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評級機構標普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1+”下調為“A+/A-1”。標普給出的主要理由是:中國信貸增長可能帶來金融風險。
自2016年以來,國內大宗商品都在瘋狂上漲,水泥漲價,砂石料漲價,混凝土漲價,鋼鐵漲價,煤炭漲價,各種有色金屬都在漲,一時之間,各大行業“漲聲四起”。但是水泥人網發現,國內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因為市場需求增加了,而更多的是人為因素,國內實體經濟依然處於寒冬期。以水泥行業為例,每一輪的價格上調都基本上都是以國企或央企為代表的大企業領漲,然後其它企業逐步跟進。
國企和央企的背後是龐大的銀行體系作為支撐,在2016年之前的一段時間之內,因大宗商品始終在低位徘徊,部分國企或央企的業績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部分行業出現集體虧損的情況。企業的負債率逐年在增長,這對於銀行體系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容易造成大量的壞帳和死帳。
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讓一部分國企、央企賺的盆滿缽滿,但是同時也從源頭上增加了下游企業的經營成本以致於企業的經營環境愈發“惡劣”,企業經營困難自然而然就會推動企業的融資需求。為了解決企業的資金週轉問題,部分企業則只能透過信貸盤活資金,確保企業的正常運營。
就拿水泥行業的下游商砼企業來說,面對一漲再漲的水泥價格,砂石骨料價格,商混企業甚至不惜與自己的上游供應商水泥企業對簿公堂。
7月中旬,業內流出一封由西安市22家預拌混凝土企業聯名發起的公開信,該信接收方為西安市副市長聶仲秋。信件重點就當前由於水泥、砂石骨料價格上漲對當地預拌混凝土行業生存發展產生的影響作了說明。信件指出,“水泥企業無序漲價,引發市場混亂”,“且告知混凝土企業,如不在漲價函上簽字確認,將予以停止水泥供應,此舉還從側面引發了預拌混凝土其他原材料(如粉煤灰、礦粉等)的漲價趨勢,對本來已經岌岌可危的混凝土企業造成致命一擊。”信件以22家當地預拌混凝土企業的名義向西安市副市長聶仲秋提出請求,希望對水泥企業展開反壟斷調查。
9月21日,水泥人網公眾平臺釋出訊息:水泥漲價、沙子漲價、石子漲價 ,混凝土集體發聲。自2017年9月以來水泥連續調價,黃沙、石子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混凝土行業各企業無法正常運作,處於半停產狀態。砼企業資金十分緊張,隨時有停產的風險。為保證混凝土質量和供應,普通C30混凝土保本價在400元/方。8月份至今,水泥成本上漲60元/噸左右,石子現提貨價為120-130元/噸,黃沙提貨價在100-110元/噸左右。水泥價格上漲30%,石子價格上漲70%,黃沙價格漲幅超過60%。因此此次商砼價格的上漲也有其本質原因。
上游產業的漲價帶來的是實體經濟的集體“大漲”,帶給終端客戶老百姓的是“吃不起,喝不起,住不起,甚至“病”不起… …”靠著“打針吃藥”來維持生命的做法終將不會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