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走進摩梭傳統四合院:瀘沽湖旁的“明珠”

  鹽源9月25日電 題:走進摩梭傳統四合院:瀘沽湖旁的“明珠”

  作者嶽依桐

  推開充滿年代感的厚實木門,高大的經堂在陽光下顯露出莊重的模樣,一串串五彩的經幡在左側祖母屋的屋簷下懸掛著,右側花樓的窗戶上雕刻有花朵形狀的裝飾,一旁草樓的屋簷突出,房頂上蓋著層層整齊的木板……四川鹽源縣瀘沽湖鎮博樹村,2017年9月的一天,記者走進了摩梭漢子喇翁基次兒一家九口居住的地方。

通訊:走進摩梭傳統四合院:瀘沽湖旁的“明珠”

  圖為摩梭四合院大門。 嶽依桐 攝

  幾乎所有的摩梭人都喜歡居住在傳統的四合院內,喇翁基次兒家也一樣。作為中國唯一完整保留母系制度社會結構的所在,散落在瀘沽湖旁的一座座四合院像是點綴在山間的“明珠”,勾勒出傳承綿遠的摩梭文化的神秘輪廓。

  “摩梭四合院主要由經堂、祖母屋、花樓和草樓組成,整個建築為木質結構。其中經堂是最高大的建築,代表著摩梭人的信仰所在。”鹽源摩梭博物館館長何廷軍介紹,四合院的佈局結構,充分體現出摩梭母系大家庭的關係層級。

  “摩梭家庭中是由最年長或最有能力的老祖母掌握權力,所以祖母居住於獨立的祖母屋。”何廷軍告訴記者,祖母屋都是由一根根的整木堆疊建成,房門相對矮小。每個進入祖母屋的人都需彎腰低頭,“這是為了表示對祖母的尊敬。”

通訊:走進摩梭傳統四合院:瀘沽湖旁的“明珠”

  圖為祖母屋內部。 嶽依桐 攝

  何廷軍介紹,祖母屋是摩梭家庭活動的中心,內有上、下兩個火塘,還有分別叫做“女柱”和“男柱”的兩根柱子。“相當於客廳與餐廳,同時也是包括‘成丁禮’在內的各種儀式舉行的地方。”

  談及在外界看來最帶有神秘色彩的花樓,何廷軍表示,大家都以為花樓只是走婚的場所,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摩梭女兒小時候是和祖母共同居住在祖母屋,在13歲舉行了‘成丁禮’之後,就可以擁有單獨的房間,她們所居住的房間就叫做花樓。”

  何廷軍告訴記者,以前摩梭男子走婚需要爬窗戶,主要是害怕影響家裡其他人休息。“隨著社會的發展,情侶之間可以透過聊天軟體或者電話等方式溝通,現在早就不爬窗戶了。通常花樓的窗戶上會雕刻有不同的花朵裝飾,是為了區分不同的房間。”

  草樓則是成年但還未走婚的摩梭男子的住處。“我走婚前就是住在草樓。”今年46歲的喇翁基次兒介紹。“走婚後,我白天經營我家的客棧,晚上就到我的‘阿夏’家居住。”談及自己的“阿夏”,這位黝黑的摩梭漢子顯得有些羞澀,“我和她的感情很好,在一起都20多年了。”

  除了獨特的建築文化,摩梭四合院的建築方法也獨具一格。“四合院的房子都是使用一根根木頭一層層地搭建起來的,摩梭人稱其為‘木摞子’。”涼山州摩梭家園暨瀘沽湖旅遊景區管理局規劃保護科科長汪德君介紹,“摩梭人造房子不用釘鉚,不用磚瓦,基本上是全木結構。用圓(方)木搭好框架,然後用半圓木壘牆,以木板為瓦。”

通訊:走進摩梭傳統四合院:瀘沽湖旁的“明珠”

  圖為四合院內部。 嶽依桐 攝

  汪德君介紹,在搭建木頭的時候,會將兩根木頭的結合處適當削平,方便貼合。“因為是用木頭相互穿插搭建出來的,‘木摞子’的寬度和長度相對較小,整體性比較好。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建築方式,摩梭四合院擁有較強的抗震能力。”汪德君告訴記者,搭建成功的“木摞子”,連風都吹不進去。

  “我家的祖母房有60多年曆史了,在我們摩梭人當中還算短的。”喇翁基次兒介紹,自家經營的客棧就修建在四合院的旁邊,“現在旅遊業發展起來了,我家每年收入可達10餘萬(人民幣),但是四合院是我們永遠也離不開的家。”看著飄揚的經幡,這位摩梭漢子露出了驕傲的笑容。(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00 字。

轉載請註明: 通訊:走進摩梭傳統四合院:瀘沽湖旁的“明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