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彷彿還歷歷在目,安徽100多名嬰兒,頭大四肢短,被稱為“大頭娃娃”。可這不是天災而是人禍,這是一場為偷樑換柱的違法事件:三鹿奶粉中原有的乳粉被香精,澱粉還有蔗糖取代。從而釀造了一場場的悲劇,摧毀了千萬家庭的幸福。
食品監管局出臺相應嬰兒配方乳製品管理條例其實,在三聚氰胺這個事件發生之後,在2016年10月1日開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就頒佈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並開始大力整合奶粉市場,規定奶粉的配方不得超過9種產品配方。所有的乳製品企業,也需要按照規定行事。
這個規定的發出並不是空穴來風,中國母嬰市場的規模接近4萬億元,嬰兒奶粉的規模更是超過了1300億元,並且仍然在快速增長。可是這種增長和國產奶粉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這到底是歸咎於大部分人都太過於崇洋媚外,還是國內奶粉的作奸犯科徹底傷透了國人的心?
其實假奶粉,毒奶粉的案例近幾年是層出不窮,2016年廣東的雅士利乳業就被點名批評,雅士利的奶粉贈品存在著嚴重的以次充好的現象,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過期後重新改生產日期的貨源和回收空罐子後重新填充的以次充好的貨。但是短短三四天,雅士利的動作就頻繁,中老年奶粉在超市下架,並且緊急召回所有奶粉。
“倍氨敏”品牌將固體飲料充當特醫奶粉銷售本以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會再出現此類事件,可是17年後的,大頭娃娃的事件再次出現,湖南郴州永興縣有母嬰店將蛋白固體飲料“倍氨敏”冒充嬰特醫奶粉進行銷售欺騙消費者,導致多名幼兒患病。
由於很多嬰兒在0-24月都會出現對於牛奶等蛋白質過敏等反應,所以需要食用特殊的特醫奶粉,這次以固體飲料來充當特醫奶粉的事件,市場監管總局已經開始介入調查, 準備依法查處,並且向社會公佈相應的調研結果,並且對母嬰店進行依法的調查處理。
為何時隔十七年,相同的劇情又再一次的上演。其實中國近幾年發生的偽造奶粉的事件,不佔少數,湖南郴州永興縣只是其中的一例,那麼究其原因這種事件,層出不窮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
20元的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出售,售價可達到上百元其實這一切的背後都是為了獲取高額利潤,“倍氨敏”想著依靠打“擦邊球”私下去篡改產品的定位,將成本為20元的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出售,從而可以極大的提高產品利潤。按照市場售價一罐特醫奶粉的利潤在上百元,那麼一旦銷售量提高,將會是一筆極大可觀的收入。一旦嚐到了高利潤的“甜頭”,再要折返固守道德,就顯得有些心有餘力不足。
並且另外一個優勢在於,不用做什麼宣傳營銷。特醫奶粉的銷售量總是剛需,需求量並不佔少數。有將近40。9%寶寶的家長反饋,自己的寶寶在2歲之前都發生過過敏性症狀,對普通的乳製品不耐受,需要食用特醫奶粉。
有了銷量,大幅度提升了單價。那麼勢必會帶來極為可觀的收入。畢竟在利益方面,道德和法律都顯得很蒼白。可以推算出來,根據相關資料表明永興縣的愛嬰坊出售564罐,那麼他的盈利額都在6,7萬之間。類似於永興縣這樣的縣級市,月工資普遍再3000元左右,年收入也就在10萬元左右。單靠賣奶粉就能賺6,7萬元,這筆客觀的收入無疑對於商販是一筆巨大的誘惑。
“倍氨敏”屬於欺詐性宣傳危害消費者權益這次的事件和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有所不同,三鹿奶粉是將三聚氰胺新增到奶粉裡面從而提高蛋白質含量,從而導致很多嬰兒的營養不良。是屬於欺詐性行為,屬於欺詐消費者。
但是按照固體飲料標準生產的“倍氨敏”可能不存在質量上的問題,但其針對產品的迷惑性宣傳嚴重的危害到了消費者的權益。它本身產品沒有問題,但是卻是屬於固體飲料的範疇和特醫奶粉有著本質上的差異。
其實目前來看,隨著二胎政策的實施,我國的奶粉行業持續的回暖,嬰幼兒的奶粉的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相關資料顯示,嬰幼兒奶粉的零售額已經從2013年的911億元漲幅至2017年的165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了16%.但是,如何加強對奶粉行業的管制,在面對鉅額利益的時候仍然能夠守住內心道德的底線,值得思考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