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東西部”協作扶貧實踐豐富中國反貧困經驗

由 湯生 釋出於 綜合

  貴陽9月23日電 題:“東西部”協作扶貧實踐豐富中國反貧困經驗

  作者 楊雲

  軍馬村是一個被“困”在石漠化山中的村寨,抬頭望山、低頭見坎,位於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雙堡鎮西側。近幾年隨著山東省青島市與貴州省安順市“東西部”協作反貧困被“解困”了。

  “牽一接二連三”的青島榕昕模式,透過產業融合,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經營,創出了一條直接從牧場到餐桌的有效創富模式,為軍馬村村民帶來了一條脫貧致富新路。

  鎖寨村曾是一個常年被“鎖”在石漠化山中的布依族村寨,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縣北面約5公里的城北街道轄區。這樣一個“開門見山”的小山村,隨著浙江省寧波市對口幫扶黔西南州被“解鎖”了。

  2014年以來,在寧波市北侖區幫扶支援下,鎖寨村先後完成1800米進村道路改擴建、兩座具有民族特色的風雨橋建設和6000米園區生產道路建設。如今的鎖寨村,平坦寬闊的通村大道讓村民雙腳不再泥濘,滿山遍野的枇杷樹鼓起了村民的腰包、一眼望不到邊的蔬菜大棚成了村民的“綠色銀行”,吸引了眾多遊客,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東西部”協作反貧困系列專案的落地投產有力促進了當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 楊雲 攝

  “東西部”協作反貧困以來,遵義市務川自治縣豐樂鎮的廟壩村也經歷著變化。廟壩村曾經70%的村組不通公路。近4年來,上海市派出一批又一批的援遵幹部。在上海市奉賢區直接幫助下,廟壩村不僅修路,還修建功能齊全的衛生室、文化廣場,發展了精品水果種植,村民還發展鄉村旅遊,讓祖祖輩輩在土裡刨食的莊稼人吃上了“旅遊飯”。

  走進黔南州都勻市毛尖鎮擺桑村教室,越點越亮的節能燈,大面積的防風玻璃,讓教室顯得更加敞亮,學習園地上書寫著的“感恩”二字,是孩子們對素未謀面的廣州朋友的感激。3年前,擺桑小學教學樓建設專案被納入廣州對口幫扶計劃。由廣州市幫扶資金32萬元(人民幣),黔南州扶貧局整合資金8.74萬元(人民幣),一棟建築面積304平方米的二層磚混結構的教學樓在原校址建起。

  2013年,新的一輪幫扶工作啟動以來,廣東省廣州市對口幫扶貴州省黔南州,廣泛開展產業合作、教育培育、人才交流、經濟貿易合作等,助推了黔南州的扶貧攻堅,讓黔南州不斷煥發新活力。

  2017年,江蘇省蘇州市選派新一批7名幹部到貴州銅仁市掛職,銅仁市選派6名幹部到蘇州市掛職。蘇州市深入推動“新三百工程”,繼續選派蘇州100名教授、100名藝術家、100家旅行社走進銅仁。依託蘇州人才資源優勢,不斷拓寬銅仁金融、規劃、科技等緊缺人才引進渠道,加大銅仁教育、醫療、工業等人才培養力度。

  過去的21年裡,中國不斷加大“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力度,組織東部先發展地區支援西部欠發展地區,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格局。自1996年8月起,大連、寧波、青島、深圳對口幫扶貴州;2013年2月,新增上海、蘇州、杭州、廣州4個城市對口幫扶貴州,這8個發達城市“一對一”對口幫扶貴州除貴陽市以外的8個市(州)。

  曾掛職寧波市委宣傳部文化產業發展處副處長的黔西南州委宣傳部幹部王歡告訴記者,“幹部交流機制讓我們提升了認識,拓寬了思路,增長了才幹。”

  “東西部”協作反貧困系列專案的落地投產有力促進了當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安順市西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王興倫認為,“東西部城市‘結對反貧困’走出了一條東西都受益,幫扶地和被幫扶地共贏發展的新路徑。”(完)