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戰爭爆發之後, 中國全面處於下風, 最終日本鎩羽而歸, 這是為何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逐漸走向了富強,而中國的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又全部失敗,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差一點復辟帝王朝,這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憾事,或者說這也是必經的一個階段。一戰時期,中國在帝國主義的夾縫生存,有了喘息的機會,之後,困難的發展,中日戰爭爆發之後,中國更是全面處於下風,最終日本卻鎩羽而歸,這是為何。

  不少人可能會說,中國人多,其實不然,當時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在殘忍的日軍面前只有捱打的份,中國的勝利,本質在於正義的勝利,日本從一開始發動戰爭,就已經註定了他是失敗的,何時失敗,只是時間的問題。小編認為,中國1945年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主要有下面幾個因素。

中日戰爭爆發之後, 中國全面處於下風, 最終日本鎩羽而歸, 這是為何

  首先,是精神的覺醒,當時是一個思想四溢的年代,如何救國,各個階級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最終,國共也放棄前嫌,全國人民統一戰線,一起去抵禦外敵,家裡的兄弟們,合起夥來,那是很有戰鬥力的。

中日戰爭爆發之後, 中國全面處於下風, 最終日本鎩羽而歸, 這是為何

  其次,勞動人民在日本的暴行面前,奮起反抗,勢不可擋,當時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人才,萬眾一心去抗日。

中日戰爭爆發之後, 中國全面處於下風, 最終日本鎩羽而歸, 這是為何

  然後,全世界人民都站在了正義的一方,日本多行不義必自斃,在蘇聯和美國的幫助下,中國有力的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貢獻。

  最後,也就是天意了,日本受到原子彈的襲擊,在中國戰場又屢受挫這,兵力幾乎就要枯竭了,一個島國,畢竟難成氣候,人力不如中國,科技不如美國,他的老隊友,德國也已經失利,可以說是難兄難弟。日本戰敗,可以說是全世界的努力,也預示著一個新中國的到來。


  中國空軍的伊爾78加油機自曝光以來,大多以衛星圖以及在國外改裝的圖片呈現,官方對其的報道一直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在空軍執行遠海戰巡任務時,伊爾78雖然在編隊中,但是往往出鏡的時候只有一根加油軟管和受油機蘇30的畫面,不能見到該機的“廬山真面目”。

  直到近日,網上出現了2張圖片,終於將空軍伊爾78加油機與蘇30進行空中加油的畫面完整的展現了出來。

中日戰爭爆發之後, 中國全面處於下風, 最終日本鎩羽而歸, 這是為何

  圖一為受油機艙內視角,可見受油機位於伊爾78的左側,推測右側還有一架蘇30,同時進行加受油作業。伊爾78垂尾上的機號為20641,由此可以推測出該機隸屬於空軍某運輸機團,與伊爾76混編,為我國引進的3架伊爾78加油機中的第一架。

  圖二則是來自護航機或者另一架等待加油的蘇30的視角,畫面中可見3架蘇30,由此推測正在進行較大編隊的分組加油訓練。

中日戰爭爆發之後, 中國全面處於下風, 最終日本鎩羽而歸, 這是為何

  結合這兩張圖片分析可知,伊爾78其實是具備同時為三架戰機加油的能力的,第三組加油裝置位於機身左後側,但是圖片中顯示該裝置已經拆除,並且有三架戰機出現的情況下,也僅僅是為兩架進行加油,因此推測現階段出於安全因素考慮,我軍的伊爾78尚不具備三機同時加油能力,使用大型加油機為重型殲擊機進行空中加油也處在磨合期,需要更多的實戰化加油訓練來熟練整個作業流程。未來是否有同時為三機加油訓練的必要,還得視具體情況而定,畢竟這樣風險係數會更高。

  空軍現役70餘架蘇30,而伊爾78則只有3架,平均一架要服務於20餘架蘇30,還不包括目前開始批次服役的殲16。所以光靠伊爾78是遠遠不夠的,引進這3架伊爾78,除了解決燃眉之急外,更重要的考慮可能是先行積累一定的大型機空中加油經驗,以便於未來等基於運20研製的空中加油機服役之後,我空軍甚至是海軍航空兵都能更快的上手操作,未雨綢繆。(利刃/信者)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藍焰烈火小笨笨”:牛逼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393 字。

轉載請註明: 中日戰爭爆發之後, 中國全面處於下風, 最終日本鎩羽而歸, 這是為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