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10月25日電 (記者 方)“目前,強化型人工真皮已經順利研製出了樣品,大動物實驗取得成功,接下來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預計最快3年,有望在臨床上應用國產人工真皮。”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燒傷科主任韓春茂感慨,歷時18年,其團隊與多家科研院所合力研發的“人工真皮”,終於到了臨床試驗階段,這意味中國有望打破國際市場對“人造真皮”生產技術的壟斷,大幅降低國內PGA(聚乙酸乙酯)及其共聚物纖維和相關製品的生產成本。
據悉,由於PGA及其共聚物纖維製品主要由國外幾家公司壟斷,當前中國在燒傷臨床上普遍使用美國、日本等國的“人工真皮”,價格十分昂貴,一塊手掌大小的“人工真皮”售價等同一隻iphone7的價格,而大面積燒傷患者的創面移植需求是非常巨大的(數以幾十片計),高昂的價格讓普通患者難以承受。
圖為:韓春茂團隊正在進行“人工真皮”大動物活體實驗。 浙醫二院供圖
如何打破壟斷,降低產品成本,讓更多患者享受到科研創新帶來的福祉?這是韓春茂一直在臨床上思考的問題。18年前,韓春茂開始與浙江大學合作,致力於組織工程皮膚方面的研究,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便是“人工真皮”的研究與開發。
2002年,韓春茂團隊的“膠原多孔膜的血管化研究”專案,為“人工真皮”的血管化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礎。2013年,團隊又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申請了“強化型真皮再生模板的最佳化構建及其促進燒傷創面癒合的機制研究”專案,順利獲得透過。
圖為:生物3D印表機。 浙醫二院供圖
2016年,韓春茂團隊聯合浙江大學、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等院校、企業共同承擔的中國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專案――“具有原位組織誘導及修復再生功能的聚乙交酯及其共聚物纖維網複合真皮替代物的研發”,總經費6000餘萬人民幣,旨在打破國際對人造皮膚生產技術的壟斷,大幅降低國內“人工真皮”的生產成本。
“人工真皮最經典的產品是美國的Integra,它移植後需要三週時間才能有效存活,而大動物活體實驗提示,我們團隊研發的‘人工真皮’,僅需要十天左右就能夠血管化,時間縮短一半,而越快存活,就可以越快重建屏障,關閉創面。”韓春茂表示,這對於提高救治成功率至關重要。
據悉,該專案目前進展順利。“人工真皮”產品已透過形式檢驗,正在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韓春茂團隊還新採購了一臺生物3D印表機,瞄準了更高階生物修復材料的研製,實驗一旦成功,就能實現“人工真皮”即打即用,真正做到為患者提供個體化治療方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