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每日新聞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戶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8月30日,在武漢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開展了“高速飛行列車”的研究論證,擬透過商業化、市場化模式,將超聲速飛行技術與軌道交通技術相結合,研製的新一代交通工具,利用超導磁懸浮技術和真空管道,致力於實現超音速的“近地飛行”。
據悉,高速飛行列車是利用低真空環境和超聲速外形減小空氣阻力,透過磁懸浮減小摩擦阻力,實現超聲速執行的運輸系統。
相比傳統高鐵,高速飛行列車執行速度提升了10倍;相比現有民航客機,速度提升了5倍,最大速度可達到4000公里/小時,是人類對交通工具速度極致追求的一大進步。
高速飛行列車落地將按照最高1000公里/小時、2000公里/小時、4000公里/小時三步走。未來,乘坐高速飛行列車,北京到武漢可能僅需30分鐘。
訊息曝光後,引發熱議的同時,也遭到了網友質疑。比如,4000公里的時速安全嗎?技術上能做到嗎?成本如何,能坐得起嗎?
據長江日報報道,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高速飛行列車”技術總負責人毛凱接受採訪時回應了上述質疑。
他表示,安全是專案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列車進入高速執行狀態前有個緩慢的加速過程,加速度比飛機啟動要小,高速對人體產生的危害可以忽略不計,如果人的安全問題不能保障,這個專案肯定不會實施。
目前,世界上對外宣佈開展大於1000公里/小時運輸系統研究的公司主要有三家,包括美國的HTT公司、Hyperloop One公司以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在高速飛行列車領域,美國的公司起步早,但中國的企業起點高,利用航天超聲速相關技術,航天科工是全球首個提出超聲速地面運輸系統的集團公司。
毛凱稱,我國在航天領域的技術沉澱及系統工程領域有著獨到優勢,特別是高速飛行列車專案所需的超聲速技術、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模擬建模技術等居於國際領先水平,我國的高速飛行列車專案是從時速1000公里起步,逐步發展到時速4000公里,並且區別於國外車輪加速的技術,我國在“高速飛行列車”專案的啟動加速是採用電磁推進技術,技術的起點要高於國外。
對於成本的問題,他表示,“高速飛行列車”專案的建設會考慮引進民間資本來共同參與建設,運用全社會力量建設,造出高速飛行列車肯定就讓人來乘坐的,對建設成本、運營及乘客的費用進行初步核算後,才啟動該高速飛行列車的研製。
工作中的李媛
一艘航母從空中看上去只有一張郵票大小,駕機著艦全程只有數秒,因此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蹈”。“目視引導裝置”就像戰鬥機上的“倒車雷達”,可以幫助飛行員更安全地起降。
2012年11月,中國第一個航母艦載戰鬥機“目視引導裝置”首次試驗成功。飛行員給裝置起了個暱稱,叫“阿拉丁神燈”。“‘阿拉’指目視引導裝置是上海製造,‘神燈’體現裝置的可靠性和飛行員們對它的信任,它在高空中就像是一盞指引燈。”該裝置的研發者李媛說。
李媛和同事在探討研發裝置
在航母上暈船吐血
李媛今年不到40歲,長髮披肩,與人交談時聲音溫柔纖細。1999年,剛分配到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所工作時,她還只是一個二十出頭、大學生氣未脫的黃毛丫頭。
十多年前,中國的航母艦載戰鬥機目視引導領域還是一片空白,全球只有美國和法國掌握了這項技術。“目視引導裝置”涉及光學、控制、機械、船體結構、空間幾何等多領域的綜合知識,對精度和可靠性要求極高。美國攻克這一技術用了七八十年的時間。
老鄭是七〇四研究所某部專業科退休的老科長。據他介紹,2007年前,艦船行業不景氣,該部的經濟效益也不行,人才跳槽是常事。鄒副主任介紹,當時,七〇四所拿著3000元工資的科研人員,跳槽到企業裡就能拿到上萬元的工資。
在這個時候,李媛被分配到七〇四所,當即接下研發任務。“之前進來的人要培養好長時間,而她這麼爽快就接受了這個任務。這一點讓我很意外,也很高興。”老鄭說,李媛一堅持,就是16年。
接受任務後,李媛面臨的競爭對手,有頭髮花白的老專家,也有正當壯年的資深人才,而自己卻還像個大學生。
如何讓對方相信自己,把專案交給七〇四所呢?老鄭說,做彙報,不僅考驗技術水平,還考驗演講水平。李媛做的彙報,不僅準備充分,而且不枯燥,正是在一次次彙報中取得了對方的信任,拿下了這一專案。
開始專案研發後,李媛開啟了常年長期出差的工作模式。每年,李媛大約有150天出差在外,連續出差最長時間達到一個月。在航母上的日子則完全與外界隔絕,每天機器轉動的噪音讓人無法入睡。美國的海軍有隨船的心理醫生進行疏導,但中國沒有,李媛就和同事們聊天或看書,自己做心理調適。暈船的時候,胃裡的東西吐光了,吐黃疸水,甚至吐血,科研人員們開玩笑說,黃的吐完了,吐紅的。
2012年11月,“目視引導裝置”首次試驗成功。飛行員給裝置起了個暱稱,叫“阿拉丁神燈”。“‘阿拉’指目視引導裝置是上海製造,‘神燈’體現裝置的可靠性和飛行員們對它的信任,它在高空中就像是一盞指引燈。”李媛說。
生活中的李媛
結婚10年後才有孩子
李媛說,自己的家在山東聊城,家旁邊就是武警部隊大院。李媛小時候看著軍人穿著軍裝走來走去,便產生了羨慕情結。
從山東工業大學畢業後,李媛進入七〇四所工作,領域涉及軍用裝備、艦船裝備,這一點讓她非常高興。她覺得雖然穿不上軍裝,但是跟軍人打交道也挺好。
工作的繁忙讓李媛無暇顧及家庭,25歲結婚的她,到35歲才有孩子。老鄭對此也很歉疚,“越是好的同志,做領導的越是心疼,但擔子必須壓上去。”老鄭說。但李媛覺得,孩子出現的時候特別好,就在“目視引導裝置”首次試驗成功後一個月。如今,孩子已經20個月大,李媛也漸漸回到長期出差的工作狀態。她說,工作的時候事情一樁接一樁,沒有時間想孩子,但在外出差的晚上會特別想念孩子,只能透過微信影片。
工作的忙碌讓李媛更加無暇照顧遠在山東的父母。有一年,父親中風住院,母親串通所有的親戚,讓大家不要告訴李媛,直到她過年回家時才知道。當時李媛覺得特別愧疚,沒有做一個好女兒。
在七〇四所該部領導眼中,李媛是個敢於擔當、勇於付出、不求回報、親和力強的人。每年七〇四招人,最後留下的只有30%,而在留下的人中,像李媛這樣擔當重任的,數一數二。
現在李媛是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某部專業科科長。鄒副主任認為,七〇四所留住人才,靠行政壓力,靠不住;靠經濟,給不了太多;只能靠領導個人魅力和親和力。而李媛正是這樣一位領導。任科長後,她向老科長請教帶團隊的方法,知道對團隊的人員不能“一個蘿蔔一個坑”,而要有一個蘿蔔做後備。這對一個團隊的正常執行起到很大的幫助。有一次在專案試驗階段,馬上要試航了,一個人員提出跳槽,他負責的是軟體方面,工作很重要,正是李媛做好了後備工作,才可以馬上就有人接替工作,試航也得以順利進行。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風中的藍絮”:任何一項進步都不容易的
網友“有多少愛可以重來”:李媛我愛你,你是中國的驕傲。
網友“sea”:她才是中國最美姑娘!
網友“金戈鐵馬”:國家應愛惜人才
網友“看客阿Q”:上世紀20年代~~
網友“希望的田野”:文章乾癟,沒看到有技術內涵。
網友“kelly”:應該提升一下經濟待遇的,畢竟也要養家。704也好,江南也好,不是沒錢吧
網友“容易”:好原始,沒有梯子嗎在凳子上多不安全,要為我們的科學家負責。
網友“風語者”:美國用了七八十年時間?這資料怎麼得出來的?
網友“古巴雪茄大仙”:牛逼啊
網友“食蕃茨談國事”:美國功克了七八十年,那美國什麼時候有了航母啊
(1970-01-01)
敕勒川,陰山下,坐落著赫赫有名的“北炮”——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談起工廠研發的火炮,現年82歲的於正心如數家珍:紅旗2號地對空導彈,一舉擊落U-2高空偵察機;66式雙57毫米艦炮在西沙海戰中擊沉擊傷多艘敵艦,為海軍“小艇打大艦”立下汗馬功勞……
敕勒川,陰山下,有一條筆直的兵工大道,這裡是歷史上有名的大秦帝國“秦直道”終點,胡服騎射、木蘭從軍的故事曾在這裡發生。在兵器製造業中,赫赫有名的“北炮”——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便坐落於此。
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
60多年來,一代代火炮從這裡誕生,在天安門廣場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數以萬計的大中口徑火炮列裝部隊,成為保衛祖國的利器。
從成功研製新中國第一門100毫米高射炮,到填補國內風洞試驗裝備空白,再到突破航空領域關鍵材料製造難關,作為國內最大的火炮生產基地,北重集團在茫茫北疆譜寫了輝煌的鑄炮傳奇。
“即使手工打磨,也要在戈壁灘上造出我們自己的大炮!”
春節前,以老一輩軍工人“紮根塞北荒灘造大炮”的故事為原型拍攝的微電影《爸爸媽媽的橡樹》,受到了觀眾的熱捧。片中見證軍工愛情的“兩棵橡樹”感動了許多觀眾,也讓代號為“447廠”的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被人們重新認識。
談起447廠和火炮,現年82歲的於正心、陳豪夫婦滿臉自豪。1958年,作為北京理工大學火炮自動控制專業的首屆畢業生,他們本可以留校任教,但聽聞“447廠正在建設亞洲最大的兵工廠”的訊息後,便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開往夢想的列車”。
到了包頭,陳豪深刻體會到現實的“骨感”,那時的包頭沒有老師口中描繪的“風吹草低見牛羊”,有的卻只是“風沙漫天石亂走”。
“1958年之前,我國高空的‘天窗’是開啟的!”為了保衛共和國的領空、提升我國軍工實力,剛進廠的他們就接到一項艱鉅的任務——研製100毫米高射炮。
試製工作量之大、工藝技術之複雜,在我國槍炮工業史上是空前的。即使面對再多的艱難困苦,一個堅定的念頭還是在於正心的心底紮了根:“沒有先進裝置,即使手工打磨,也要在戈壁灘上造出我們自己的大炮!”憑著這股韌勁,於正心和工友們奇蹟般攻克了火炮生產過程中的諸多難題。
談起工廠研發的火炮,於老如數家珍:紅旗2號地對空導彈,一舉擊落U-2高空偵察機;66式雙57毫米艦炮在西沙海戰中擊沉擊傷多艘敵艦,為海軍“小艇打大艦”立下汗馬功勞……
“不論給多少錢,都改變不了我對火炮的熱愛!”
在447廠北方兵器城內,兵工事業的奠基人吳運鐸的巨型雕塑格外引人注目。作為工廠的首任總工程師,有“中國保爾”之稱的吳運鐸,不僅為工廠培養了許多科研技術人才,還讓“把一切獻給黨”的信念賡續相傳。
戎鵬強,是447廠的“鏜工大王”,更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的首席技師。央視《大國工匠·匠心傳世》講述的就是他的故事。1984年進廠的戎鵬強,在鏜工崗位上一干就是33年,1994年被評為全國勞模時只有29歲。
2012年,一張某重點試驗裝置關鍵部件的訂單,在全國轉了一圈卻無人敢接——在長8米的鋼質圓棒料上打一個口徑28毫米的通孔,通孔只有成人大拇指大小,而加工深度卻有三層樓高。該技術加工難度極大、要求精度極高,目前只掌握在極少數國家手中。
戎鵬強主動挑起了重擔,雖然多年的鏜工生涯練就了他“手眼合一”的絕活,但在加工過程中,他同樣因為效率和誤差等難題,遇到重重阻力。困難豈能嚇倒老師傅?經過無數次探索,他憑藉 “超長徑比小口徑管體加工”操作法,用一年多的時間攻克了這個加工難題,為打造我國尖端武器“孵化器”立下卓越功勳。
《大國工匠》熱播後,有多個私企拋重金挖人,都被他一口回絕。戎鵬強說,不論給多少錢,都改變不了他對火炮的那份熱愛。
“中國垂直擠壓機之父”雷丙旺、金牌試射炮手“李一炮”、央企“最美青工”王士良等一大批大國工匠,從這裡走來。他們創造的中國第一、世界第一,展示出“火炮工匠”獨有的風采。
“我們不僅能造炮,還能造最好的鋼管和礦車!”
我軍新式自行火炮
改革開放後,447廠走過了從單一軍品生產,到軍民融合發展的艱難轉型之路。這期間,雖然頂著“百年老店”的光環,但遭遇了軍品銳減、民品難以生存的窘境。
2009年,工廠舉全廠之力建成了世界最大、首套3.6萬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工程,具備了年擠壓5萬噸無縫鋼管的生產能力,給身處困境的工廠帶來了曙光。然而,鋼管才產出,一些跨國公司就聯手打壓,對工廠實施傾銷政策,讓寒冬中的工廠雪上加霜。
是被動跟著降價掉進“價格陷阱”,還是正中對手下懷主動退出市場?面對跨國公司屢試不爽的“慣用伎倆”,該廠果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提起訴訟。
2014年5月9日,國家商務部發布仲裁公告,認定這些公司傾銷成立並向其徵收反傾銷稅。這一天,不僅讓國外跨國公司記住了北重集團,更讓中國民族工業記住了這個載入史冊的日子。
“為中國人爭了口氣!”全程參與訴訟的市場管理室主管康平對記者說,“我們不僅能造最好的炮,還能造最好的鋼管和礦車!”
“一手抓鋼,一手抓車”,447廠迎來了復甦崛起的春天。這幾年,工廠不僅拿下了北京天安門地區及長安街沿線道路高階特種護欄的訂單,還能在同一生產線生產額定載重從23噸到360噸全系列礦車,成為國內礦車生產的“領頭羊”。
去年8月,奈米比亞總理在現場考察本國湖山鈾礦專案,瞭解完447廠生產的NTE330電動輪礦用車使用情況後,伸出大拇指說:“我信任中國製造!”
晨曦中,447廠門前的一尊由炮彈殼鑄造的金色蒼鷹鵰塑,正昂首展翅飛翔。我們相信,隨著國家火炮、國家高強韌炮鋼、中國礦用汽車三個研發生產基地逐步建強,打造現代“戰爭之神”2.0版的傳奇,還將繼續!
(原題為《共和國“第一炮”從這裡誕生》)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Nice_D”:長8米的鋼質圓棒料上打一個口徑28毫米的通孔,通孔只有成人大拇指大小,而加工深度卻有三層樓高!電磁炮的炮管~~~
網友“一滴水”:中華民族的抵柱,贊。
網友“零餘者”:這些人都很贊,為國家民族做了很大貢獻。不過時至今日,更希望能以科研技術創新來驅動發展,減少對手藝經驗之類的依靠。對於老一輩工匠,我們更應該傳承的是他們的精神和態度。
網友“@拯救與逍遙”:是人才待遇也要跟上
網友“theskyilove”:建國時候的那批人是真的有態度、有毅力。
網友“黑寡婦”:這樣的國防工業不能丟,要技術創新,與時俱進!
(1970-01-01)
近日,《解放軍報》刊登文章介紹了民營企業黑龍江齊齊哈爾雄鷹投資集團有限公司XY型7.62毫米高精度狙擊步槍的研製情況和效能特點。該槍在去年舉行的第八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上首次公開展出,當時便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對於一家此前主要研發和生產滑膛防爆槍和獵槍的地方民企來說,敢於涉足高精度狙擊步槍這一以往被國有軍工企業壟斷的行業,其勇氣值得人們為之點贊,也符合當前我國將“軍民融合發展”作為國家戰略的大趨勢。
第八屆警用裝備博覽會上展出的XY-7型7.62毫米狙擊步槍。 觀察者網 圖
民企“參軍”帶來良性競爭
長期以來,受蘇聯輕武器發展思路影響,我國輕武器界對於狙擊步槍的概念一直停留在“射擊精度高於普通突擊步槍的半自動步槍”上,最為典型的就是仿製蘇制SVD狙擊步槍而成的79/85式半自動狙擊步槍以及88式小口徑半自動狙擊步槍。因此,我國輕武器界長期以來一直存在類似於歐美國家雷明頓700、AWP以及SSG3000這樣的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的空白。
不過,隨著我國公安、武警和特種部隊官兵為了參加國外狙擊比賽而接觸並少量裝備了一些西方民用級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如美國雷明頓700和瑞士SSG3000等,這些在射擊精度上比以往79/85式半自動狙擊步槍高几個量級的“新槍”一下子就征服了狙擊手們的心。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公安及軍方使用者也很快向輕武器企業提出了研製中國自己的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的要求。於是,中國第一代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CS/LR4在千呼萬喚之下終於露面並批次交付。
2014年5月20日,北京,第七屆警博會上展出的CS/LR4型7.62毫米高精度狙擊步槍。 視覺中國 資料圖
CS/LR4型7.62毫米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由中國兵器裝備研究院和重慶建設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研製,採用了國際通行的設計模式,比如浮置加重比賽級槍管、兩級可調扳機,兩腳架安裝在護木而不是槍管上,可調貼腮板和託底板等。而且,CS/LR4是包括狙擊槍、狙擊彈、白光瞄準鏡、微光像增強儀和鐳射測距/彈道解算計算機等幾部分在內的狙擊系統,相比以往單兵輕武器設計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但由於是第一次設計研發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CS/LR4還是存在著某些不足和缺陷,其中最為突出的就在於價效比方面。CS/LR4型7.62毫米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系統的單價據稱為26萬元人民幣,即便是考慮到包含槍、鏡、微光儀以及測距/解算計算機等幾部分的總價,相對來說也是偏高的。而與此相對應的是,CS/LR4狙擊步槍在100米距離上的射擊精度最高也只有1角分,國外多型半自動狙擊步槍的射擊精度也能夠達到這一程度,因此並沒有真正體現出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在更高射擊精度上的優勢。在各方使用者裝備並使用CS/LR4型高精度狙擊步槍參加狙擊比賽以及用於訓練、演習後,提出了多項改進建議,同時也希望國內輕武器企業研發生產更多型號的同類型高精度狙擊步槍,以便能夠有多種的選擇的餘地,形成良好競爭的氛圍。
黑龍江齊齊哈爾雄鷹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正是看到了這一仍有很大潛力可挖的市場空間,才在第八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上同時推出了XY型7.62毫米和.338(8.6毫米)兩款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XY型7.62毫米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雖然使用的槍彈規格與CS/LR4型高精度狙擊步槍一樣,都是7.62X51毫米的北約制式,但是前者採用了全新設計,單就射擊精度來說比後者提高了很多。
根據黑龍江齊齊哈爾雄鷹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公佈的資料,XY型7.62毫米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在100~300米距離上的平均射擊精度可以達到0.5角分以下,在測試中甚至打出了0.17角分的最好成績,相比CS/LR4型高精度狙擊步槍可以說提高了一個數量級。此外,在槍管壽命上,XY型7.62毫米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也達到了驚人的10000發以上,而CS/LR4型高精度狙擊步槍為6000發,兩者的差距也是很大的。如果說射擊精度影響的是狙擊步槍的實戰效果,那麼槍管壽命就與經濟性和可靠性息息相關。對於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來說,採用最精密加工工藝和最優良合金鋼製造的加重槍管是其最重要也是最昂貴的部分,每打10000發更換槍管和每打6000發更換槍管所需要的資金可能會相差數倍。對於使用者來說,擁有更好的射擊精度和更長槍管壽命的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無疑更具有吸引力。
此外,在其他效能引數上,XY型7.62毫米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與CS/LR4基本相差不大,比如全槍重量、長度、射程和彈匣容量等。從這一點上看,黑龍江齊齊哈爾雄鷹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員在設計XY型7.62毫米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時,應該把所有的重點都放在提高射擊精度和延長槍管壽命這兩個最基本的指標要求上,而沒有像CS/LR4型高精度狙擊步槍那樣貪大求全,一定要搞成全系統配置。
比如,使用者在拿到XY型7.62毫米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後,因為槍上安裝有通用導軌介面,因此只要是配備同樣介面的白光瞄準鏡、微光/紅外夜視儀以及鐳射測距儀等都可以使用,無需該槍的研製企業另外提供相關產品,這樣反而會達到更好的使用效果。而類似彈道解算計算機這樣的裝置則完全可以由智慧手機安裝相關軟體來代替,同樣不用另外採購硬體裝置。相比之下,CS/LR4型高精度狙擊步槍都是全系統採購模式,步槍及所有裝置都裝在一個大型防護包裝箱內,雖然大而全,但是在實際使用中缺少靈活性。
民企“參軍”的優勢所在
應該說,作為一家民營輕武器企業,黑龍江齊齊哈爾雄鷹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短短几年內就能拿出來如此出色的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民營”的身份——雖然此前該公司在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研發生產方面完全是空白,但是靈活的經營模式和自主決策能夠使其較為完整地從國外引進和吸收全套設計理念、生產工藝及裝置、原材料等,從而與國外最先進的技術水平保持一致。尤其是發射.338拉普阿-馬格南狙擊槍彈的XY型8.6毫米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的研製,標誌著中國輕武器企業至少在狙擊槍彈的種類上終於順應了世界發展的潮流。不管這種已經被國外廣泛採用的專用狙擊口徑槍彈能否被國內使用者所認同,8.6毫米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的出現都是中國輕武器發展史上值得書寫的一筆。
相比之下,國有輕武器研發企業由於長期形成的慣性設計理念、原有生產裝置的升級改造以及系統內部相關企業配套研發等諸多方面的原因,最後推出的產品往往很難盡善盡美。比如,CS/LR4型高精度狙擊步槍的護木和槍托都採用了纖維增強熱塑塑膠內嵌鋼件注塑成型工藝。事實上,這種最初借鑑運動步槍的設計早已顯得落後了。如今歐美及俄羅斯研發的新一代高精度狙擊步槍在護木和槍托上已經開始大量採用鈑金衝壓件以及骨架結構,既增強了剛度和強度,還有效降低了槍身主體結構的重量,並且有利於通用導軌的佈置。而XY型7.62毫米和8.6毫米兩款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的結構就更加接近於國外的主流設計。
總地來看,黑龍江齊齊哈爾雄鷹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栓動高精度狙擊步槍領域所取得的這些成就只是中國民營企業投身“軍民融合”大潮的一個縮影。目前,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軍民融合發展”主要推動的就是“軍轉民”和“民參軍”這兩大產業模式。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以法律法規為保障,可以使更多有實力的大型民營企業進入到軍方專案招標和軍工行業內,既可以加快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還能夠促進軍工產業升級,同時也能夠帶動民營企業壯大發展,最終形成統一的國家科技工業基礎,實現軍民兩部門合作共贏的目標。
(“講武談兵”是由知名軍刊資深編輯黃國志為澎湃防務開設的個人專欄,以客觀嚴謹的態度,輔以活潑精煉的語言,力圖“破除防務迷霧”,為讀者更好地認識我國與國外在裝備技術上的差距提供參考和借鑑。每週一或二傾情奉獻。)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行者666”:點讚支援。有競爭是好事
網友“時來運轉”:槍支生產許可證
網友“我坐河東舉杯飲鴆”:武器裝備生產許可證
網友“玉龍傑赤”:重慶建設工業可惜了老漢陽兵工廠的威名。
網友“石頭”:負責人沒有被抓嗎?
網友“gauki”:除了槍以外,希望專用狙擊彈也儘快配套
網友“不是至尊寶”:不要大驚小怪了。民企早已經介入到軍品的生產。我們也在向美國模式發展,雖然路還很長。老美並不是把很多預算都投入到軍品的研發,很多民營公司在做,只不過政府在用基金的方式來引導民營研發。我們要想加快軍品的研發必須走這條路。
網友“動力先鋒”:我是本文作者,歡迎各位讀者交流關於狙擊槍的問題
網友“動力先鋒”:目前已經進入到裝備研發的民企已經不少了,裝甲車、夜視儀、防空系統等都有
網友“dracula”:讓馬雲搞,雲計算,大資料,再加上輕武器,會出來什麼神器?!想想都頭暈!
網友“實在是高”:民企拿什麼執照能生產槍
網友“實在是高”:民企拿什麼執照能生產槍
網友“FaiKio”:是民企?小編你確定用詞沒錯嗎
(1970-01-01)
中國南車四方研發團隊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預料。 新華社 資料
以中國南車四方股份公司高速動車組研發團隊為代表的中國高鐵研發隊伍,締造了中國高速列車領域一個又一個的第一,引領中國攀上了世界高速列車技術高峰。
外方預言中國要花16年“消化吸收”
2004年,《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確定了“引進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打造中國品牌”的總方針。中國南車四方股份公司由此開啟了高速列車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之路。
然而,當初的技術引進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拿來就用”。
“拿到圖紙,外方專家只教你讀圖,告訴你是什麼,但不告訴你為什麼。”首批到外方學習技術的高階工程師於延尊說。
而且,中國鐵路無論是線上路條件、運用環境、運營模式上都有獨特的國情路情,照搬國外現成技術行不通。因此外方預言,南車四方團隊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至少需要16年,即8年消化、8年吸收。
事實上,南車四方研發團隊的速度超出了所有人預料。僅僅用了2年,研發團隊就完成所有原始圖紙、資料和技術標準的消化吸收。
期間,團隊完成了全面的試驗研究,針對我國鐵路運營環境,完成了110項最佳化設計,成功解決引進技術“水土不服”的問題,進行了長達6萬公里線路執行試驗。
2006年,中國首列時速200-250公里動車組在四方公司成功下線。2007年研發團隊成功突破牽引效能、車體強度與模態、轉向架等方面制約速度提升的關鍵技術,成功研製出時速300公里高速動車組。
車頭頭型設計是第一個“硬骨頭”
2008年,為加快高速列車技術自主創新步伐,原鐵道部和科技部聯合簽署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確定了時速350公里及以上中國高速鐵路技術體系的頂層設計。
南車四方作為主導研製單位認識到,研製時速380公里動車組在全世界尚無先例,挑戰前所未有。
車頭頭型設計,是研發團隊首先必須啃下的“硬骨頭”。車頭頭型是確保列車執行安全性、乘坐舒適性和節能環保性的關鍵,而CRH380A時速接近飛機低速巡航,如此高速度頭型,設計方法和技術標準都無先例可循。
“為了拿出最佳的頭型方案,研發團隊設計出20個列車頭型方案,進行了17項75次模擬計算、760個不同執行環境的氣動力學試驗和60個工況的噪聲風洞試驗。”中國南車首席技術專家丁叄叄說。那段時間,研發團隊腦子裡只有一件事,那就是CRH380A,睡覺時在想,走路在想,有時甚至吃飯都在想。
2010年12月3日,在京滬高鐵棗莊至蚌埠段,CRH380AL貼地“飛行”,跑出了時速486.1公里的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
值得驕傲的是,CRH380A擁有完全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已形成專利181項,標準189項,研發團隊將“話語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一列動車組涉及4萬多個零部件
設計高速動車組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光一張圖紙,從提出方案到最終敲定,設計師就要經歷反覆的研究論證,進行無數次的模擬分析、無數次的試驗驗證。而一整列高速動車組,涉及4萬多個零部件,需要設計出的圖紙數以萬計。
10年來,為了完成一個個研製任務,團隊設計師們一件件梳理,一張張繪製,一遍遍分析驗證,一次次線路試驗。
近年來,研發團隊並未止步,2011年,他們創造性地設計出更高速度試驗列車,該車在滾動試驗檯上跑出了時速605公里,重新整理實驗室速度紀錄。2012年,這支研發團隊又研製成功我國首列城際動車組並形成系列化產品。
2014年8月,為蘭新高鐵研製的高寒抗風沙動車組成功下線,該動車組成功解決了蘭新高鐵高寒、風沙、高溫、高海拔、強紫外線五大環境適應性問題。
2014年12月,永磁高速動車組又在這支研發團隊中誕生,動車組的更節能、更環保特性被譽為駛向未來的動車組。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OscarIssacQinqin”:贊,高鐵的確帶來了許多方便。
網友“BackSpeCe”:消化吸收 呵呵 不是照貓畫虎?
網友“pmw1962”:發展與需求必須相向而行,這基本原則。日本給中國臺灣高鐵設的陷阱,真正的精英不應該跳
網友“pmw1962”:問題在於是為了廣大百姓利益還是為了政績或績效。
網友“長春亞太”:各位,能這樣不錯了。覺得不行,你來
網友“不做短線感覺不酷”:看了文章,在回想07年以前坐普通火車與之後坐動車的經歷,從無到有的過程總讓人覺得感慨。工程師也好、鐵路工人也罷,實實在在地作出了大的貢獻。不曾想開啟評論卻是噴子居多,只想問一句,換了你,你為這個國家為這個社會的普通人直接或間接做了什麼?
網友“pmw1962”:日本新幹線,讓中國臺灣高鐵陷入財政危機。難道還要噩夢重溫。
網友“老地主”:不是說是自己研究出來的嗎,咋還消化吸收呢
網友“老地主”:不是說是自己研究出來的嗎,咋還消化吸收呢
網友“老地主”:不是說是自己研究出來的嗎,咋還消化吸收呢
網友“不做短線感覺不酷”:看了文章,在回想07年以前坐普通火車與之後坐動車的經歷,從無到有的過程總讓人覺得感慨。工程師也好、鐵路工人也罷,實實在在地作出了大的貢獻。不曾想開啟評論卻是噴子居多,只想問一句,換了你,你為這個國家為這個社會的普通人直接或間接做了什麼?
(1970-01-01)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連結,不保留本文連結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