啟了她二十年的告狀生涯,並先後告倒法院院長,縣、市、省級一大批高階官員。老實說,從法律的角度出發,一個拿著結婚證的女人就算告到美國聯邦法院,也一樣是敗訴。但在中國這樣的政治環境下,官員們往往有苦難說。所以說,影片雖然對中國的制度有所諷刺,但本質上卻是給政府喊冤,諷刺農村人法盲、素質低下。
這樣的影片,也難怪王思聰在面對馮小剛斥責萬達排片低時,會怒嗆作品不行。
其實作為當今大陸最具票房號召力之一的大導演。馮小剛如果能將那點投機的心思全部花在電影製作上,作品的質量水準無疑將大大提高。另外,期待《芳華》能夠拍出新內涵。
(2017-09-25)
湖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王曉東。 視覺中國 圖
11月28日,湖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王曉東在講到政府系統幹部作風問題時,以《我不是潘金蓮》中的劇情舉例,五問“為什麼”,警醒領導幹部:“幹部不擔當不作為,就是不講政治,也是腐敗”,要敢擔當、真擔當、善擔當,做敢為善為有為的好乾部。
《湖北日報》微信公眾號以《湖北代省長王曉東以為例五問“為什麼”,警醒領導幹部“不擔當,半點忠誠也沒有”》報道後,引起網友熱烈反響,閱讀量近30萬。
就王曉東以《我不是潘金蓮》為例五問“為什麼”,《人民日報》12月2日五版刊發題為《風清氣正是最好的“陽光雨露”》的評論文章,認為“如果只管了自己門前的雪,只顧了領導房上的霜,卻沒有從群眾的角度去思考擔責,就會讓自己沒了‘護身符’,事業沒了‘助推劑’,群眾沒了‘貼心人’”。今天我們就與大家分享這篇文章。
風清氣正是最好的“陽光雨露”
近日,湖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王曉東在講到進一步改進政府工作作風時,以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的劇情舉例,五問“為什麼”,指出當前幹部隊伍作風總體是好的,但也不否認,電影反映的類似的人和事還不同程度存在。
“問個明白”“討個說法”的人物形象,在歷史掌故和影視作品裡都可尋見。《我不是潘金蓮》裡,一個不甘被前夫在離婚中欺騙的農村婦女的故事為什麼再次引發關注和討論?一個顯在原因是,主人公綿延20年的告狀之路,經歷的人和事,觸及了怎樣錘鍊作風、關切民意的重大命題。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有的黨員幹部常常掛在嘴邊,是不是落實在行動上,卻要打一個問號;“利民之事、絲髮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有的人口號喊得震天響,要問群眾獲得感幾何,支支吾吾,心裡沒底。中央反覆強調“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正是因為作風問題是關係人心向背、生死存亡的大事,一篙不可放緩,一滴不可棄滯。
電影的故事發生在基層。瞭解基層工作的人,不少都有“基層真苦,基層真累,基層真難”的慨嘆。基層問題千千萬,個個“難”與“結”靠浮光掠影、蜻蜓點水解不開;種種“困”與“險”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破不了。為什麼小事會變成大事,簡單問題會拖成複雜難題?為什麼上級的意見會在層層傳達執行中變味、走調,甚至與初衷完全背離?為什麼“一個人在前邊撒芝麻,一萬個人在後邊撿芝麻”的怪現象會發生?就是因為作風不實,如果只管了自己門前的雪,只顧了領導房上的霜,卻沒有從群眾的角度去思考擔責,就會讓自己沒了“護身符”,事業沒了“助推劑”,群眾沒了“貼心人”。
形勢有新變化,現實有新挑戰,人民有新期待,有的時候,這三種“新”已經超出了現有法規制度乃至現有政府職能的要求,這確實給作風建設不斷提出新的重大課題,但卻是時代發展帶來的必然挑戰。如果當真站在群眾的角度擔當,而不是站在官位的角度擔當,就沒有什麼事情會成為無解的難題。在湖北,無論是在全省上下踐行“好乾部”標準,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做“勇於擔當、真抓實幹的表率”,還是直呈少數人身上存在的“動力不足不想為”“能力不足不善為”“擔當不足不敢為”的病灶,都指向擺在黨員幹部面前的大考題:改革發展的任務更重了,作風建設來不得“花架子”,搞不得“假大空”;黨執政的條件變好了,進一步激發幹事創業的拼勁闖勁,促進能力水平的不斷提升,力戒特權病、冷漠病、懶散病等症候,務必保持滴水穿石的韌勁。
風清氣正是勤政為民最好的“陽光雨露”。湖北建始縣龍坪鄉店子坪村黨支部書記王光國,把一腔熱血都用在為群眾幹實事、解難事、謀福祉上,村民“有事就找國娃子”。五峰縣退休幹部羅官章年已八旬,退休後堅持扶貧20年,心裡只有一個唸叨:鄉親們不脫貧,我吃不好睡不香,死都不瞑目。神州大地上千千萬萬“身”入基層、“心”入百姓的標杆,讓我們看到什麼叫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
電影是藝術,現實是考場。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能有多大成就。這個聲音,迴響在時代深處,更要始終震動每一個黨員幹部的心靈。
(原標題為《王曉東的五問,人民日報這樣評》)
(1970-01-01)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連結,不保留本文連結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