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儘量別養得太有出息?”人到晚年就懂了,心裡很不是滋味
文丨艾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中國有句俗話“
養兒防老
”,簡單的四個字就把老年人的心態表現出來了。
所以有了兒子的家庭在養育孩子時都是掏心掏肺,想要把孩子養育得足夠出色,
這樣長大後才能找到好的工作,組建一個好的家庭,當然也能對自己盡到贍養的義務。
案例:
可是孩子養得太有出息真的好嗎?作為過來人牛大爺深感後悔。他和老伴一共生育了兩個兒子,而這兩個孩子從小就懂事,學習也好,每次在考試都能名列前茅,家裡的獎狀貼滿了牆,老兩口特別高興。
大學畢業後大兒子選擇了國外深造,這一走就是五年時間,而小兒子選擇去離他們較遠的大城市發展,兩個人裡的他們都特別遠很少回來,就連老伴去世他們也是匆匆回來,又匆匆走了。
到了晚年的牛大爺現在一直是獨居,雖然兒子們比較孝順經常給他寄過來補品、衣服等。
可是牛大爺卻逢人就說”
如果有兒子呀,儘量別養得太有出息
“,到了晚年就能理解這句話了,
想必說這些話時他的心裡很不是滋味。
分析:
為什麼”孩子儘量別養得太有出息?“
原因1:彼此相處的時間少
其實從孩子懂事上學起,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就開始變少了,此時的父母在忙著工作養家,而孩子則是忙著上學為以後走向社會儲備知識,可以說各自忙著各自的發展。
為了讓孩子更加優秀,家長會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所以孩子多數時間都在學習,和父母真正交流溝通的時間少得可憐,彼此並不熟悉。
原因2:孩子有自己的規劃
年輕就是為了事業打拼的年紀,所以很多優秀的青年都會提前規劃好自己的未來,為了自己的事業謀劃,而想要發展得更好就要選擇更大的平臺,所以他們都會選擇遠離家鄉。
工作後時間就沒有那麼自由了,回家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少,這樣老人和子女的生活軌跡就似乎沒有了交集,除了逢年過節、家裡發生大事,基本是處於彼此沒有聯絡的狀態。
原因3:孩子有自己的家庭
孩子長大成人了,就要就業、結婚、生子組成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在乎、需要保護的人,未來自然也是以這些人為主。
而承擔養家餬口責任後,孩子肩上的擔子就會特別重,多半精力都會花費在事業、家人身上,對父母的關注就會少很多。
孩子如果有心、有能力可能會將父母接到一起住,可是畢竟是兩代人,生活在一起多有不便,也未必可以相處得很好。
如何陪伴父母走過晚年?
(1)多花時間去了解父母
其實孩子對自己的父母的瞭解並不深,遠遠不如父母對子女的瞭解,到了晚年想要給予父母好的陪伴,就要先了解他們的脾性性格、生活習慣、飲食規律等等。
因為
老年人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而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可以影響彼此的感情和家庭的和睦,所以作為子女要多花時間去真正瞭解自己的父母,給他們更好的陪伴。
(2)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很多老年人不喜歡和子女住在一起,其實就是因為彼此生活習慣存在很多差異。
比如:
老年人普遍都是早睡早起,吃的比較清淡,而年輕人卻正好相反,通常都是睡得晚起得更晚,短暫住在一起倒也無妨將就一下就可以,可是長期生活在一起矛盾就多了。
而年輕人要放平自己的心態,要明白自己是在陪伴父母,應該對他們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3)多帶父母出去走走
老年人其實內心特別害怕孤單,而子女即便和父母在一起住,白天也是忙著自己的事,將父母留在家中,這樣對老年人的身心特別不好。
所以既是想要好好陪伴年邁的父母,就要捨得在他們身上花費些時間,可以週末、假期帶他們出去走走,見識一下他們沒有見過的風景。
育兒難題找艾媽育兒日記,家庭教育從小做起,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艾媽育兒日記,幫你解決育兒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