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救市者證金公司神秘背景 千億資產究竟是被誰掌握?【圖】
【起底救市者證金公司】新聞閣2015年07月28日訊 證金公司是什麼,有何神秘不為人知的秘密?起底救市者證金公司,證金公司對外的形象一如其緊閉的辦公室大門,將外界的好奇牢牢地擋在門外。與普通的金融機構不同,證金公司並未設立市場部或者公關部門,與機關單位類似,媒體採訪需透過證金公司的黨委辦公室聯絡。不過,時代週報記者聯絡證金公司辦公室時,對方以近期不接受採訪為由拒絕了記者的採訪需求。
不期而至的A股暴跌,讓並不為人熟知的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證金公司”)頻頻成為公眾矚目的焦點。
在股市震盪中,以央行、財政部等部委和證監會為首的“國家隊”發起了規模和力度空前的救市行動,在多重利好政策之下,證金公司作為“國家隊”的重要一員,砸下數千億真金白銀為股市“護盤”,以至於“證金公司正在研究退出時間”的傳言一出,大盤即應聲下跌。
證金公司註冊於2011年,由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及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發起成立,初始註冊資金75億元。證金公司最初成立的目的是為2010年開放的融資融券業務提供資金和證券的轉融通,監管和規範融資融券業務的發展。
據時代週報記者獲得工商註冊資料顯示,證金公司設立之初本就不以盈利為目的,公司的發展也與融資融券業務共生長。自2011年成立以來,證金公司先後三次增資,其中前兩次增資的目的都是出於轉融通業務的需求,今年7月3日公佈的增資規模為歷史最大。
增資後,證金公司先後透過二級市場購入上市公司股票、向5家基金公司申購2000億主動型基金等方式對股市輸血。截至目前,證金公司已入股49家上市公司,時代週報記者向華夏、嘉實、南方、易方達、招商等五家基金公司求證,目前華夏、嘉實及招商三家基金公司的資金已到位。
不過對於救市的相關情況,證金公司和證監會都三緘其口,雙方均以當前不接受採訪為由拒絕了時代週報記者的採訪。“股票平穩以後證金公司就會退出救市,非營利機構不等於不賺錢,也可以賺錢,有國家的政策支援也要有市場化運作。”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歧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低調的救市主力
將證金公司認為是國內最低調的金融公司一點都不為過,在A股大跌前,除了透過融資融券及轉融通業務對其有些許瞭解,外界眼中的證金公司一直低調而又神秘。
證金公司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金融街,辦公地點選在豐盛衚衕的太平洋保險大廈上。時代週報記者實地探訪發現,證金公司的選址頗有講究,其所在的太平洋保險大廈與國家開發銀行毗鄰而居,與證監會所在的富凱大廈以及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所在的恆奧中心距離均不超過一公里。
證金公司所在的太平洋保險大廈,招商基金北京分公司、齊魯證券、方正證券、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中信信託以及北京海上絲綢之路投資基金管理中心等金融機構都在此辦公。
這家員工僅73人的公司,租下了太平洋保險大廈15樓一整層作為辦公地點。7月下旬,時代週報記者來到證金公司辦公室時,大門緊閉,偌大的前臺空無一人,前臺兩側安置了兩批會客用的沙發,如無內部工作人員帶領,外人均無法進入。
證金公司對外的形象一如其緊閉的辦公室大門,將外界的好奇牢牢地擋在門外。與普通的金融機構不同,證金公司並未設立市場部或者公關部門,與機關單位類似,媒體採訪需透過證金公司的黨委辦公室聯絡。不過,時代週報記者聯絡證金公司辦公室時,對方以近期不接受採訪為由拒絕了記者的採訪需求。
然而,在6月15日突如其來的股災中,證金公司作為“救市國家隊”的主力,一反常態地高調釋放多重利好訊息,並以數千億真金白銀輸血股市。
7月3日,證監會對外公佈證金公司將進行第三次增資擴股,註冊資本從240億元增至1000億元;7月6日,21家券商出資的1280億劃撥證金公司賬戶,同一天,證金公司開始入場買入藍籌股;7月8日,證金公司向21家券商提供2600億元信用額度,用於增持股票,同一天證金公司向五家基金公司申購2000億元主動型基金;7月9日,央行繼8日之前向證金公司再貸款不少於1200億元資金之後,表示繼續向其提供流動性支援;截至7月13日,17家商業銀行總計借予證金公司1.3萬億元,證金公司或商業銀行授信規模約2萬億元;截至7月27日,證金公司入場救市持股股票達49只。
在近一個月的救市行動中,證金公司幾乎成為國家隊救市資金流入市場的最主要的通道。這家僅73名員工的公司管理著數千億資金,一舉一動都牽動著股市的波瀾起伏。
而證金公司近期最受矚目的動作莫過於不斷增加的持股公司數量以及向五家基金公司申購的2000億主動型基金。
時代週報記者分別致電易方達、嘉實、南方、華夏以及招商等五家基金公司,嘉實基金公關部張璐、招商基金品牌部高階經理羅曉玲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證金公司向兩家申購的資金已經到位。此外,華夏基金市場部副總經理陳倩、南方基金馮飛以及易方達基金都表示不方便就該問題接受採訪,不過華夏基金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證金公司的資金已經到位。
“按照公司定位是不應該在二級市場參與股票買賣的,但現在由其他人來做也不合適。”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研究員應展宇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資金如何進入市場,監管層也曾想過多種方式,“但很多方式是違規的,券商也不能直接做。從救市出發,需要一個機構來做這個事。”
敏感的救市身份
救市以來,證金公司過去一直保持的低調姿態被逐漸打破,同時原本單一的業務和職能也在救市中被擴大。
“它就是作為一個轉融通出現,配合融資融券業務。”應展宇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目前融資融券業務由各個券商向客戶提供,但券商一旦出現資金或者證券上的差異,需要一個機構來提供服務,為券商提供資金、證券等服務,證金公司也就應運而生。“這是兩融業務中很重要的一個步驟,中國叫做集中進行兩融的控制,和美國那種分散式的不同。”
時代週報記者拿到的工商資料顯示,隨著兩融業務的發展,證金公司銷售總額在不斷增長的同時,負債總額也在不斷增長。2013年度,證金公司的資產總額為883.42億元,銷售總額為13.14億元,淨利潤為7.70億元,其中營業總收入中主營業務為12.93億元。2014年度,證金公司的資產總額達1266.12億元,同比增長43.32%,淨利潤21.81億元,同比增長174.02%,負債總額達963.23億元,同比增長41.57%。
根據媒體報道,截至今年6月底,證金公司的總資產為1329.23億元,上半年的營收達47.97億元,淨利潤達32.50億元。僅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就已經超過了2013年度、2014年度淨利潤之和。不過上述數字未經證金公司證實。
“證金公司是透過業務來監管規範兩融業務的發展,不是一個直接的職能,主要還是證監會在那裡監管它是不是違法違紀。實際上證金公司和證券協會只是在不規則地進行監管,主要還是配合證監會。”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歧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在此次救市中,證金公司更像萬金油,在需要一個機構合法合規地將救市資金注入市場的情況下,證金公司是最佳的選擇。
在特殊情況下,證金公司的一舉一動,市場都格外敏感。日前,伊利一則公告將證金公司推上了風口浪尖,因為證金公司兩個賬戶減持逾1億股伊利的股份,引發了對證金公司退出救市的猜測。隨後大盤應聲下跌,證金公司即時出面否認減持一事,證監會也在第一時間出面否認研究救市資金退出市場一事。
“在二級市場購買股票應該只是應急措施,往後可能轉為一箇中期安排,因為已經投入了,下一個階段可能就要轉為正常考核,正常考核就可能是一箇中期的安排。”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在他看來,短期之內證金公司都不會退出救市。
曹鳳歧則認為股市穩定後證金公司就會退出救市。“不能光買不賣,那就等於股市的很多問題都讓公司來承擔了。”曹鳳歧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他認為既然是公司就要做好市場化運作。“雖說有國家提供流動性的支援,但如果它虧掉了,不就是國家虧了嘛。”曹鳳歧認為,非營利機構不等於不賺錢,完全靠國家政策生存的機構不可能走得長遠。
“現在市場的資訊還沒完全恢復,前幾天一傳出證金公司減持的訊息,市場就非常恐慌,現在對我們來說處於一個非常敏感的時期,怎麼退出是下一步要考慮的問題,現在還是以穩定市場為主。”曹鳳歧表示。
出身證監繫統
從誕生之初到救市,證金公司有著非常明顯的證監繫統烙印。
2011年10月28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以及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結算”)共同發起成立證金公司,註冊資本75億元。其中上交所、深交所各出資30億元,中國結算出資15億元。
證金公司第一屆董事會成員為薛文石、聶慶平、黃鐵軍、謝瑋及劉肅毅,薛文石為證金公司董事長,聶慶平、黃鐵軍為副董事長,同時聶慶平兼任證金公司總經理和法人。
第一屆董事會成員中,萬杜涓、黃鐵軍及劉肅毅三人為證金公司發起單位委派的董事。其中,萬杜涓為上交所紀委書記,黃鐵軍任深交所副總經理,劉肅毅為中國結算副總經理。薛文石、聶慶平為證監會提名的董事,兩人皆出身於證券監管系統。在履任證金公司之前曾任青海省體改委主任薛文石及陝西省證監局局長。
相比其他董事,聶慶平的履歷更為豐富。證金公司成立以前,聶慶平是原證監會融資融券工作小組辦公室主任。在此之前,聶慶平曾歷任證監會機構部正局級巡視員、央行金融管理司市場一處副處長、證監會發行部、海外上市部和國際業務部副主任、國務院證券事務內地香港聯合工作小組秘書等。值得一提的是,聶慶平還曾擔任過光大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光大控股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等職務。
除了行政職務,聶慶平還有多重學者身份,先後畢業於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經濟學專業,其還曾兼任央行總行研究生部碩士生導師,蘇州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博士生導師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聶慶平還是個忠實的部落格愛好者,其部落格上的文章以學術性探討和個人觀點為主。時代週報記者發現,聶慶平於2012年開通新浪部落格,隨後三年多的時間裡時有更新。其最後一篇更新的文章為《20世紀的金融全球化正規化為什麼面臨終結》,更新時間為今年6月16日,剛好是股災開始的第二天,此後再無更新。
在履任證金公司之前,聶慶平的最後一個職位是證監會融資融券工作小組辦公室主任,這跟證金公司的職能密切相關,其本人也時常在個人部落格上發表關於相關業務的文章。
“當前階段,充分吸收借鑑境外成熟市場的發展經驗,結合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的實際需要,大力推動證券借貸市場發展,是進一步最佳化融券賣空機制,推動融資與融券業務均衡發展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完善我國資本市場基礎功能機制的重要舉措。”聶慶平在其今年5月發表的部落格中如是寫道,兩融業務中比較受爭議的融券業務,聶慶平認為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逐步擴大融券標的證券範圍,增加做空空間較大、符合市場融券需要的證券品種;持續推動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參與證券出借,豐富可供出借的證券品種和數量;完善推出市場化的轉融通約定申報機制,簡化轉融券交易程式,提高轉融券業務的市場化程度;逐步降低融券成本,有序推動證券公司降低融券費率。這是聶慶平認為可以進一步發揮融券機制對證券市場的淨化作用的措施。
“融資融券的需求永遠是旺盛的,但是控制和管理非常艱難,包括銀行貸款的需求也很旺盛。但將來能否在兩融業務上做一些創新,這個都需要謹慎一些。”李大霄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向民間資本開放遇冷
隨著融資融券業務的發展,證金公司成立以來先後4次增資。時代週報記者發現,證金公司在歷次增資中,還曾向民間資本開放過,不過民間資本的積極性並不高,最後只得無奈放棄。
2011年10月28日成立之初,證金公司的註冊資本為75億元。第一次增資是在2012年8月20日,上交所、深交所及中國結算三家發起股東各增資7億元,同時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以及大連商品交易所等新增股東合計出資24億元,證金公司的註冊資本增至120億元。
第二次增資,證金公司曾嘗試對民間資本開放融資。根據時代週報記者拿到的證金公司2013年第二次股東大會會議議案顯示,2013年3月22日,證金公司在2012年度股東大會上審議通過了《關於第二次增資擴股方案的議案》,決定以每股不低於1.21元的價格新增股份115億股,每股面值1元,其中面向民間資本開放94億股,並明確了新增股東的遴選標準。
“決議通過後,公司組織了新增股份的認購工作。但在認購過程中,公司發現民間資本並不積極,實際只認購37.1億股,離方案設定目標較遠。”證金公司表示,鑑於民間資本認購股份不足,同時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放棄了原定作為戰略投資人參股公司的承諾,給該次增資帶來了實際缺口,證金公司暫停了該次增資擴股。
“根據公司的職能定位與轉融通業務發展的內在要求,繼續進行增資擴股十分必要。公司擬對增資方案進行調整,將增資物件調整為現有7家股東單位。”證金公司在議案中表示。
調整後的增資擴股方案顯示,新增股份120億股每股面值1元,增資完成後,證金公司的註冊資本將增加至240億元。增資擴股方案顯示,7家股東首期出資需在2013年11月30日前完成,第二期出資應在2014年5月31日前完成。
根據證金公司在公示系統上的資訊顯示,2013年11月19日,上交所、深交所、中國結算、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期貨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股東認繳出資額合計240億元,並於12月9日實繳出資合計199億元。2014年5月30日,上交所、深交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以及中國結算二期出資補齊了首期出資沒有到位的資金。
根據上述資訊,證金公司第二次增資擴股獲得由股東提供的240億元資金,加上此前的120億元註冊資金,在第二次增資擴股後,證金公司的註冊資本已經達到360億元。
而證監會在今年7月3日宣佈證金公司增資擴股時表示,將由現有股東進行增資,由現有的240億元增資到1000億元。這與證金公司在全國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上公佈的資訊並不一致。不過,當時代週報記者聯絡證金公司時,對方以近期不接受採訪為由拒絕了採訪需求,因而上述資訊未經證金公司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