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熊貓“張想”放歸自然4年生存良好 今日再次放歸

由 撒宏才 釋出於 綜合

  石棉9月29日電 (劉剛 張勘 古曉東)28日,四川栗子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冶勒自然保護區聯合在小相嶺山系四川石棉縣境內拖烏山廊道玉兒坪一帶成功回捕放歸的大熊貓“張想”,經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獸醫體檢,確認“張想”身體健康後。29日凌晨2點,“張想”再次被就地放歸野外。

  對大熊貓“張想”進行體檢 保護區 供圖

  記者瞭解,2017年4月初,大熊貓放歸監測隊員發現放歸大熊貓“張想”經過500多公里長距離移動,從栗子坪自然保護區到達冶勒自然保護區玉兒坪一帶活動,該區域屬拖烏山廊道的一部分。按照大熊貓放歸監測計劃,經國家林業局同意,5月中旬,省林業廳組織啟動了大熊貓“張想”回捕行動,栗子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冶勒自然保護區共同組成放歸大熊貓“張想”回捕工作小組,開展相關回捕工作。“張想”回捕籠於6月底建成,7月中旬開啟,歷時兩個半月成功完成“張想”回捕。

  測量大熊貓“張想”成長情況 保護區 供圖

  大熊貓“張想”利用拖烏山廊道成功從栗子坪自然保護區遷移到冶勒自然保護區。目前,經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檢查結果顯示,“張想”四肢、牙齒、乳腺、生殖器等發育正常,體重達174斤,符合雌性成體大熊貓各項生理正常指標,表明其已完全適應當地自然環境,進一步證實了拖烏山廊道的存在及其對野生動物的重要性。

  對大熊貓“張想”抽血體檢 保護區 供圖

  據介紹,拖烏山大熊貓生態廊道連線了滅絕風險極高的兩個大熊貓局域種群(石灰窯大熊貓局域種群和公益海大熊貓局域種群)。從2013年以來,四川省林業廳聯合石棉縣實施了拖烏山大熊貓生態廊道保護和建設,並獲得初步成效。而大熊貓“張想”的遷徙證明拖烏山廊道對小相嶺山系內部大熊貓局域種群交流的重要性,拖烏山廊道建設有利於大熊貓不同局域種群間的遷徙,促進了局域種群間的交流,有效的降低了整個小相嶺大熊貓種群的滅絕風險。

  據瞭解,監測隊將繼續對放歸大熊貓“張想”開展持續監測,瞭解其健康和生活狀況,特別是和當地野生種群大熊貓交流情況。根據監測情況不斷總結放歸成效,為大熊貓野化放歸提出科學建議,最終實現大熊貓小種群的可持續發展。

  “張想”,2011年8月20日出生,全球首隻人工繁育母獸帶仔野化培訓雌性大熊貓。父母均來自四川邛崍山系的野生大熊貓。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開展了為期2年的野化培訓,2013年11月6日,在栗子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益海成功放歸,放歸時體重80斤,2014年4月19日在公益海第一次回捕成功並就地放歸,回捕時體重86斤,2017年9月28日在冶勒第二次回捕成功,體重174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