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9月7日電(見習記者 胡哲斐)6日,中華慈孝文化節暨浙江省宗教界開展“傳承慈孝・五教同行”活動啟動儀式在浙江杭州舉行。當晚,靈隱寺舉辦了慈孝文化茶會,分享感人的慈孝故事。
“這麼多年來,一直是你給媽媽洗衣服、做飯的嗎?”“是的”……在茶會舞臺上,主持人與林傑一問一答。從林傑簡短的話語和不善言辭中,不難看出他是個內向靦腆的人。
靈隱寺慈孝文化茶會現場 王剛 攝
林傑今年15歲,是浙江省溫州市洞頭縣霓嶼街道布袋岙村人。2009年,林傑母親柯愛霞從一個山坡上摔下來,頸椎出現問題,手術後留下後遺症:四肢無力,口齒不清,頭不能自由轉動,只有左手能稍微活動一下。林傑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前年患癌症逝世,照顧母親的事情只能由林傑來做。
每天早上,林傑都要幫母親穿衣服、洗漱、上廁所,下午放學回家後要燒飯、照顧母親吃飯、洗碗,還要給媽媽洗臉、洗腳、按摩、清理大小便。“照顧媽媽是我的責任,我最大心願就是媽媽能儘快好起來。”林傑說。
和林傑一樣,從事會計行業的壽利平也認為,陪伴在父母身邊是盡孝道的一種重要方式。壽利平和她的丈夫工作繁忙,但平日總是堅持往返於雙方父母家,一份對雙方老人的關心與呵護成了他們共同的默契。
靈隱寺慈孝文化茶會現場 王剛 攝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在壽利平和她丈夫看來,如今衣食住行都不是困擾老人的障礙,但是親情的陪伴無可代替,這也是最珍貴的一點。
每日侍奉在父母身旁,是一種孝道;消除父母精神上的困擾,也是一種孝道。
見聞法師是靈隱寺的一位僧人,多年以前就到靈隱寺掛單常住至今,每年歸家探望父母的機會少之又少。“我很少回來,每次回家我儘量花時間和父母聊聊,聽聽他們的所思所想,儘量講一些可以開導他們的話題,父母接受的新鮮事物多了,心量就變大了,心量大了,一些小糾結、小問題就引刃而解了。”見聞法師說。
靈隱寺慈孝文化茶會現場 王剛 攝
記者瞭解到,佛教倡導的孝道,不僅是物質上的供養,更注重精神、思想層面的提升,令父母正確地認知生命的歷程,消除無名恐懼。在當下,精神上的孝養極為迫切,這也是今天孝道踐行和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核心。
除了邀請慈孝人物親述慈孝故事外,茶會當晚,多名主持人還分別朗誦了《張曉風寫給全世界1983年》《背影》《寫給母親》《為父母祈願文》。茶會最後在靈隱寺梵唄團合唱的《三寶歌》中落幕。
據悉,此次活動由杭州靈隱寺、中國新聞社、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及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主辦,由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杭州靈隱寺承辦,並得到浙江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浙江中華文化學院、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香港商報浙江辦事處的大力支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