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隱居嵩山 厭倦塵世陰謀怎麼回事?

  小夥隱居嵩山厭倦塵世陰謀怎麼回事?80後小夥隱居嵩山,住洞吃草修道8年。28歲的王一空(化名)是豫東人,18歲那年高考失利南下打工,漸漸厭倦世俗生活。2008年冬,他來到嵩山峻極隱居修行,至今已有8年。在山上,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練功、打坐、讀書等,過著清苦貧乏、與世隔絕的生活。 王一空說,他一定會堅持下去,不管以後遇到什麼樣的困難。

小夥隱居嵩山 厭倦塵世陰謀怎麼回事

  世俗生活

  嵩山峻極峰海拔1491餘米,有臺階4000多個。走蜿蜒的山路、登高低不同的石階,經老母洞、中嶽行宮等景點,才能抵達峰頂。

  王一空所隱居的洞穴,位峻極峰東南,大概十幾分鐘的路程。這是一個極其隱蔽的山洞,上方有懸崖,前方有大片的樹林遮擋,遊客很難找到。

  王一空出生農村,家裡條件一般。讀完小學、初中,18歲的那年,他參加了高考。由於平時學習不怎麼努力,成績出來時,大專線沒過。

  農村孩子考不上大學,出路只有一條。像詩人鄭小瓊所描述的:“我看到進車間的女孩子們一天天變成流水線中的角色,變成流水線的一部分”。高考失利的王一空,跟隨村裡人,進了深圳的一家電焊工廠。

  說是工廠,其實是一個只有十幾個人的小加工車間。每天早上6點多起床,一直幹到晚上10點左右。每天十幾個小時的超負荷工作,讓王一空極度勞累,時常生病。

  3個月後,他換到一家輪胎廠,上班時間雖然沒有之前的長,但很賣力。之後,他先後換了數家工廠。瘦弱的他,始終駕馭不了高負荷的體力工作。

  “在東莞的一家橡膠廠,一名工人被膠漿澆到了身體,他在地上打滾,喊救命,在一旁的人束手無策,之後,他的渾身一半以上被燒壞了。”回憶起工廠生活,王一空一臉的恐懼。

  工人之間勾心鬥角,他更也無法忍受。一次,關係很好的工友,向領導告他故意損壞了數控機床上的齒輪。因此他被罰了半個月的工資。其實,那不是他乾的。類似這樣的事兒,發生了好幾次。

  他有點厭倦了這樣的世俗生活。“人與人之間太多的陰謀,不如做道士,遠離塵囂,歸於自然。”

  隱居山洞

  “道教提出的‘清靜無為、見素抱樸、坐忘守一’等修行方法,我很推崇,追求‘長生不老、濟世救人、得到成仙’宗旨,我很嚮往。”王一空說。“從小對道士就有強烈的好奇心。上山,彷彿命中註定的。”

  2008年秋,他帶著打工攢的幾千元錢,先是到四川的峨眉山,又到終南山。同年冬,他又來到嵩山,並且決定長久隱居於此。

  這個山洞的洞口1米多寬,高1.5米左右。進入洞內,一股潮溼的氣息撲面而來。裡面黑乎乎的,如果不是晴天,幾乎沒有一點光線。洞內空間有10多平米,壁上不時地有水珠滴下。除了一墩塑像,就是一張木板,木板的被褥又破又舊,這就是王一空睡覺的床。

  居於山洞,吃是大事。王一空不吃肉,不吃炒菜。他的一日三餐很簡單,稀飯、麵條、野菜。上山的前兩年,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下山買一些米、面等。之後,他已無錢,全靠朋友的資助。

  2014年冬,嵩山地區下雪,一週未停。“下雪前幾日,吃的已快沒,雪後就斷糧了,我就拔了一些草放進鍋裡,再放點鹽,煮煮吃,這樣填飽肚子有很多次,也習慣了,還吃過樹葉、樹皮。”王一空回憶。

  在山上呆久了,王一空認識白芍、白朮、丹參、桔梗、板藍根、紫苑、夏枯球、三七等幾十種草藥,並且瞭解他們的功效。平時,他會煎熬一些對身體有益的當茶水喝。所以,他很少生病,即使生病,也能自治。

  穿,王一空更不講究,除了唯一的道服,其餘的衣服都是別人送的,他心裡想的都是如何把道學修深。

  練功修道

  早晨5點不到,幾聲清脆的鳥叫聲,由遠而近,劃破山上一夜沉寂。

  此時,王一空已經起床,並開始了一天中的靜坐。距山洞不遠,千米高的懸崖邊,他盤腿而坐,雙目緊閉,雙手平放於膝上,或合十置於胸前。任憑山風聲,或者遊人的吵鬧聲從他耳旁劃過,他靜如止水。

  王一空說,在道教中,靜坐,是修道的入門。靜之要訣是心字,靜心是入門的要訣,若心不能清靜,則一切修行之法,無從談起。所以,靜坐在靜心。要做到心無雜念,萬緣放下,已往事情不回憶,眼前事情不牽掛。

  從最開始在靜坐中心生雜念,如今,他亦能做到真正的靜坐。這樣的修行,是他每天的必修課,一次至少3個小時,日日如此。

  靜坐結束,開始練功。山上的一塊空地中,他蹲著馬步,握緊的拳頭有規律地出動,嘴裡發出呼喊聲,招式看起來不專業,但很有力度。

  在山上,無論走到哪裡,他的小腿上總是綁著沙袋。長久的鍛鍊,讓他已不同於常人。

  從嵩陽書院步道登峻極峰,正常人的速度至少需要3個小時,而王一空1個小時便可到達。在山上,遇陡坡或者狹窄的路段,他如履平地。

  下午至傍晚,到了該讀書學道的時候。《道德經》是王一空的枕邊書,其作為中國道家學派現存的開山之作,他深愛有加。有時他就坐在山洞外、有時他就在洞內趁著射進去的光,小聲默讀。

  他每讀一段,就會放下書深深體會其中的奧妙。“很多事情看起來並不是你想的那樣,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對自身的否定,但是平常人都沒有那個見微知著的能力。”讀《道德經》讓我認識到這一點。

  王一空說,整本書雖然只有5000多字,他已讀幾十遍,但還不能完全領會。其中的奧秘,需要用一生的精力去領悟,也許才會悟透。他相信只要用心修煉,就會達到一定的成就。

  8年中,王一空的每一天幾乎都是這樣度過的。

  道教聖地

  在道教中,嵩山不像武當山、三清山那麼有名。但其境內中嶽廟是道教聖地之一,有“道教第六小洞天”之稱。

  其建築共面積十萬多平方米,是五嶽中現存規模宏大、儲存較完整的古建築群。中嶽廟的四嶽殿臺在五嶽中獨樹一幟,滲透著“五嶽共存,五行俱全”的宗教觀念。

  另外,嵩山境內的崇福宮(前身太乙觀),建於漢武帝元封元年,距今有兩千年曆史,是歷代著名道學方士棲身傳教之所。北魏寇謙之、唐朝劉道合、宋朝董道紳,金代邱長春等均在崇福宮主持過道場。

  如今,在嵩山修道的人,不像終南山、王屋山那樣,遊客走在山中,不時的就會遇見一個道士。但這並不能否認,嵩山道教文化的淵源。

  之前,有攝影師把王一空修道的照片放到網上,有網友留言:“這樣清苦的修行堅持多年,我佩服這位小道長,不管今後他能否成就自己的理想,或是最後依舊迴歸紅塵,這段為執著而堅持的經歷都是一生難忘的。”

  平時,王一空更樂於做實事、幫助別人。下雪天,他主動清除路上的積雪。山路有塌方或損壞的地方,他主動去修。這一切,他很少跟人提起。

  去年5月份,暴雨如注,他正在山上趕路,遇到一驢友不慎落入十幾米深的懸崖,腿骨折,9個人沒一個敢下去救人。王一空徒手攀著岩石下到懸崖下,冒著也會摔下的危險,把人救了上來。

  後來,那驢友已成他的朋友,會不時的給他送來生活物資。幫助的人多了,他的朋友逐漸多了起來,開始不再為吃的發愁。他可以一心修行。

  有手機的他,只是看時間,不與外界聯絡,他不想被外面的世界打擾,他只想做一名隱居的道士。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116 字。

轉載請註明: 小夥隱居嵩山 厭倦塵世陰謀怎麼回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