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孃的故事 她真的怒沉百寶箱了嗎

杜十娘故事相信大家從小就聽過或者看過電視劇,杜十娘是《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的女主人公,而杜十孃的故事的悲慘結局也讓人覺得惋惜,那麼杜十娘是個怎樣的人呢?

  長期以來,人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多種猜測、詮釋及有力的論證,然而卻是不盡人意。比如有人認為金錢是根本原因,有人認為孫富的挑唆和李甲的負情才是根本原因,還有人認為把造成悲劇的原因歸於李甲負情和孫富挑唆未免表面化、簡單化,而應該是封建禮教。

  我個人認為,第一、二種觀點固然膚淺表面,第三種觀點看似較為深刻到位,卻也未免公式化、概念化,也未能盡其妙。從哲學的角度看,事物變化一般由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而引起,其中外因一般為直接原因或起導火線的作用,而內因則為主要原因。所以,我想,我們不妨試著從杜十孃的靈魂深處去挖掘杜十娘悲劇的根本原因,也許是一個不錯的方向。

  第一種觀點:金錢是造成杜十娘悲劇的根本原因。我們都知道,晚明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萌芽產生,商業發達,市民階層日益壯大。在物質異常富足之時,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金錢已經成為社會權利的象徵,追求金錢似乎已經成了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李甲將杜十娘拱手相讓,直接原因就是被孫富的一千兩白銀所吸引。賣了杜十娘,既可以不為生活所愁,又不用承受父親給他的壓力。

  而當杜十娘知道,李甲將要把她賣給貪婪荒淫的孫富時,她將百寶箱中的東西一件件丟於水中,其實她丟入水中的不只是金銀財寶,更多的是人性,是道義,是良知!她大可以直接將百寶箱一齊直接扔入水中,可她選擇一件件的仍,我們可以理解為她想用如此多的金錢與那區區一千兩白銀的交易金額形成強烈對比,以此來諷刺和懲罰沒有人情味的李甲,甚至這個可惡的社會。李甲痛哭不止,我們可以理解為他後悔自己的一時衝動出賣了杜十娘,出賣了愛情和自己的幸福,但個人覺得,把他的傷心理解為對百寶箱中被仍寶物的可惜之情似乎更為合情又合理。

  因為所謂的一時衝動只是那瞬間的決定,可李甲完全有充分的時間好好考慮這個事情,如當杜十娘不動聲色的希望他好好準備銀兩時,他是可以後悔自己剛剛所做的決定的。可是他沒有絲毫的悔意和不安。 看來,金錢並不是根本原因,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孫富和李甲則是間接的殺手。

  第二種觀點封建禮教是造成杜十娘悲劇的根本原因。我們都知道濃厚的封建意識在明代還是根深蒂固的。也就是說,杜十娘與李甲結合等於“違法作亂”,更何況李甲的家裡面是典型的封建貴族之家,尤其看重和維護的是封建家族的宗法禮教、門第觀念,絕不允許侮辱門風之事發生。

  很自然,李甲的父親李佈政就是封建禮教的代言人。雖然他始終沒有真正的出現過,但他真的猶如陰影般籠罩著全篇。他全身上下無不散發著封建的氣息。他在給李甲的信中一直讓他回家,這成了重壓在李甲心頭的一塊石頭。如果他選擇杜十娘,他將失去生活來源,而他追求杜十娘在我們看來也只是為了圖一時之快,一時被她的美貌吸引而已。如果沒有了物質來源,那他的生活將會變得如何落魄,可想而知。這與他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但要是他選擇了遵循封建禮教,他就可以很輕鬆地成為自由人。

  沒有父親給他的壓力,又可以得到一筆數目不小的錢,一舉兩得的事誰不會做呢?分析到此,封建禮教就是根本原因了,可是我們絕對不能忽略一點,明代末年,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雖不茁壯但已萌芽,市民階層的隊伍雖未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但已初步形成,“自由”“平等”的意識雖薄弱,但已悄然萌發。而且在晚明時代,社會政治發展出現新特點,官制機體腐敗,朝綱鬆弛,造成社會活動約束力減弱。

  皇帝帶頭狎妓,景宗信教坊妓李惜兒,武宗迷戀樂工妻劉良女,於是上有所好,下有所行。同時在晚明時代的名妓文化中有一個重要特徵,即名士和名妓間結合成婚戀關係頗多。更何況,杜十娘是願意先寄居蘇杭,等李甲說通家人之後再進門。如此看來,她也是個識大體的女人,也可看出她希望未來可以平等的享受少奶奶的待遇。我們有理由相信,她在進了李甲之後,會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的。

  所以說,封建禮教對於這場悲劇的最終形成來說是有重大影響的,但並不能成為其根本原因。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68 字。

轉載請註明: 杜十孃的故事 她真的怒沉百寶箱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