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家裡面孩子少,基本上都是生一個孩子就會被家裡面大人圍起來,捧在手心裡當個寶貝蛋一樣疼。多數的媽媽在生產後也會選擇讓自己的親媽來照顧孩子,這樣搭配起來比婆婆更加沒隔閡,相處起來也比較隨意。這個時候大多數人就要問了,媽媽和姥姥都安排了工作,那麼奶奶去哪了呢?
表姐生孩子的時候就是這樣,本來婆婆自己也推脫身體不太好,又顧忌著婆媳關係,表姐就一直讓自己的媽媽來伺候月子。之後帶孩子的事也都是姥姥在幫忙,隨著孩子上幼兒園,奶奶也只是來看望的次數增加了,並沒有一直帶。雖然是這樣,但是次次都不空手來,也是非常寵愛孫子。這不就是媽媽生姥姥養,奶奶定期來觀賞嗎?表姐被過來人提醒:小心被截胡。
孩子三歲前不帶,三歲後來看望
對於這種做法,有長輩告訴表姐,小心這是奶奶來截胡的。家長們都知道,孩子三歲以前是非常難帶的,剛出生那個磨人勁就夠家長受了,還有“可怕的兩歲”,這都需要家長付出很大的心力。但是孩子只要過了兩三歲的坎,就好多了,不管是幹什麼,都不需要家長在旁邊一刻不離守著看著,幫忙完成一切。
表姐想了想,確實是這個道理,照顧孩子最苦最累的時候已經過去了。當初日夜顛倒,每天睡不了一個整覺的時候都是她和孩子姥姥一起輪換著照顧。如今姥姥終於熬過來了,抽出時間也回家歇歇了,奶奶卻來了。這就像是別人打好了基礎,直接過來領了一個勞動成果一樣,太輕鬆了。
孩子三歲前不記事,三歲後就有意識記事了
為什麼等到孩子三歲之後才來看望?不僅是因為孩子之前照顧起來太費勁,還因為那時候孩子太小,根本記不住是誰帶的自己。雖然育兒專家說,在孩子三歲之前一定要決定好撫養人,因為這是跟孩子親密度的養成。但是那也只是孩子本能地對身邊人親近,並不是有意識的記憶。
等孩子懂事了,話能聽得明白了,記得住誰對自己好了,再來經常看望,很容易就能籠絡到孩子的心。到時候孩子就會說,是誰經常來看自己,給自己買零食,這一波好感度刷得很有效果。
跟老人好好溝通,對孩子好好教育
如果碰上這種情況,也可以跟老人好好溝通,對待孩子得方法不應該是如此功利性的。不過由於很多寶媽和婆婆的關係並不能好好處理這件事,那就要從姥姥身上下手,最起碼寬慰老人的付出。最重要的就是對孩子好好教育,讓他明白對自己好不是買兩包零食的事情,噓寒問暖,甚至厲聲批評這也是為他好。
養育孩子是一個辛苦的過程,沒有人可以不付出任何心力,最後落得個現成。各位寶媽們對此,是怎麼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