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班都陪孩子?父母口中的這種陪伴是“隱性陪伴”,不如不陪

前些年,一部名叫《爸爸,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的紀錄片橫空出世,迅速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從這部紀錄片的名字,不難看出,是關於父親與子女親子關係的。該片的主題,正是孩子們對父親的控訴以及期盼,他們希望自己的父親更多地參與到自己的生活中來。

父親缺席孩子的成長,這是社會上的一個普遍現象,甚至還衍生出了“喪偶式育兒”這一說法。事實上,缺席的何止父親,即便是一些母親,儘管看似天天陪在孩子身上,可又有多少是真心投入的呢?

有多少母親是一邊待在孩子身邊,一邊只顧著玩自己的手機?像這樣的陪伴,雖然“出席”了,可從效果來看,卻仍然是“缺席”的,甚至還不如缺席。

寶媽下班拒絕一切社交,每天主動陪女兒,女兒卻跟自己不親

小麗是一位90後寶媽,女兒正上幼兒園中班。每天下班之後,小麗總是會拒絕同事或者朋友的邀約,因為她要回去陪自己的女兒,這對於她來說,已經成了一種任務,而且是必須完成的。

只不過,說是陪,其實就是待在女兒身邊而已,絕大部分時間,小麗仍然是在做自己的事,要麼玩手機,要麼看電視裡的綜藝。小麗之所以要把它當成一種任務來完成,就是希望女兒能夠和自己最親,而不是和平時照顧她的奶奶親。

每天下班都陪孩子?父母口中的這種陪伴是“隱性陪伴”,不如不陪

可問題還是出現了,一年下來,儘管小麗幾乎每晚都有幾個鐘頭陪在女兒身邊,但是女兒跟她仍舊不怎麼親,不要說和奶奶比了,就是和女兒那個平時連人影都少見的爸爸比,都沒有明顯好過多少。

這樣的結果,讓小麗的內心十分不平衡,自己時間也花了,甚至主動放棄了社交活動,怎麼女兒還是不領情呢?

小麗面臨的問題,相信許多寶媽也會同樣擁有。陪娃的時間並不少,可親子關係卻不見好轉,這的確是讓寶媽們感到不平衡甚至難過的。然而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你所謂的陪伴,其實只是“隱性陪伴”而已!

“隱性陪伴”沒質量,陪和沒陪都一樣,時長積累不會發生質變

▶1:把陪伴當成一種任務,機械被動地完成

像90後寶媽小麗一樣,許多父母說自己在陪伴孩子,但在陪伴孩子的時候,而是當成一種任務去完成,機械又被動。小麗是害怕女兒不和自己親,才會選擇每晚下班之後都回去“陪”她,然而她卻沒有想過,這樣的陪伴除了浪費自己和女兒彼此的時間,毫無用處,是根本無法實現良好效果的。

每天下班都陪孩子?父母口中的這種陪伴是“隱性陪伴”,不如不陪

▶2:人在心不在,自己的事情更重要,陪伴沒有“靈魂”

現在的成年人,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時間在手機上面,即便是為人父母的,也是如此。

不少父母下班回家之後,就會像小麗那樣,名義上陪著孩子,但實際上,並沒有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對孩子的陪伴中,反而更關注自己的手機或者做自己其他的事情。以這種方式來陪伴孩子,在孩子的眼中,你就是“隱形”的,自然就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3:忽視孩子的需求,敷衍地回答孩子的各種問題

每個孩子,都會希望父母能夠多和自己互動。比如當父母在他身邊的時候,他會邀請父母參與到自己的遊戲中來,或者不斷地向父母提各種問題。

可有一些父母,當孩子提出這些要求,或者向他們提問的時候,他們就會非常敷衍,總是說“你自己一個人去玩吧,媽媽/爸爸不是在這裡陪著你嘛。”甚至的些時候,孩子接連央求好幾次,父母還會不耐煩地斥責他,讓孩子碰上一鼻子的灰。如果父母總是以這種態度去陪伴的話,孩子自然而然也不會去“煩”他們了。

每天下班都陪孩子?父母口中的這種陪伴是“隱性陪伴”,不如不陪

小編總結:

陪伴,並不等於朝夕相處!陪伴的效果,不由時長決定,而取決於質量,只有高質量的陪伴,才能夠真正滿足孩子的需求,親子關係也才有可能因此變得更親密、更和諧。

反之,隱性的陪伴,則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隱性陪伴”危害大 ,孩子性格受影響,你知道孩子最重要的需求嗎?

••1: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的冷漠,性格也會變得孤僻

追溯其童年,許多性格孤僻的人都缺少父母陪伴,或者說只有父母“隱性”陪伴。這是因為在隱性陪伴中,孩子感受到的,往往是父母的冷漠。

孩子邀請你去玩遊戲,你卻屢屢拒絕;孩子向你提問,你卻屢屢敷衍。這樣的應對,就會讓孩子覺得你對他不在乎,而它所帶來的後果,卻是極其嚴重的。

連父母都不在乎自己了,何況他人?如此一來,孩子就會主動放棄與他人交流和交往,性格也將一步步走向孤僻。

每天下班都陪孩子?父母口中的這種陪伴是“隱性陪伴”,不如不陪

••2:高質的陪伴,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

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的需求,就是親子陪伴。

美國的一位教授曾拿猴子做過實驗:

他將一隻鐵絲捆紮的猴子和一隻絨布製作成的猴子放在一個鐵籠裡,鐵猴上綁有奶水,布猴則什麼都沒有。

接著這位教授又將一隻小猴寶寶放進鐵籠,讓它自主選擇,到底是更願意待在能夠餵它奶水的鐵猴媽媽身邊呢,還是更願意待在什麼都沒有的布猴媽媽身邊。結果顯示,小猴只在飢餓的時候才會跑到鐵猴媽媽身邊去喝奶,平時的絕大多數時間,都依偎在布猴媽媽身邊,因為它更柔軟,能夠給猴寶寶溫暖。

透過這個實驗的結果,就不難發現,對於猴寶寶來說,溫柔的陪伴,比起食物來說,是更重要的。

同為靈長類的人類寶寶,當然也是如此。如果家長只能夠給寶寶食物或者玩具等物質上的需求,而沒有溫柔的陪伴,那麼對於寶寶來說,最重要的需求將得不到滿足。

當然了,人類寶寶對於陪伴的要求,肯定要比猴寶寶高得多,對於他們來說,光有溫柔的接觸還不足夠,還需要良好的交流互動。

可以說,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各種交流必不可少。

父母想要高質量的陪伴,與孩子的這些交流需要有

◆◆1:感情交流

人是有感情的,孩子雖小,卻也一樣,甚至在感情方面,比成年人更加敏感。不僅如此,孩子的感情也更單純,更容易滿足。比如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父母對著孩子的眼睛發出一個會心的微笑,就可以讓他的感受到父母的愛,並在感情上得到滿足。像這種感情上的交流,就是陪伴孩子時應該多去嘗試的,它對於陪伴的質量,有著立竿見影的提高。

每天下班都陪孩子?父母口中的這種陪伴是“隱性陪伴”,不如不陪

◆◆2:遊戲交流

孩子愛玩愛鬧是天性,遊戲就是他們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當他邀請你去參與遊戲的時候,一定不要拒絕,而應該認真地參與進去,因為這是深入孩子世界的最佳方式。透過遊戲中的交流與互動,可以找到更多的親子話題,從而拉近親子間的心理距離,並讓孩子感受到陪伴的質量。

◆◆3:語言交流

常常有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很囉嗦,總是追著他們說這說那,因此覺得孩子很煩。但實際上,這恰恰能證明,語言交流是孩子的一大重要需求。

要知道,孩子一天能夠接觸到的人,除了父母之外,就沒有多少了,倘若父母都不願意多與他進行語言交流,那他自然只能一個人說悶話。

所以說,趁著陪在孩子身邊的時候,多與他進行語言上的交流,即便孩子不主動與你說話,也要主動和他說話,這樣的陪伴,才可以說是有質量可言。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94 字。

轉載請註明: 每天下班都陪孩子?父母口中的這種陪伴是“隱性陪伴”,不如不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